湖大化工学院“三兄弟”一起保研上名校
在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富勒烯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实验室中,王兴宇、柴明顶保研至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霍靖文保研至厦门大学。三人大学期间累计发表SCI期刊论文两篇、中文期刊三篇,获得省级荣誉十四项、专利授权三项、受理两项,三人研究的新型富勒烯衍生物及新的合成方法,在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与器件稳定性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为减少碳排放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怀揣科研理想,大一进入实验室训练
大一刚入校,霍靖文、王兴宇便有进入实验室的计划,在查找了学院的实验室信息后,选择了李法宝副教授的富勒烯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实验室。
害怕打碎实验室样品瓶子、出现操作失误、看不懂专业文献……为了能够熟练掌握实验技能,下课铃响就是他们飞奔去实验室的时候,没课的时间总能在实验室看到他们的身影。“最初一篇文献综述我要花两周的时间才可以勉强看完,只会基本单词,不懂专业词汇,几乎90%都不理解。”霍靖文说。为了读懂论文,他们就慢慢地“拼句子”,学习物质的英文命名、基础操作的名称、测试手段名称进行翻译,再自己将句子“拼”起来理解。半年时间里每天花一个小时读文献,他们逐渐可以完整流畅地读懂论文,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作为在两人的好友,在他们的影响下,柴明顶在大二上学期主动联系李法宝导师,经过考核后三人开始了并肩作战的实验室生活。
一次,王兴宇在实验进行三个月后发现研究方向与他人重合,这一消息让他手足无措,“我发现之后在寝室颓废了两天,不能接受这样的情况。”了解情况后,霍靖文和柴明顶便找到王兴宇,一起找导师寻求帮助。三个人一起查文献,不断进行实验,试错,经过七次讨论之后,用近一个月的时间设计、思考出新的产物结构。
“他们三个人能够把握住在实验室的机会,努力钻研、不怕困难,都是科研人身上难能可贵的品质。”导师李法宝这样评价。
共同参加比赛,获得多个名校offer
“五号反应器帮我再开一下,帮我送个样,原料合成有文献吗……”2021年三人共同完成大创项目:基于醛和胺新型富勒烯功能分子的设计合成与表征,三人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也会相互帮忙。在合成有机物时,需要进行为时17小时的实验,这意味着三人需要轮流监控实验进程。“为了监测反应过程,在实验室过夜也是家常便饭。”柴明顶说。
在今年参加夏令营的过程中三人还拿到了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上海有机所等名校的优秀营员。“积累”是三个人在采访过程中提及最多的词。霍靖文每天睡前花一个半小时读前沿论文,其中包括生物、物理化学、无机化学等和自己专业相关领域的文献。除了增长见识、拓宽思维之外,他还积极思考论文里面的实验方法可不可以进行改进,或者用在自己的实验里面。“相关领域的知识我有所了解,这让我在夏令营面试中更得心应手。”霍靖文兴奋地说。
在实验室泡一天进行一个反应和后处理过程,十二次的重复实验只为找到条件优化过程中的季节变化带来的影响,为了探究正确的反应机理,有时甚至需要进行十三次的合成实验。在无数次实验中锻炼出的超强的实验能力是王兴宇和柴明顶的优势。三年多的时间里有空就去实验室,接触了许多的项目。王兴宇表示,夏令营中老师提到的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我可以提出较好的解决方案,因为在前期实验过程中都遇到过,印象就会格外深刻。
经过不断的努力,三人截至大三下学期发表了SCI、中文期刊等核心论文,获得湖北省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会一等奖、湖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等竞赛奖项,还包揽国家奖学金、科研创新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
学习之余三人的课余生活也丰富多彩:组建乐队参加演出、运营志愿者协会官方微博、组织班级团日活动、参演情景剧、成为校园十大歌星……他们努力让自己成为兼顾学习和生活的“多面体”。
“期待他们能够怀揣着对化学的热爱和自己的理想,保持这份努力与认真,在科研的路上继续前行。”李法宝说。(通讯员:胡小燕 张子琪)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