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举办思政微课展演活动 讲好钱学森故事!
2022-12-09 15:56:00
作者:
  宣讲钱学森故事,读懂科学家精神。12月8日,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延安精神大讲堂开讲。不同于以往的授课方式,在这一次的课堂上,大学生当上了主讲人,校领导和200余名师生代表则成为听众,一起聆听宣讲员们讲述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一生践行科技报国初心、坚守共产主义信仰的感人故事。
1.jpg
  “研究室是您的床,像沙声的芦苇恋着无水的池塘;实验室是您的枕头,像河西渠对黄沙的信仰;发射场是您的爱人,无限深情倾注在她的身上......”晨光之声广播台学生的诗朗诵《钱学森—中国脊梁》拉开了展演帷幕。
  刘传勇、艾雨薇、高晓渔、周美娜、刘芳芳五名从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讲好科学家故事 弘扬科学家精神”讲解员大赛中脱颖而出的大学生宣讲员依次登台,以《钱学森的初心与信仰》《影响钱学森一生的7位中学老师》《钱学森的艰难归国路》《钱学森一生中的五次选择》《钱学森与中国航天》为题,聚焦钱学森的典型事迹、感人故事、珍贵史料藏品,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生动的事例从不同维度展现钱学森的光辉事迹、杰出贡献和精神品质。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江珩在致辞中指出,武生院是在钱老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创办和发展起来的一所民办大学。自建校以来,学校先后开办钱学森实验班、建设钱学森纪念馆、树立钱学森铜像、成立“钱学森科学与教育思想研究中心”,开展“钱学森精神与创新人才培养”报告会、论坛等活动,深入推进钱学森精神“五进”(进人才培养方案、进课程、进课堂、进活动、进学生头脑),以钱学森纪念馆为主阵地,定期开展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事迹图片展、报告会,钱学森精神主题征文、演讲等活动,以钱学森精神感召人、教育人。
  江珩表示,举办“讲好钱学森故事 贯彻二十大精神”思政微课展演活动,既是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纪念钱老诞辰111周年系列活动内容之一,也是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国的系列重要论述,创新思政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更是学校育人成果的展示。建校二十九年来,在钱学森精神的引导和激励下,学校不仅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10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还涌现出以受到国家部委表彰的一批大学生先进典型、优秀校友典型。钱学森精神已深深扎根于广大师生的灵魂中,内化为全体武生院人投身教育、勤奋工作、努力学习、立志成才的内在动力和自觉追求,成为武生院校园文化内核及精神文化品牌。江珩希望,全校师生以此活动为契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进一步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努力培养自强自立、创新创业、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奋力书写武生院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展演前,与会师生还一同观看了钱学森生前秘书、中央军委科技委原综合局大校顾吉环讲述钱学森的故事。视频中,顾大校从“钱老在美国学习工作20年,从未休息过星期天和节假日”“回国以后,放弃所有爱好,全身心的投入到导弹航天事业”“71岁退出国防一线后,把科研工作转到社会科学的研究上”等方面讲述了钱学森勤奋的一生。
  “我们的思绪随着宣讲员一同穿越历史,走近钱学森的科学人生,重温‘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的报国之路,感受‘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的爱国之情,接受心灵洗礼。”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肖蓉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党员王柏筠在活动结束后感慨,“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种精神传承过去,激荡现在,也点亮了未来。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应积极践行钱老爱国、奉献、求真、创新的精神,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之志,接力精神火炬,奋进时代征程。”
  12月11日,是钱学森诞辰111周年纪念日。为缅怀人民科学家,弘扬科学家精神,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日前,“菊颂钱学森伟业,弘扬科学家精神”2022年冬菊展在钱学森纪念馆开展,7万株冬菊敬献钱老。近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还将举办纪念钱学森诞辰111周年座谈会,“逐梦新时代,奋进新征程”2022年冬季运动会——越野长跑等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激荡奋进力量,厚植爱国情怀,开拓进取,勇毅前行,奋力开创新时代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中国教育在线 通讯员:李春艳 摄影 陈冲)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