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糕饼非遗文化 武汉商学院学子别样开展思政实践活动
纤手搓来玉色匀,古法工艺显原香。3月30日下午,武汉商学院24名学生前往扬子江非遗糕饼文化园开展“饮食中国”系列思政实践活动,体验手作糕饼的制作技艺,了解糕饼非遗文化。
“扬子江”食品品牌创建于1956年,是首批湖北老字号,“扬子江传统糕点制作技艺”也被列为湖北省、武汉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导览员刘茜的带领下,现场学生在一楼“百遗工匠”非遗文化馆参观非遗糕饼展厅并观看了相关溯源视频,沉浸式了解非遗糕饼文化知识。展厅里带油皮的牛奶、奶糕、京果,琳琅满目的年货中,扬子江京果、酥糖、杂糖等屡屡成为爆款。“糕饼虽小,却是一种情感和记忆的载体。”刘茜将糕点师傅制作的一枚小巧精致的酥饼放映至大屏幕上,只有核桃大小的糕点上刻满了花纹,引得同学们争相观看。
中式糕饼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礼俗的一部分,在刘茜的带领下,现场学生参观了与糕饼文化息息相关的糕饼礼仪展馆与国学文化馆,了解了“宴会糕饼”“状元饼”“周岁饼”“喜饼”等传统习俗糕饼的历史由来。“家里有亲戚结婚都会分一包喜饼来吃,原来结婚吃喜饼的习俗从秦朝时期就有了!”经济学院彭飞惊喜地说。展馆内还设有投壶、书法与古琴等传统国学展台,参观学生纷纷上手体验,现场气氛高涨。
扬子江传统糕饼技艺秉持“古法原香,传统手工”制作理念,主要制作常规本土发酵类烘焙糕点和节令食品。正逢樱花花期,刘茜带领学生前往了DIY手工制作坊,里面提前备好了制作樱花酥的饼皮馅料与工具。在手艺师傅的带领下,同学们在二楼手工作坊纷纷开始了樱花酥的制作。将水油皮揉搓圆润,包入油酥,再轻擀成饼状包入豆沙馅,在食品科技学院学生刘梦圆手中,一枚精致的樱花饼就做好了。“之前在专业实操课上也做过糕点,但这次樱花酥的制作很新颖,融入樱花的元素,让我也感觉到了非遗文化也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刘梦圆分享说。
工商管理学院学生雷远双早前就品尝过扬子江糕饼,在家里厨房经常帮忙父母打下手的他做得格外顺利:“在家里经常会一起包饺子、包子,这种指尖上的手艺活对我来说很熟悉!”雷远双说。不同于雷远双的熟稔,体育学院·国际马术学院的朱伊凡从未接触过非遗糕点技艺,独立制作樱花酥对他来说是不小的挑战。“最难的步骤是擀皮,我总控制不好力度,皮擀破了里面的馅料溢出来就失败了。”在朱伊凡的一次次尝试中,他的四枚樱花酥也做得越来越好。“在制作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了糕点手艺中蕴含的匠心,每一枚糕点都来自糕点师的精细制作,十分不容易。”朱伊凡分享。
糕饼全程由学生独立手工完成,在一片甜香馥郁中,同学们吃到了自己制作的“酥的掉渣”的樱花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不少学生纷纷表示“舍不得吃”“像工艺品”。博大精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明传承的重要精神载体,本次“饮食中国”思政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与非遗糕点师面对面,沉浸式体验糕饼非遗技艺,领悟老一辈糕饼匠人钻研匠心的坚守,体验非遗文化的历史魅力。(通讯员:张思渊 洪梦婷 傅鸿博 彭语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