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高度重视“大思政课”建设,在思政课教学的组织领导、课程建设、师资队伍、教学模式等方面持续创新,提高铸魂育人实效,教育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完善组织领导,树好“风向标”
学校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各二级单位积极配合、师生全员参与的“大思政”工作格局。成立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思政课专项会议,部署思政课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努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思政课部制定并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教学实施方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学大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实践教学方案、《思政课部网络课程建设方案》。建立健全集体备课、互听互讲、师资培育、家校社共育等机制。完善服务学生成长发展相关制度,各级党政干部每学期深入“形势与政策”课堂一线上思政课,深入走访调研学生党支部、班级、宿舍,通过座谈交流、接待日等形式,了解班情、院情、校情,提升思政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
加强课程建设,守好“责任田”
学校始终抓牢思政课主渠道,坚持在强化思政课程建设上下功夫,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以修订大纲为牵引,理论实践两手抓,制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方案,设置17个教学专题高质量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以规范教学为抓手,“两规范”强化课程建设。规范教学内容,实现教材、大纲、教案“三统一”,6门课程规范化、时代化建设绩效明显。规范教学过程,制定了《二十大精神“三进入”实施计划》《集体备课制度》等文件,课前实时召开教学研究会议;课中对教学内容、进度、课堂管理等进行督查;课后对复习考试实践教学严格督查。每周定期召开教学分析会议,加强外聘教师教学监管,坚持线上线下听课督查,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积极推进课程思政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围绕思政课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努力用理论的高度、思想的深度、学识的广度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进一步提升思政育人实效。
建强教师队伍,打造“大先生”
“大思政课”建设的推进与落实关键在于教师,学校高度重视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思政教师既有至诚报国、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又有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治学态度,更有宽容仁爱、因材施教的育人精神,成为直内方外的“大先生”、培根铸魂的“主力军”。加强核心价值引领。学校思政课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教师掌握学科动态,紧跟理论前沿,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和理论素养。提升教育教学水平。通过积极开展师资培训、组织集体备课、实施传帮带机制,开展学术研讨、教学竞赛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学术科研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理念。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多维度的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把教师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评价、评优奖励、项目申报等的重要内容。形成有效措施对失德教师严肃问责,时刻提醒教师自重、自警、自励、自省。
更新教学模式,搭建“新舞台”
思政课教学模式必须不断更新,主动回答时代之问,才能有效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学校不断探索思政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切实提升思政课堂的温度、深度。学校思政课部深刻把握时代发展动向,密切关注社会现实问题,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话题研讨等多样化手段,增强思政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由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从关注个体到全员参与转变。建设思政课各门课程的网络资源,共建共享课程思政教学优秀案例,探索“互联网+思政”的思政教育模式。线上线下全面覆盖,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时发力,促进网络教学成为鲜活生动的育人平台与思想高地。课堂教学内容灵活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伟大成就,不同领域先锋模范的感人事迹等富有时代气息与思想价值的思政课元素,不断在以德化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上下功夫,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其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学校思政课部负责人杨志国表示,在“大思政课”建设过程中,学校将持续打造高质量思政课程、产出高水平思政教学科研成果、锻造思政高素质教师队伍,实现思政课教学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滋有味,探索“大思政课”建设新格局,从而切实增强培根铸魂实效。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大思政课”建设始终以牢固培育和树立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为己任,围绕学生“内涵式成长”——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价值传播、人格养成的全面成长,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双向发力,开创“大思政课建设”的新局面,激励广大青年学生主动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投入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去。(通讯员:刘诗言 陈彭 余彩 苏祖安)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