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师范学院举办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联盟第六届年会
12月1日,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联盟第六届年会在黄冈师范学院成功举办。本次年会以“牢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引领大别山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来自鄂豫皖3省21所高校50余名代表齐聚黄冈,共同研讨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服务老区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年会由黄冈师范学院和联盟秘书处共同主办,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协办。湖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何爱军,黄冈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潘国林出席活动并讲话;黄冈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陈向军致欢迎词,信阳师范大学校长李俊代表联盟致辞。开幕式由黄冈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漆昌柱主持。
何爱军代表湖北省教育厅向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对关心支持湖北高等教育发展的领导,各界朋友表示感谢。他指出,大别山革命老区联盟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革命老区发展的决策部署,在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不断深化交流合作,推动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携手共进,为助力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希望高校联盟继续传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秉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勇当共同责任,谋求共同发展,促进共同繁荣,为鄂豫皖三省建设教育强省,推动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潘国林代表黄冈市委、市政府发言。他向与会代表介绍了黄冈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并表示黄冈市委、市政府将继续全力支持黄冈师范学院“申硕”“更名大学”,支持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创建本科,加快形成黄冈特色高等教育品牌,为黄冈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重要功能区和全国革命老区绿色发展示范区增添动力,为联盟的可持续发展打造黄冈样板。同时更要支持联盟各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办学层次、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为大别山革命老区、鄂豫皖三省乃至全国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集思广益找准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定位,为大别山革命老区带来更多的创新与发展,引领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新突破。
李俊代表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联盟致辞。他在发言中回顾联盟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指出过去三年,联盟高校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立足老区和自身实际,围绕年会举办、战略合作、特色品牌打造、服务老区振兴等,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赓续合作,建树颇多,亮点纷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展望未来,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进一步优化联盟运行机制,实现联盟运行的规范化和常态化;二是立足老区发展实际,充分发挥联盟桥梁和纽带作用;三是分发挥高校各自优势,助力老区经济社会发展。
陈向军代表主办单位致欢迎词。他介绍黄冈师范学院“源于师范、兴于师范、强于师范”的发展历程和新时期发展态势。他指出,黄冈师范学院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要牢记嘱托、砥砺奋进,用红色基因铸魂育人,以自身高质量发展助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要借助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联盟这个良好的平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更好”重要指示精神,深化联盟高校相互沟通;通过平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促进联盟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推进特色发展、内涵建设,为大别山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黄冈师范学院副校长马志斌主持主论坛报告。皖西学院党委书记袁维海、信阳师范大学副校长江玉安、安庆师范大学副校长肖新、信阳学院副校长王强、黄冈师范学院副校长宋文生、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黄新、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胡亚学、信阳农林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杨刚、湖北工程学院科技处副处长宋建成分别作了题为《携手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挥地方高校学科优势 服务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师范底色 打造学科特色 提升高校成色——安庆师范大学学科建设实践与探索》《强基固本,提质创新,建设国内一流民办高校》《推进大别山红色文化育人的创新与实践》《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凝聚奋进新征程》《构建双轮驱动新格局 打造老区发展新引擎》《产教融合 合作共育 服务发展 培养农林特色鲜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推动政产学研用融合一体化科技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的专题报告。
李俊主持“新成员入盟及年会主办方交接仪式”。何爱军、李俊、漆昌柱分别为新入盟单位——湖北黄冈应急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信阳艺术职业学院、信阳技师学院授牌。第七届年会承办单位黄淮学院党委副书记曹忠义作表态发言。
1日下午,本科教育分论坛和职业教育分论坛分别在黄冈师范学院和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举行。黄冈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宋文生主持本科教育分论坛,漆昌柱参加分论坛并重点介绍了黄冈师范学院五大学科群的建设情况。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姜安心主持职业教育分论坛。
会后,本科分论坛与会代表参观了黄冈师范学院校史馆、体育运动中心、催化材料制备及应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求实楼智慧教学中心、民用航空从业人员实习实训基地及大别山农耕博物馆。(通讯员:余艳军 刘细松)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