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武汉大学学子深耕长江流域生态修复,见证绿色奇迹
2024-08-06 11:39:00
作者:
  2024年7月15日至7月26日,“悠然江畔,耕耘生态希望”武汉大学长江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实践队深入湖北省武汉市、宜昌市、十堰市就长江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展开专题实践调研。
  本次调研由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在校硕士生、本科生自主策划、自主申报,在学校“青春共建美丽长江经济带”揭榜挂帅专项实践评审中立项为校级精品项目,受到校团委、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的共同支持。调研队由湖北省城市综合防灾及消防救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市政工程系方正教授,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市政工程系主任薛英文副教授,市政工程系副主任刘子正副教授,学院团委书记杨柳担任指导老师。曹晓函、张志仑、李乐佳、朱凯悦、何果、赵婵、金自谦、周一帆、林让、陈晨等17位学生参加。
  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武汉大学土木工程建筑学院的“悠然江畔,耕耘生态希望”实践队深入长江流域多个关键生态修复项目,穿梭于湖光山色之间,探寻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秘密,以青春之名,共绘长江生态新篇章。
  碧波轻漾西北湖,生态修复映翠微
  在武汉市西北湖畔,实践队成员亲眼见证了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奇迹。通过净水药剂的精准投放,湖中藻类得到有效控制,水体透明度显著提升。水生植物的广泛种植不仅美化了环境,还通过吸收营养盐净化了水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立体浮岛工程不仅为鱼类提供了繁殖栖息地,还成为了候鸟们的新家。实践队发现,尽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硬质水泥挡墙对生态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实践队建议采用创新的“绿化混凝土”技术,既保持堤岸稳固,又促进植被生长,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
  洪山江滩行,防洪美景共赏鉴
  步入洪山江滩,实践队员被这里防洪与生态景观的完美融合所震撼。防洪墙不仅守护着城市的安全,还通过巧妙的景观设计,让市民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进行休闲健身活动。漫步在荻海栈桥景观长廊上,队员们深刻感受到生态工程对于提升市民幸福感的重要作用。同时江滩上的智慧监测系统,能够实时掌握水位、水质等信息,为防洪预警提供了有力支持。
  青山江滩畔,海绵城市展新颜
  在青山江滩,实践队深入了解了海绵城市设施在防洪排涝中的重要作用。缓坡式生态堤防、植被缓冲带等设计,使得雨水能够自然下渗、滞蓄、净化,有效缓解了城市内涝问题。即使在面对“长江2024第1、2号洪水”的考验时,青山江滩依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水位,保障了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队员们还体验了桥下完善的排水系统,亲眼见证了雨水从桥面流入排水沟,而非直接排入河中的环保举措。
  宜昌新绿意,绿色未来已启航

  在宜昌市高铁新城项目现场,实践队成员们对中国一冶的环保理念和技术创新赞不绝口。为了解决城市内涝和初期雨水污染问题,该项目大量采用透水铺装和植草沟等绿色建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施工团队还将磷石膏废料转化为道路建设材料,实现了废物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还采访了项目总工李文祥学长,详细了解了这些环保措施的实施过程和成效。
  府澴河畔,综合治理的新篇章
  在武汉市长江支流府澴河畔,实践队深入调研了综合整治工程的每一个细节。通过疏挖河道、新建堤防及闸站、疏通桥梁卡口等工程措施,府澴河的防洪排涝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项目还融入了生态补水、生态堤防建设等环保理念,不仅优化了区域防洪格局,还极大改善了水环境和生态景观。实践队成员们亲眼见证了智慧工地平台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创新护岸技术在保护水生态环境方面的卓越成效。面对突发情况,项目团队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确保能够及时应对各种挑战。
  丹江口情深,碧水永续护北国
  在丹江口水库浪河口段,实践队见证了科技在治理蓝藻水华中的重要作用。十堰市生态环境局丹江口分局采取了“拦、捞、沉、抑、管”的综合防控策略,通过蓝藻导流与拦截、抑藻生态浮床等措施,有效控制了藻类生长。同时,沿河布设的水下检测传感器和拦藻网等智慧化设备,为蓝藻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实践队成员们还参观了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和磷化厂旧址渗滤液净化工程,深入了解了这些项目在提升水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此次实践调研活动不仅让队员们深入了解了长江流域生态修复工程的具体实施情况和技术细节,还激发了他们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实践队员陈晨心潮澎湃地说:“站在这片孕育了华夏文明的土地上,我深刻感受到生态修复工作的紧迫与伟大。从丹江口水库浪河口段到武汉江滩,我亲眼见证了净水技术如何如同魔法般净化水体,让生命之源重焕生机。那一刻,我意识到,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通过科技创新,为长江的永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份责任感与使命感,如同长江之水,滔滔不绝,激励我不断前行。”
  实践队负责人曹晓函感叹:“此次实践活动让我看到了绿色建材与环保理念的完美融合,也让我发现了未来城市建设的另一种可能。废物不再是负担,而是转化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这不仅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人类智慧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我深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不仅要追求专业知识的精进,更要培养敏锐的环保意识,敢于创新,勇于担当。未来,我将致力于探索更多绿色、高效的生态修复方案,同时,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我们,共同守护这片绿水青山,让长江的明天更加美好。”
  未来,他们将继续关注和支持长江流域的生态修复工作,为保护母亲河、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教育在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