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最有争议的十大编程观点

http://itpx.eol.cn  来源:  作者:CSDN博客 陈皓  2010-08-13    

  每名程序员对“编程”都有不同的理解,当然,有些观点有可能被大多数人认可,而有些观点却并不被人认同,文章列举了“十个最争议的编程观点”,也许其中的某个思想也会让你茅塞顿开。

  一、最佳实践?不如多用用你的大脑

  唯一的“最佳实践”并不是使用各种各样被前人总结过的各种设计方法、模式,框架,那些著名的方法、模式、框架只代码赞同他们的人多,并不代表他们适合你,你应该更多的去使用你的大脑,独立地思考那些方法、模式、框架出现的原因和其背后的想法和思想,那才是“最佳实践”。事实上来说,那些所谓的“最佳实践”只不过是限制那些糟糕的程序员们的破坏力。

  二、学会享受编程带来的快乐

  如果你对编程没有感到一种快乐,没有在你空闲的时候去以一种的轻松的方式去生活,无论是编程,还是运动,还是去旅游,只要你在没有从中感到轻松和愉快,那么你只不过是在应付它们。而你无时无刻不扎在程序堆中,这样下来,就算是你是一个非常聪明,非常有才华的人,你也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编程员,要么只会平平凡凡,要么只会整天扎在技术中成为书呆子。当然,这个观点是有争议,热情和能力的差距也是很大的。不过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其正面的观点。

  三、糟糕的注释毫无意义

  注释应该是注释Why,而不是How和What,就像《程序员的十大技术烦恼》中所说,代码告诉你How,而注释应该告诉你Why。但大多数的程序并不知道什么是好的注释,那些注释其实和Code是重复的,毫无意义。

  四、XML被高估了

  XML可能被高估了。XML对于Web上的应用是不错的,但是我们把其用到了各种地方,好像没有XML,我们都不会编程了。

  五、不是所有的程序员都一样

  这是那些“初级”经理或是流程爱犯的错,他们总是认为,DeveloperA == DeveloperB,只要他们的Title一样,他们以为他们的能力、工作速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的技能等等都是一样的。而且在某些时候,就算是最差的程序员,因为Title,他们也会认为其比别人强十倍,这就是很表面的愚蠢的管理。

  六、“Google”会害死你

  不可否认,查找知识是一种能力。但Google只会给你知识,并不会教给你技能。那里只有“鱼”,没有“渔”,过度的使用Google,只会让你越来越离不开他,你越来越需要要它立马告诉你答案,而你越来越不会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探索,去专研。如果KFC快餐是垃圾食品,对我们的身体没有好处,那么使用Google也一种快餐文化,对我们的智力发展大大的没有好处。因为我们过度地关注了答案,而不是寻找答案的技术和过程。

  七、只懂一种语言的程序员不是好程序员

  如果你只懂一种语言,准确的说,如果你只懂一类语类,如:Java和C#,PHP和Perl,那么,你将会被局限起来,只有了解了各种各样的语言,了解了不同语言的不同方法 ,你才会有比较,只有了比较,你才会明白各种语言的长处和短处,才会让你有更为成熟的观点,而且不整天和别的程序员在网上斗嘴争论:是Windows好还是Unix好,是C好还是C++好,有这点工夫能干好多事了。世界因为不同而精彩,只知道事物的一面是有害的。

  八、不要保守,学着尝试新东西

  你的工作不是保守,那种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想法,是相当短浅的。因为,在计算机世界里,你掌握的老技术越多,你就越没用,因为技术更新的太快。你对工作越保守,这个工作就越来越离不开你,你就越不越不能抽身去学新的东西,你也就越来越OUT了。记住:如果你是不可替代的,那么你就很难再去成长。

  九、“设计模式”弊大于利

  很多程序员把设计模式奉为天神,他们过度的追求设计模式,以至都都忘了需求是什么,结果整个系统设计被设计模式搞得乱七八糟,我们叫这种编程为“设计模式驱动编程”,正如第一点所说,如果你不懂得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的话,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的话,那么你不但得不到其好处,反而受其所累。

  十、单元测试不会帮助你写出更好的代码

  其实,单元测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你不会因为一个改动而引入Bug,但这并不会让你能写出更好的代码。这只会让你写出不会出错的代码。同第一点,这样的方法,只不过是防止糟糕的程序员,而并不是让程序员或代码质量更有长进。反而,程序员通常会借用“单元测试”来为自己代码做辩解,而此时,单元测试报告成了一种托辞。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分享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