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古韵今风,雕版新篇——广陵学子对话国家级雕版印刷大师陈义时
2024-11-12 17:35:00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扬州雕版印刷技艺始于唐代,发展于宋元时期,兴盛于清代。10月30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红色陵青”非遗寻访团来到扬州市杭集镇,探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雕版印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义时。

  陈义时,1947年生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雕版印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全国唯一一个雕版类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陈家可谓雕版世家,其祖父陈开良、父亲陈正春世代从事雕版作坊,至今已五代传人。13岁起就拿起拳刀,曾参与修补了《四明丛书》《扬州丛刻》等著名的古籍,雕刻过《西厢记》《毛泽东诗词六十七首》等名著的版面。如今已78岁高龄的他,仍坚持创造和修补古籍版面。

  然而雕版印刷命途多舛,现代激光印刷的普及,一度使雕版印刷面临失传。得益于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1958年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成立,陈义时大师在其中任职,承担起雕版印刷技艺传承的重任。该社至今保存着全套雕版印刷工艺,集中着一批雕版印刷艺人,继续采用传统工艺印刷线装古籍,其生产的雕版线装图书得到“国书”的美誉。对于现代印刷和雕版印刷的区别,陈义时大师强调,雕版印刷出来的书具有非常高的永恒价值和工艺价值,即使经过百年岁月,墨迹依然清晰发亮,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陈义时大师向成员们介绍了雕版印刷用料。他表示,在材料选取上,棠梨树因其硬度适中、纹理细密且均匀而成为雕版之首选;松烟墨则以其色泽深邃、附着力强、耐久性佳而被广泛采用;宣纸更是以其质地细腻、吸墨性好、保存期长而备受推崇。此三者相辅相成,共同确保了雕版印刷作品能够历经千年岁月而依旧清晰可辨。

  陈义时大师的女儿陈美琦继承父志,拜访时陈美琦老师正在雕版。“雕版印刷的工序大致分为四步,一是备料,即制版、备纸、备墨;二是雕版,即写版、校正、上版、雕刻;三是刷印与套色;四是装帧。”陈老师为成员们演示着几种刀法。据陈美琦老师介绍,刻字的刀法有数百种之多,视字型、材质不同而灵活多变、因势利导。“雕版制作时间长,一天只能刻50—60个字,如此日复一日,刻完一本书需要一年多的时间。然而在这之前光学习还需要5至6年的时间。” 陈美琦老师说道。

  守正创新,并重而行。雕版印刷的内容一般为经文或古籍,陈美琦老师顺应时代潮流,勇于创新,拓展题材,如书画作品。同时制作文创,题材多样,形式丰富,作品精美,把美外显,力求作品触动人心。

  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深化,雕版印刷走进学校,接触青年。陈义时大师及其女儿陈美琦都认为只有接触了才有可能产生兴趣,因此他们希望有更多年轻人,了解雕版印刷的历史渊源,感受雕版印刷的艺术魅力,传承雕版印刷的技艺精髓。

  “两位传承人都展现出了一种文化自觉和超越个人利益之上的崇高理想————即保护和发展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他们技艺高超,刻苦钻研,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正是‘工匠精神’最生动的诠释之一。希望我们的学生们能够深度品味、认真领悟,充分利用好青年力量助力非遗传承和精神赓续。”带队老师葛灵月总结道。

  文稿:姜星妍 王文洁

  图片:冯频频 李大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