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讲—演—创”三位一体——走进“行走的思政课”,用脚步丈量红色热土,与历史进行“深度对话”
2024-04-24 15:16:00

  为抓好高校思政课教师和大学生实践研修,进一步优化基地建设格局,形成理论研修、教学研修、实践研修并重的全方位立体化教师研修基地建设体系,进一步丰富思政课教师研修内容和形式,满足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需求,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有效性。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教学改革,通过特色育人实践探索,依托共建的红色文化实践研修基地—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了9堂红色文化特色思政课程,构建了“现场—舞台—基地”浸润式实践教学平台,开展“讲—演—创”三位一体情景式实践教学,打造特色鲜明的“行走的思政课”。

  行走到“校史陈列室”,讲“百年峥嵘岁月”的思政课

  全体学员来到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校史陈列室进行参观,该校思政老师严三泰以时间为序,分为三大部分向学员们现场讲述了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开办的历史背景,革命先辈开办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及其辉煌成就。他从学校1921年由毛泽东同志提议,1922年李立三同志创办的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开始讲述,到学校先后以工人政治学校、职工夜校、职工业余学校、技工学校、煤矿工学院、“七二一”工人大学、职工大学、教育培训中心等办学实体的形式出现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整个过程,介绍了学校的百年峥嵘岁月,学校虽几经变迁,但步伐坚定,方向明确,不断在探索中砥砺前行。通过严三泰老师的讲解,大家从学校百年的校史故事中,追溯学校的起源和发展。

  行走到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旧址,讲“红色摇篮历史”,唱“红色革命歌曲”

  全体学员来到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走进这个“无产阶级的大本营”。在这里,学员们走革命道路,看革命故事,悟革命精神。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老师刘雪在夜校旧址向学员们现场讲述夜校的历史并进行现场教学《夜校的明灯》,一个个平凡又伟大的故事,让学员们深深领悟到革命先辈身上的“义无反顾、团结齐心、勇于斗争、敢为人先”的安源精神。随后刘雪老师带领学员们朗读《安源路矿工人学校校歌》,“工字和人字结合,不就是个天字吗?我们工人团结起来,互相帮助,力量大于天!”百年前煤矿工人们那朗朗的读书声仿佛响彻耳畔,像一曲激昂的振魂乐章,震荡着无数迷茫者的灵魂,一幅幅红色的画卷在眼前展开。在罢工前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暨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第二校校址。该校思政老师刘丽向全体学员介绍罢工前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和第二校校址的历史,并教学员学唱安源红色歌曲《工农联盟歌》。

  行走到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策源地,追溯“安源工运革命烈焰”的红色记忆

  学员们来到刘和盛饭店——毛泽东、李立三1921年冬来安源旧居,并参观专题展览,在这里,思政教师徐倩雯向学员们进行了《刘和盛饭店践初心》现场教学:“1921年秋,毛泽东带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来到安源,点燃了安源的革命火种。同年冬,毛泽东又携同李立三和青年团员宋友生、张理全再次来安源开展革命工作,当时居住的地方就是刘和盛饭店......”

  全体学员来到萍乡煤矿井口总平巷听取了思政老师钟莹介绍总平巷的历史,并给大家讲述《总平巷来了一个毛先生》的故事。安源煤矿的总平巷,建造于1898年,是经历百年沧桑、闻名天下的井口。安源工运的烈焰就是从这里爆发迸射,光耀于中国革命历史画卷的。1921年秋天,时任中共湖南支部书记的毛泽东以走亲访友的名义来到安源,实地考察工人运动,下到矿井里的毛泽东随手捡起一块小石子给工人们打比方,“你们看,一块小石子一脚就踢开了,要是把很多小石子凝结在一起就不容易搬动了。我们工人不团结就好比一盘散沙,团结起来才能有力量推翻这个不平等的社会。”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工友的心灵,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冉冉欲升的自由曙光,刹那间一颗颗心紧紧地贴拢在一起。毛泽东深入到矿井深处、工人住地,在安源大山深处,点燃了积蓄已久、喷薄而发的革命焰火。

  行走到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演“革命故事”,悟“家国情怀”

  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讲演大厅里,全体学员聆听了该校思政教师朱桂珺讲述《安源别子》的故事,在场的无不潸然泪下,刘少奇和妻子何宝珍舍家弃子为革命的壮举,只是革命战争年代的一个缩影,而当时像这样的人更是有千千万万,也正是当年无数革命烈士的牺牲奉献,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学员们仿佛踏着先辈们走过的路,倾听着他们的殷殷期盼,走进他们的英勇事迹,沉浸式感受那段战争岁月艰苦卓绝的斗争是怎样地艰辛与残酷,对烈士英雄的牺牲感到无比的心酸。

  行走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展“廉政微课堂”,感悟革命初心

  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罢工后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思政教师黄亭静向大家介绍旧址,这栋仿照莫斯科大剧院形式建造的四层轿顶式讲演厅,是被誉为中国的“小莫斯科”的标志性建筑,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安源开展的廉政建设工作实践。随后,黄亭静老师在俱乐部旧址给学员讲解俱乐部里的“特别会议”:“1923年8月,俱乐部主任团召开了一次特别的会议,针对当前存在的种种思想和作风问题,开展了坦诚地批评与自我批评。”

  全体学员来到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旧址,这是全国第一个和当时仅有的一个工人消费合作社,也是中国工人阶段第一个经济事业组织,它的创办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事业创造了最初的经验。全体学员参观完“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历史展”后,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老师黄宇轩向学员们介绍旧址的历史,并开展了“不忘初心,永保本色”——廉政建设微课堂:《消费合作社的反腐整顿》,向学员们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早期时开展的反腐倡廉工作,而最初的尝试与探索则始于安源。

  行走到秋收起义纪念碑,追寻安源精神足迹,以“思”促“行”

  全体学员来到秋收起义纪念碑,重走秋收之路,瞻仰秋收起义纪念碑,参观秋收起义历史陈列展览,思政教师李文龙在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暨安源党校旧址向全体学员进行了《党校姓党》的现场教学活动。在“把一切献给党”党性教育基地,学员们参观首任海关总署署长孔原故居、孔原生平事迹陈列馆、吴运铎生平事迹陈列馆、开国少将吴烈生平事迹陈列馆、开国少将王耀南生平事迹陈列馆,李文龙带领学员们朗读吴运铎著《把一切献给党》书中的经典语录,号召学员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在行走的过程中,师生们通过观察和思考,将所学的思政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拓宽视野,深化认识。他们纷纷表示,这种形式的思政课让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社会现实,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思政理论的实际意义。不仅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提高了学员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实地走访和亲身体验,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此次“行走的思政课”活动将课堂搬到现实,真正做到让学生走出校园的围墙、走进历史的情境,让学生“行中学、学中思、思中悟、悟中行”,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

  “讲—演—创”三位一体“行走的思政课”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该校在思政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今后将继续推进“行走的思政课”活动,不断探索创新思政教育方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和机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形式的思政课将成为更多高校推广和实践的典范,为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作出积极贡献。(作者:朱桂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