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透国际教育真正本质 成就学子国际精英之路
揭秘吉大莱姆顿如何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领航者
有这样一所学校,被称为吉林人家门口真正的“美国大学”,因为它最懂得教育的本质;
有这样一所学校,它奉行“将90度水烧开”教学理念,这已不简单是一种理念,而是一种孜孜以求的工匠精神;
有这样一所学校,刚入学时它的学生踩着三本线进来的,毕业后却走进耶鲁大学、剑桥大学、杜克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读研;
有这样一所学校,它的学生被授予加拿大总督奖,是加拿大政府授予学生的最高奖项;
有这样一所学校,它兼容并包,无论是高分尖子生、还是分数一般的学生,在这里都能够拥有人生实现质的飞跃的“出口”和出彩机会;
有这样一所学校,靠着先进的理念、严谨治学、高瞻远瞩的国际视野,成就了成千上万学子的精英之路,它获得国内、国际多项重量级奖项,它的教育之路,被国内高等教育界作为一种“现象”进行解读;
它成立19年,如今正值最美好的芳华,它已经成为新时代国际教育领航者,它已经成为一面旗帜,迎风正飘扬得美艳而热烈……
它就是——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
院长访谈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高起点注定会成为“领跑者”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很多家长谈到教育时持有的一种观点。从成立之初,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就以一种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的办学、育人理念和胸怀起步,在19年的发展中,已经成为行业的领跑者。最懂国际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对标培养市场最需要的人才。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这个高起点,从本质上剖析,应该是国际教育的高起点,教育体系、教育理念高起点,是高度遵循教育规律,先进教育理念,回归教育本质,所以培养出了高质量的国际化人才。
不同起点达到同样高度
教育增益率高
办学19年,进入耶鲁大学、杜克大学、纽约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麦吉尔大学等等海外一流名校的学生不胜枚举,吉大莱姆顿学院毕业生读研率位列吉林省高校第三位;此外,毕业生海内外优质就业,分布在全世界19个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政府和高校,他们活跃在全球500强企业、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
1999年,学院创办之初,原中国教育部高教司司长钟秉林来院视察工作,2017年他以中国教育学会会长的身份再次来到学院,看到学校18年的发展变化,他高兴地表示:“当时支持是很对的!不同起点的学生在吉大莱姆顿达到与吉大毕业生同样的高度,教育增益率高。”
谈到办学成果,吉大莱姆顿执行院长田珂目光闪亮、如数家珍,而这一切源自办学的五大特色:整合优质教育体系,创新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模式;坚持教育主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领导、抓好意识形态;坚持教育公平,不忘初心,让更多普通学生和家庭享受北美优质高等教育资;坚持良心教育,收费、资源、管理、投入、用心,体现育人为本;以及坚持为中国培养人才,扎根中国大地,为中国服务,为中国社会服务,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人才。
这其中,每一个特点都体现了吉大莱姆顿人坚守教育情怀的“不忘初心”。
以引领者的姿态
迎来中外合作办学的最好时代
当下,全国经审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2300多个,本科 1200多个,培养出毕业生接近200万人,超过5 成985 大学、211 大学开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回溯到2001 年,全国经审批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共 45个,其中本科仅4 个,吉大莱姆顿学院是4个本科办学项目中的一个。
在发展的19年中,吉大莱姆顿荣誉等身,据田珂院长介绍,吉大莱姆顿学院曾荣获由加拿大安大略学院协会(Colleges Ontario)颁发的“2008加拿大·安大略省国际教育合作卓越奖”,这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中,凤毛麟角。
《人民日报》曾发文谈到高等教育三驾马车:公办高校、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俨然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10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扩大中外合作办学”重大信号;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鼓励海南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这是习近平主席在公开场合第一次提到中外合作办学,体现了对中外合作办学的重视。
迎来中外合作办学的最好时代,吉大莱姆顿学院的坚守:教育主权、自主招生、教育公平,愈发体现出办学者办学之初的高瞻远瞩,吉大莱姆顿学院以引领者的姿态,在新时代迸发出璀璨的光芒。
外籍教授眼中的莱院
“我们不一样”
真正的国际化教育就该是这样
国际化不只是口号,也不只是目标,更是教育的每个细节,已经成为莱姆顿教育、教学者血液中的一部分,这已经是莱姆顿强大的文化基因。无论学习高的尖子生,还是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在莱姆顿教育体系里面都能够找到各自的成长之路、成才之路,都拥有实现人生“蝶变”的路径和“出口”。
“学生本身是千差万别的,但是莱姆顿会根据学生自身状况帮助学生一起设计好人生规划、完善的学业发展顶层设计,对标国际人才市场需求,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是莱姆顿的一大特色”。
细节决定成败,从日常教学、学生行为习惯、课程设置、学校文化等细节,来洞悉莱姆顿的教育的特色,同时莱姆顿又是如何将这种特色教育做到极致的?
学生经受得住cultural shock(文化冲击)
非常难得!
访谈教授:Dr. Vigdis W. Boasson,Ph.D.
身为美国中密歇根大学的金融学资深教授,出现在记者面前的Vigdis是一位身材娇小秀丽的中国女人,与她的娇美外形形成有趣对应的是,履历的强大和漂亮,仅举一例:1995年Vigdis以商业代表的身份陪同冰岛总统访华,并由此开启了一系列贸易合作。
Vigdis当前的身份是吉大莱姆顿学院的客座教授,为大三学生讲授金融,课程内容主要是企业估价、投资分析。
作为一个“走遍世界”的学者,Vigdis对吉大莱姆顿学院学生的评价是“非常非常喜欢!”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吉大莱姆顿学院学生经受得住“cultural shock(文化冲击)”,这在Vigdis眼中非常难得!
Vigdis给学生布置一个项目,是一个在她教过的美国学生看来也比较难的项目,题目是这样的:分成项目组,每人寻找一个中国上市公司,下载过去5年公司每月股票波动情况数据并分析,假设给每个人100万元,讨论出哪个公司值得投资、投资比例,即用金融手段估算出未来5年公司发展状况。
让Vigdis大大惊喜的是,吉大莱姆顿学院的学生尽管对她表示“真的很难”,但是“一鼓励就能做出来”,让Vigdis看到了莱院学生强大的学习能力和竞争力。
能力源自哪里?客座教授的身份能够让Vigdis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得更清楚:首先,全英文授课环境,据Vigdis观察,很多教授完全不会中文,这锻炼出学生很强的学习能力;其次,西方原汁原味课堂的“平行迁移”,能够让学生经受住cultural shock(文化冲击),她在中密歇根大学教来自吉大莱姆顿的研究生时感受更深;第三,吉大莱姆顿学院创造出更大空间,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并提供了适应美国大学课程和方法的、与美国大学接轨的课程体系。
采访的最后,Vigdis不忘给中密歇根大学做个广告,因为气候跟长春很接近,欢迎同学们去读书。她的邀请,更多的是因为对吉大莱姆顿学生的喜爱吧。
我的口号是:理论联系实际
访谈教授:Pamela Kay Caldwell
来自美国的Pamela是个胖嘟嘟、有着非常纯净面孔的年轻老师,她教授二、三、四年级的商科,送走了一届毕业生,对学生们的表现:非常满意!
Pamela的课堂有什么特点?Pamela介绍有两点:一是课堂上会出现大量的、丰富的专业词汇,同学们在本科阶段的词汇积累,会让他们在国外大学课堂上如鱼得水;其次,Pamela注重实际案例分析,她会在课程中设计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商业案例,学生在未来将更容易融入实际商业活动中。她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判断结论与实际的联系与区别。
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师道尊严”是Pamela Kay Caldwell恪守的信条,不与学生交朋友也是她遵守的准则,西方教育者的庄严和认真可见一斑。
学生的课下提问是我的最大惊喜
访谈教授:Derek Michael Leamy
33岁的爱尔兰人Derek在莱院执教快四年了,他曾经在爱尔兰的银行工作四年,有着丰富的专业经历,他教授金融、经济学。在Derek眼中,莱院的学生有很多闪光点,比如说学生的自主性强,更了解社会的激烈竞争,看上去更渴望得到成功。而吉大莱姆顿学院的特色是,办学态度坚定,创造开放、包容的教育环境,老师能够最新的教学设备,用书本、视频、网络组建最新的教学方式。
“莱院的学生跟美国学生相比,哪一方更有竞争力?”对于这个问题,Derek的答案脱口而出:中国学生。他的解释是:用英语学习专业课,学生能够进一步接触西方金融环境,这个过程更能帮助学生在竞争中存活。
“学生的课下提问是我的最大惊喜。”他还发现,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能够结合世界经济热点,提出有见地的问题,这让他非常惊喜和欣慰。
学生进步突飞猛进,令人惊讶!
访谈教授:Margaret Elizabeth Antola
曾在波多黎各和美国担任8年英语老师的Elizabeth,对莱院的课程设置有个精彩的比喻:每种课程都是独特的配方,经过科学合理的配比,给学生以营养,从而打造出完美的人。
在莱院2年的工作经历,让Elizabeth萌生出写一本书的想法,书名暂定为《谁驱动了驱动者》,这个想法源于她的发现,经过一段时间英语学习后,中国学生的英语能力出现突飞猛进的提升,尤其学生升班后,经过其他老师的教导,一年之后再出现在她面前,她会不由得感叹:刮目相看!学生所表现出的自信,在任何时间能够就任何主题进行深入的英文讨论,俨然进入一个崭新的层次!这令Elizabeth非常非常惊讶。
“我就读于莱姆顿” 我们为莱姆顿代言,把90度的水烧开,新时代“工匠精神”的诠释
目前国家提倡一种工匠精神,大国工匠,是一种职业精神的提炼。其实在吉大莱姆顿,早就开始践行严谨、坚持、孜孜以求的工匠精神,把“90度水烧开”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在新时代,在教育领域,这种工匠精神更是难得。
教授的一丝不苟、北美教育课堂的精心打磨,学习成绩评估、所学与市场所需之间的“高度对位”,“把90度的水烧开”,工匠精神不是一种口号,更是一种落地,一种水滴石穿的坚持和不懈追求。对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让我们通过学生的眼睛,来观察吉大莱姆顿学院积极严谨的学风。
从大一担任话剧演员,到大一下学期担任话剧策划,我的身份完成了从“看戏人、戏中人、做戏人”的转变,用一句话总结我的大学生活:不断挑战、不断尝鲜。为考到美国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的目标而努力。
——罗星宇 2016级通用商业管理学生 大一荣获吉林大学勤工俭学自强之星,2017年度大学生车展担任汽车品牌经理,荣获院长奖学金
刚刚过去的寒假,与高中同学的聚会中,同学们开玩笑地评价我“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我自己知道,在莱院的学习,我的理性分析能力、辨证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我会向着我的目标:中密歇根大学研究生计划前进。
——张宏哲 2016级信息系统学生,大一荣获三等奖学金
我很欣赏教我们项目管理、运营管理的美国外教Louis,他在美国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是个名副其实的“实战派”,在课堂上学习的供应链管理,让我对未来自己创业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
——刘映彤 2015级国际商务专业9班学生,担任班长、2017级会计班“小辅导员”,荣获两年一等奖学金、学校信息中心学生兼职助理
莱院的教学严格,曾让我的妈妈对送我求学有所担心,我爸爸的回应特别好:“你送他去吉大莱姆顿学院,是希望他退学吗?”在莱院,我找到了目标、看到了希望,努力的道路很清晰。
——吴心明 2017级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学校即兴英文演讲一等奖
在莱院的学习发挥出我作为体育特长生“头硬风格”,在莱院的熏陶,让我高中老师由衷地感叹:田野,你脱掉了体育生的生猛气儿,身上有了一些书生气儿。我将带着“亮剑”精神走向前:未来,我来,游戏刚刚开始。
——田野 2017级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CCTV“希望之星”全国英语风采大赛吉林省赛区荣获一等奖
毕业生代表成为国际精英界的“重要一景”
吉大莱姆顿学院的毕业生真正活跃在国际学术界、教育界、经济界,他们身上有着“莱姆顿”的基因,他们在各自领域长袖善舞,游刃有余,他们是真正的国际公民,他们是莱姆顿的代言人。
“回望来时路,才发现选择和实力一样重要”。在面临高考报考的出口,如何在诸多的院校中选择了莱姆顿,当初选择的依据和后来结果对比,精英学子为当初选择莱姆顿而暗暗庆幸,更为莱姆顿教会了他们“人生最关键的本领”的心怀感恩。
在莱院发现“潜在的自己” 实现梦想
秦茵 吉大莱姆顿学院1999级信息系统本科毕业生,在读期间每年一等奖学金获得者,是当年申请到澳大利亚最古老的大学墨尔本大学(世界排名第26位)全额奖学金唯一中国人。
高考的失利,让秦茵成为了吉大莱姆顿学院首届学生,入学时极度内向的她,永远也不会想到她在吉大莱姆顿完成了“脱胎换骨”的蜕变,并在毕业这么多年之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成为一名老师。
“吉大莱姆顿对我的改造,是颠覆性的。”坐在记者对面的秦茵,是个圆圆脸、特别有亲和力的人,不用多提问,就能一直不停地讲下去。谁能想到读大一的时候,她竟然完全没办法跟陌生人交谈。
“是我的一个加拿大籍外教点醒了我,他说:你不自信。秦茵,你不自信是因为你不喜欢你自己,你一定要喜欢自己,只有喜欢自己,别人才能喜欢你;只有信任自己,别人才能信任你。”外教的话犹如醍醐灌顶,让秦茵觉醒,“在这之前,中国老师也说过我不自信,但是没有任何人告诉过我症结所在,我该如何改变。”
外教的点醒,就像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让秦茵发现“潜在的自己”,秦茵有如开了挂般启动“强势人生模式”:她在大二之后参加辩论赛,在中介完全不看好的情况下,成功申请墨尔本大学,并成为当年唯一申请到全额奖学金的中国学生,带着这份自信,她更是实现了教师梦想。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小孩子觉得不用奋斗了,而在外国人眼中,生命只有一次,你要尽可能地去体验、去探索,方不辜负这仅有一次的人生。在莱院四年的巨大变化,彻底地改变了我的人生看法和性格。”
对现实生活深深的满足感,也是莱院给予自己毕业生的无以伦比的财富。
“选择了这里,你就会加倍努力”
孙智伟:吉大莱姆顿学院国际会计本科毕业生,现就职于天津航空公司,飞行员。
“选择就像是一个人位于一条岔路口,走哪条路都要靠他自己的决策,命运不是机遇,而是选择。”选择,亦是结果。
这些都跟他的成长和他的选择息息相关。十八岁刚高中毕业的小伙子,在即将开启大学之路时,主动地跟自己的父母立下了flg,并且在大学四年,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践行。在莱姆顿学院这样全英文授课的教学模式环境中,孙智伟通过努力一点一点,一步一步,慢慢的进步。因为自己底子本身就很薄,选择了这里,也就更加倍努力学习。
“大学是一种过程,大学不仅仅是我们必须得上大学,而是我们在经历过大学之后,会沉淀下一些基本的生存的技能。”这是毕业典礼上,院长的话,孙智伟至今都记忆犹新。在莱姆顿学院,学到的知识、技能,还有随时记笔记的习惯等,都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理论+实践’”,是吉大莱姆顿的特色,除了英文授课,除了理论学习之外,还有着丰富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大学生活,也锻炼了自己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学校的社团实践活动,可能给我们带来的一些影响的不是当时能立竿见影的,但也是潜移默化的在改变着我们。它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定位、作用、任务、责任等。"
“有一种气质叫莱院气质”
2014级银行与金融毕业生,杨雯伊(获得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研究生录取)
在校期间获得过二等奖学金,多次获得优秀学生荣誉称号。担任学生会生活部干事,组织策划英文电影配音大赛,车展等活动。
我认为莱院四年的学习经历对我的人生路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学院里使我的语言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这对于出国留学继续读研的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第二,学习的道路是永无止境的,要学到的东西还有很多,但在莱院的学习期间,我认为一个学习方法或是习惯是一个人最最应该拥有的,它会使我们终身受益。第三,莱院在我看来已经相当于一个小的社会,除了在莱院学习到了许多专业知识外,也让我感受和学习到了社会上的一些东西。这也会对即将步入真正社会的我来说提供了许多帮助,“应该说,是莱院让我养成了一种气质,一种习惯,我叫它莱院气质,我认为,这是我在任何环境、任何竞争环境下都能够积极奋进、取得成功的法宝!。
“莱院与世界接轨的思维方式,得到事实的验证”
郑宇,2008级银行与金融毕业生,读研学校:英国诺丁汉大学
在莱姆顿学习和申请研究生的经历是非常难忘的,感谢在我人生求学最关键的时段“遇见了莱院”,出国之后,发现,在莱院积累和增长的知识,正式求学中所需要的。我认为莱院的优势有以下三点:
1.首先,在莱院的学习给我与世界接轨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意识,这一点在我出国以后得到了验证,无论是在上课、写报告、写论文等所要求的方法、思路以及形式、格式等,同时还有写作的语言逻辑、段落排版、文献引用格式等等全部是我在国内就已经熟练掌握的了。
2.在莱院的学习给我了十分良好的学习、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严谨客观的思维。
3.在莱院的学习给了我非常好的口才和自信以及在团队协作的能力。
其他优秀毕业生一览
孙琳,女 山东籍2010级银行与金融本科毕业生,2018年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最近刚获得英国剑桥大学博士研究生录取。
郭小辰,男 江苏籍2005级通用商业管理本科毕业生,申请到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并称"G5超级精英大学"的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现供职于普华永道。
吴晔,男,浙江籍2006级银行与金融毕业生,2011年进入美国杜克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自主创业,2017年又进入美国耶鲁大学攻读研究生。
新文化报-2018年6月22日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