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是湖南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毗邻省政府,环境优雅,交通便利,校园面积1388亩,拥有一个占地7万多亩的实验林场(湖南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校内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办学前身之一是1958年在长沙成立的湖南林学院。1963年,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同志的亲切关怀下,湖南林学院迁至广州与华南农学院(现华南农业大学)林学系合并,成立中南林学院。陶铸同志亲自为学校确定校址,勾画蓝图,并题写了校名。1970年,中南林学院与华南农学院合并,成立广东农林学院。1974年,学校从广州搬迁到湖南省溆浦县并更名为湖南林学院;1975年,学校在溆浦正式开学上课。1978年学校恢复中南林学院校名,直属原国家林业部管理。1983年学校全部迁往湖南省株洲市办学。2000年,原湖南林业学校和湖南林业技工学校并入中南林学院,学校转为湖南省和原国家林业部共建。2003年,湖南省农业机械研究所并入中南林学院,学校办学主体迁往长沙,实现了历史性回归。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学校与原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4个教学单位,现有83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7个,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特色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国家林草局重点(培育)学科9个、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学科1个、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6个,湖南省“十四五”重点学科5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1个,农业科学、工程学、环境生态学、材料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化学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拥有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建有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65个。图书馆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实体馆藏总量258.1万册(件);各类数据库总库60个,电子期刊5.1万种累计102.78万册,电子图书累计210万册。
近年来,学校主持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4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十三五”以来,获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中国青年科技奖1项、湖南光召科技奖1项、湖南省科学技术团队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9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科研奖励60余项。获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共43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800余项,年均到账科研经费超1.3亿,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优秀青年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06项;获授权专利1500余件,其中,国际、国家发明专利851件;在SCI、EI、SSCI、CSSCI、CSCD及学校遴选的权威(重要)期刊发表论文3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20余部。学校主办4种学术期刊。其中,《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林草科技领军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刊,《经济林研究》《家具与室内装饰》为中文核心期刊和林草科技重点期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期刊。
学校先后与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美国等27个国家和地区的101所高校和机构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师资进修培训、学生联合培养、学生交换访学、专业实践及游学、国际科研合作、联合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以及人文交流等多形式对外交流。与英国班戈大学联合举办了湖南省第一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班戈学院,主导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一带一路”热带干旱经济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并设有多个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创新合作基地。学校具备来华国际学生招生资格,覆盖博士、硕士、本科和访学各层面。
建校65年来,学校秉承“求是求新、树木树人”的校训和“包容、诚朴、坚毅、公允”的校风,栉风沐雨,百折不挠,砥砺前行,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2023年12月10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