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赤峰学院报送的案例在全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典型案例评比中获评优秀案例
2024-07-24 17:14:00
赤峰学院

  7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心理教育、公寓管理专业委员会2024年年会在锡林郭勒职业技术学院召开。赤峰学院学生工作处处长孙志永一行五人参加会议。会上,赤峰学院报送的案例《融合共建“一站式”学生社区 扎实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在内蒙古自治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典型案例评选中获评“优秀案例”。

  赤峰学院融合共建“一站式”学生社区 扎实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

  “加快推动全国高校应建尽建、全面覆盖,有力确保形神兼备、富于实效。”2023年3月,全国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吹响了全覆盖建设的号角。一年多来,赤峰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入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空间构建,搭建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场域,打造集师生为伴、要素完备、功能齐全的公共物理空间和数字赋能服务平台,通过优质育人资源下沉和育人队伍引入,提升育人的温度和效能,形成“价值共育、文化共享、成长共赢”的生动局面,构建具有赤峰学院特色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一、顶层设计再发力 构建学生社区育人新机制

  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初期,学校坚持边学边干,党委学工部持续派出相关人员参加教育厅组织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模式改革培训班,赴区内外高校实地考察学习“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在充分学习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赤峰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实施方案》,经党委会研究决定实施,学工部逐步完善相关制度,使方案实施更加顺畅。该方案明确了学生社区建设任务,指出了综合改革工作关键点,形成“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育人机制,在责任落实中强化了党的领导,在价值引领中突出了育人导向,在改革创新中遵循了客观规律,在精准实施中坚持了问题导向。

  二、多方联动聚合力 创新学生社区育人新模式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模式改革工作,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实施方案。校院两级主要负责同志经常性深入学生社区指导工作,学校各部门、校外多家单位进驻社区开展工作,多方联动凝聚合力,关注学生学习需求,将学生社区打造成了集思想引导、发展指导、生活服务等于一体的教育新空间,营造了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开创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三、多元推进激活力 赋能学生社区育人新高地

  学校围绕思政工作和学科特色,加强学生社区文化内涵建设,持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知礼守法教育、诚实守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发挥社区引导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的特色优势,推进学生社区建设从“重硬件、重服务”转向“重内涵、重引领”,使学生社区成为育人新场域,让带“思政味儿”的思政实践,为学生社区育人机制铸魂。

  01国防教育根植学生社区

  建立了集多功能宣教室、征兵网上填报室、训练器材库、服装库、应急器材库和内务卫生标准化宿舍为一体的国防动员实践教育基地。基地建立后,先后组织多个二级学院和学生开展了国防教育电影展播、大学生入伍政策宣讲会、师范类学生主题班会等多种类型的教育、教学活动,并结合时事,在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试航之际,组织学生在基地开展福建舰模型组装活动,带领学生一起了解大国重器,铭记历史,牢记大学生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责任和使命。此外,基地在学生社区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征兵宣传系列活动,举办了优秀退役士兵报告会和入伍政策宣讲会,营造了崇军尚武的浓厚氛围,精准动员学生应征入伍;组建了参军报国预征连,夯实兵源预储,持续扩充数量,使预备连真正成为新时代国防后备人才的“蓄水池”。

  02诚信教育覆盖学生社区

  在学生社区展示优秀学生事迹,凝萃优秀学生成长经历、成长感悟等;充分利用“一站式”学生社区多功能活动室举办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朋辈先进经验交流会,以身边人、身边事激励、鼓舞广大青年学生不断追求卓越和进步,使看优学优形成常态,引导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03心理健康宣传教育融入学生社区

  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前置,校领导带头下沉到学生社区,通过“一起为学生过生日”“座谈交流会”等形式与学生谈心交心,了解学生在社区学习生活感受;组建学生社区心理指导工作队伍、定期举办心理健康嘉年华、在学生公寓楼内增设环境温馨的心理健康辅导室……学校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面向社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真正让学生社区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温情驿站”。

  04劳动实践教育赋能学生社区

  拓展劳动教育领域和范围,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值班、新媒体宣传、整理图书、卫生保洁、餐厅服务、绿化养护等工作,形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良好风潮;依托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督促学生保持寝室卫生,营造良好宿舍文化氛围。

  四、导员进驻齐给力 打造学生社区育人新阵地

  辅导员队伍常态化入驻学生社区,及时全面掌握学生动态,使学生社区成为辅导员和学生面对面、心连心的零距离交流空间。

  01“请进来”+“走出去” 促进辅导员转变工作思路

  学校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邀请专家进校对辅导员进行新观念、新技能培训,同时带领辅导员赴兄弟院校考察交流,与兄弟院校辅导员一一结对,搭建成长共同体。

  02同吃同住温情陪伴 成长成才全面护航

  学校要求校院领导干部下沉到一线、理论教育开展在一线、辅导工作扎根到一线。本学期,各学院党总支书记进驻社区85人次、副书记进驻社区118人次、辅导员进驻社区922人次。具体工作开展中,辅导员将学生日常思政方向由“教室”转到“宿舍”,由“到我办公室来一下”转变为“我去你宿舍坐一坐”,主动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圈子,与学生进行深度交流,及时就近开展党团建设、谈心谈话、扶贫帮困、应急处置等工作,补齐思想政治教育中线上交流多、线下互动少的短板,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

  03依托专业特色、民族特色 创新学生日常教育模式

  辅导员充分发挥本学院专业特色,依托学生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实践活动。半年来,“一站式”学生社区共接待学生党日团日、主题班会、素质拓展、讨论交流、能力提升训练等活动30余次,充分发挥了空间多元化的功能,用心育人浸润学生成长成才。

  五、朋辈教育生动力 探索学生社区育人新路径

  学校积极推进原有老旧公寓改造和新公寓建设,盘活资源、优化空间,打造师生共处成长空间。

  学生多功能活动室、学生社区阅览室、学生社区心灵驿站、星空影院、一站式小舞台均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并实行第一课堂之外学生对这些空间的自主管理、自主利用、自主服务;易班工作站、大学生自律会、舍委会、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心理协会、军事爱好者协会等学生组织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多功能活动室、公寓设施,开展防欺凌宣传、文艺汇演、荧光夜跑、街拍访谈等贴近社区学生实际需求的品牌活动,充分发挥朋辈教育功能,把“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有机融入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全过程,帮助学生发现在社区家庭里刷“存在感”的正确方式,实现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律、人格自尊。

  六、文化浸润聚同力 提升学生社区育人新活力

  学生社区是学生共同生活的聚居区,也是学生耳濡目染的价值观涵养、思想碰撞的隐性课堂。学校将学生社区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沿阵地,充分发挥其濡化与熏陶的功能,做好沉浸式育人“大文章”。

  01打造社区文化长廊 浸润学生全面成长

  立足建设富有凝聚力和感染力的学生社区文化,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工作主线,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元素,打造了德园文化长廊,实现文化浸润,涵养人文品格。

  02开展社区文化节系列活动 建设宜居宜学的社区文化

  开展学生社区文化节,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做到积极正面引领,营造良好宿舍文化氛围,促进学生良好行为养成并树立健康生活理念,极大深化了社区思政工作内涵。

  03打造有亮点的宣传阵地 凝聚网络育人合力

  搭建了微信公众号、抖音直播号等多个媒体实践育人平台,不断强化内容建设和价值引领,充分发挥凝聚作用,推动网络育人工作实现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汇聚了强大育人合力。

  七、智慧服务云助力 提高学生社区育人新质效

  学校持续推动“智慧教育”融入社区,打通各学生工作信息平台的“信息壁垒”,建设完善线上“一站式”学生服务平台,不断优化学生事务办理流程,提高学生社区育人新质效。

  01“一网通办”,一站办结

  学校秉承“以生为本、高效服务”的工作理念,将学工部、教务处、财务处、后勤管理处等与学生事务相关部门集中整合,打造“一网通办事务大厅”,构建智慧服务平台,打通数据壁垒,推动流程再造,扩大窗口服务范围,实现事务一站办结,让社区管理更趋精细智能、社区服务更趋优质高效。

  02打造智慧服务创新基地 全方位保障学生学习生活需求

  打造方便快捷的线下自助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云打印服务、吹风机、自助饮水机、全自动自助洗衣机、微波炉等便捷服务;建设智慧校园—校园网运行中心,为学生提供网络续费、网络检修等服务;建设学生社区维修中心,为学生提供宿舍门、柜子、锁具、窗帘等维修服务;建设大学生健康管理科普宣教实训基地,定期开展具有创新性的健康科普活动,为学生饮食健康服务……学校通过科技助力、管理协同、服务融合,把最好的资源提供给学生,提升社区生活的舒适与便利度,进而保障学生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1101942984 2024-05-06 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