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举办“多学科视域下的北疆文化研究暨第三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学术研讨会”
2024-11-27 09:42:00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11月23日,呼和浩特民族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北疆文化传播实践中心、新时代内蒙古三少民族语言文化研究基地联合举办了 “多学科视域下的北疆文化研究暨第三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兰州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以及区内外各高校、科研机构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学术研讨会。国家民委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周晓梅,自治区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云冰,内蒙古自治区人大科教文委副主任委员、内蒙古日报社原总编辑、社长吴海龙,中国社会科学院蒙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包胜利,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摄像部原主任、高级编辑包金花,内蒙古自治区民委理论研究处处长张玲玲等嘉宾应邀出席研讨会。校党委书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刘九万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辞。校党委副书记格根哈斯主持研讨会开幕式。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额尔敦布和主持研讨会主旨报告环节。

  刘九万对与会专家学者及嘉宾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历史沿革、发展历程及近年来在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所取得的成绩。他表示,学校举办“多学科视域下的北疆文化研究暨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第三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学术研讨会”,既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自治区两件大事的具体举措,也是赓续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底色的重要实践。研讨会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结合起来,立足北疆文化鲜明特质,持续深化相关基础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他指出,学校党委坚决贯彻落实“铸牢”两个主线要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生命线,将其贯穿到立德树人、办学治校各方面,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将以此次学术研讨会为交流平台,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和阐释,为推进“北疆文化”建设增添助力,为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提供深厚学术支撑,真正让植根在北疆大地的优秀文化在新时代活起来、火起来。

  格根哈斯主持研讨会开幕式,简要介绍了出席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和应邀嘉宾,宣布了研讨会开幕式各项议程,并预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额尔敦布和主持主旨报告环节,向与会人员简要介绍了主旨发言专家学者的基本情况,并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能够激发更多专家学者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与思考。

  主旨发言环节,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国社会科学院朝克教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内蒙古三少民族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为题,教育部长江学者、内蒙古大学乌云毕力格教授以“洲际使团与民族文化交往:十七世纪伏尔加河流域土尔扈特人使团与世界地理知识的传播”为题,兰州大学二级教授徐黎丽以“如何提升阿尔山-松贝尔口岸发展理念”为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匡文波以“Al时代北疆文化品牌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研究”为题,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二级教授包赛吉拉夫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保护传承北疆非遗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以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为例”为题依次作了主旨发言。

  研讨会期间,校领导陪同应邀嘉宾和全体与会人员一同参观了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校史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馆。

  研讨会开幕期间还举行了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北疆文化传播实践中心揭牌仪式暨颁发聘任书仪式。周晓梅、云冰为中心揭牌,额尔敦布和为吴海龙、包金花颁发中心聘书。

  研讨会期间,联合主办的四个基地开设了五个分论坛,组织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研讨交流。与会人员分别从民族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医学、地理学、政治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视角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实践与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新时代内蒙古三少民族语言文化研究基地主任、教育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崔凤珍主持闭幕式。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民族学学院院长青斯琴作了闭幕式总结发言。闭幕式上,来自内蒙古大学的孟根仓副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那顺达来副教授、呼和浩特民族学院额尔敦毕力格副教授、包海岩副教授、佟金荣教授分别代表五个分论坛,依次作了交流发言。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党政办、宣传部、统战部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开幕式,并陪同与会人员参观校史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馆。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2024-11-23 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