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恒 追求卓越
张希
吉林大学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同学们,老师们,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学校,代表校党委姜治莹书记,向全体2023届毕业生表示热烈祝贺!向为你们成长进步付出辛勤劳动的全校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热烈欢迎因受疫情影响未能参加当年毕业典礼的往届毕业生校友们返校参加学位授予仪式!
在座的各位同学,许多是我回到母校担任校长迎来的第一批学生。四年前的开学典礼上,我以“适应转变,励志笃行”为题,与大家分享了如何度过大学时光的一些建议。我很好奇,经过四年的学习与成长,大家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曾经的你是否为今天的自己感到自豪?今天的你是否依然怀揣着当初入学时的梦想?
最近,我经常在鼎新楼广场和清湖畔遇到即将毕业的同学们,大家合影留念,定格美好的回忆。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感到大家比来时更加自信、独立,更加善于交流。同学们确实没有虚度大学时光,在这四年间,大家理解了合作的价值,懂得了选择的重要性,学会了面对和适应压力,完成了修身励学的阶段性目标。同学们即将进入新的人生阶段,我希望,你们能够持之以恒地修身励学,矢志不渝地追求卓越。
如何追求卓越?首先是要把具体的事认真做好。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论多么伟大的事业都始于一件件具体的小事。这不仅是一个人的成长规律,也是事物的发展规律。因此,至关重要的是养成做好每一件事的习惯。量变是质变的基础,习惯是卓越的前提。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每天反复做的事造就了我们,然后你会发现,卓越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吉林大学的教育让同学们养成了实事求是的习惯,养成了开拓创新的习惯,养成了自律自强的习惯……这些习惯既是卓越的一部分,也会孕育更多、更大的卓越。养成一项好的习惯,最初需要很大的努力和毅力,但由于习惯具有惯性,一经养成,后续的长期坚持就不像开始那样艰难了。我希望同学们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从一件件小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迈出走向卓越的第一步。
许多领域的大先生,都会在良好的习惯中不断充实自己,最终成就卓越。著名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常以“学到老,学不了”自勉,毕生致力于著书立说和教书育人的事业。早在1955年,于先生来到吉林大学任教时,已经是全国知名的学者,但他依然坚持严格要求自己。于先生生于清末,对文言文更加熟悉,年轻时便以能写桐城派古文知名,但他与时俱进,六十岁后改用白话文进行写作,养成了一项新的习惯。每次读到报刊上的好句子,他就立刻摘录下来,有时甚至会信手抄写在废信封的背面,集成笔记,学习白话文句法。这样的写作习惯几十年如一日,学术上的沉淀积累之功更是如此。于先生治学一丝不苟,笔耕不辍,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他在1979年出版的《甲骨文字释林》一书中,共考释了前人未识或不知其本义的甲骨文约300字,占到了全部已知甲骨文字的四分之一以上。真可谓是持之以恒,方得始终。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坚持做一件事,不只是成功之道,还可以创造别样的美好。苏轼曾写过一句诗,“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浪漫地描绘了这样一个故事场景。好友石曼卿在海州为官时,发现县衙对面有一座光秃秃的山岭,道路不通,人迹罕至。于是他突发奇想,叫人用黄泥裹着桃核做成弹丸,闲暇时便一颗颗投向山岭。几年下来,一座荒山竟然变成了一处秀美的景致:漫山遍野的鲜花灿若烟霞,似锦如画。
追求卓越需要良好的心态。同学们在离开校园后要面对的事情,并不总是按部就班的,可能是复杂度很高、周期很长的工作任务,也可能是在个人生活中,短期内看不到明显成效的自我提升计划,比如早睡早起,比如体重控制。我们不得不承认: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一定成功,也不是所有的坚持都能如愿抵达终点。频繁的挫败感和遥遥无期的目标,会消磨我们的耐心,消耗持之以恒的动力。然而,胡适先生曾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假如我们抱着收获的心态,而非失去的心态,多关注自己前进了多远,而非距离终点还有多远,可能会更有成就感,更加安心和笃定。一时一地的得失或许重要,世俗意义的成功固然诱人,但在人生旅途上不断翻山越岭,披荆斩棘,成长蜕变,如此人间百味足慰平生!
追求卓越并非孤立的个体行为,常常需要合作与共赢。当今时代,无论是原创的基础研究,还是复杂的大型工程,很少再由一个人独立完成,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必不可少。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基础科学中心等都是由多个研究团队共同围绕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不久前成功发射的神舟十六号飞船,航天员队伍也需要补充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等不同背景和领域的人才,协力完成更具挑战的空间任务。所以,如何开展有效的团队合作,是同学们追求卓越路上必须掌握的技能。我们要了解自己的长处,也懂得个人的局限,始终保持谦逊而踏实的品性。相比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大学的习得相当有限,保持终身学习的心态与能力至关重要。我们要善于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学习,积极与他人分享和交流经验,不断吸收新的思想和方法。我们需要包容不同的观点和意见,通过协作与合作,发挥团队的力量,共同攀登卓越的高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我希望同学们始终怀揣梦想、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追求卓越,让青春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事业中绽放,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做出贡献!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