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爱思唯尔在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上发布了《全球高校与科研机构农业与生物科技创新贡献报告》。报告全面总结了2019-2023年全球农业科学研究的热点主题、主要贡献机构等数据,展现农业领域的研究特色和趋势,旨在以科学洞察支持农业领域研究和实践,推动全球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爱思唯尔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琳女士发布报告
全球农业科研多样性,中欧美科研产出居全球前三
地理位置的差异带来农业科研的内容多样性。报告显示,农业领域研究成果最多的五大国家或地区是中国、美国、欧盟、印度和巴西。 这些国家或地区因气候、土壤条件、农业实践、政策重点和社会需求等因素,产生了各自聚焦的研究方向与重点。
以农业领域科研产出量最大的中国为例,中国致力于作物遗传学、育种技术和生物技术应用的研究,以开发适应不同农业气候条件的高产、抗病作物品种。中国的研究还包括对传统中药种植、药用植物和药用作物的研究,将传统知识与现代农业实践相结合。此外,节水灌溉技术、水资源保护策略和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实践也是中国农业科研的重要课题。
欧盟的研究侧重于农业生态方法、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和可持续耕作实践,旨在改善土壤健康、水质和作物多样性。欧盟的研究还强调食品安全、食品质量控制措施在食品供应链中的作用,包括追溯系统、消费者偏好和可持续食品生产。美国则在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研究重点包括基因工程、基因编辑以及生物技术在作物改良、抗虫害和病害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印度的研究重点在于小农农业的管理、投资和市场机遇,探索农民和小农农业能力建设的有效措施,以支持小农经济下的广大农民并改善其生计。而巴西的研究则强调热带农业实践、作物多样性、农林复合系统和适合热带气候及多样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耕作技术。此外,亚马逊雨林的环境保护、森林砍伐和可持续土地利用实践也受到巴西农业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全球农业领域科研产出最高的国家或地区,其发文量、篇均被引次数和发文的归一化引文影响力,2019-2023
数据源:Scopus
国际合作、学科交叉与人才培养,三要素共同推动农业创新
报告指出,推动农业科研和科技创新有诸多要素,主要包括:
国际合作: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粮食安全和植物遗传学等全球挑战,国际合作已成为农业科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态学(包括进化、行为和系统学),水产研究和昆虫研究是农业研究中国际合作最活跃的前三子领域。《报告》显示,以跨国合作方式完成的研究有着更高的学术影响力。例如,农业领域国际合作最为活跃的高校之一,沙特国王大学(King Saud University)有近86%的农业研究成果都是以国际合作形式完成,其农业领域科研产出的影响力指数(归一化引文影响力,简称FWCI)为1.9,即几乎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近两倍,而其国际合作产出的FWCI更高,达到2.0。《报告》还展示了2019-2023年农业领域国际合作份额排名前10位的中国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是中国国际合作总产出量最高的高校;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国际合作率领先,而且这些机构的国际合作科研产出FWCI都高于其农业领域整体科研产出的FWCI,展现出国际合作对提升学术影响力的影响。
学科交叉:跨学科合作不仅是开发新解决方案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农业领域复杂挑战的必要条件。农业系统的复杂性使得农业科研通常需要采取多学科方法,结合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土壤科学等多领域知识。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智慧与资源,科研人员可以利用新方法、工具和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力、可持续性及复原力,构建更加绿色、健康的全球农业体系。事实上,从农业领域研究成果的参考文献和施引文献来看,本领域的研究汲取了生物化学、遗传学、环境科学、医学、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影响了除农业以外的多个学科,展现了农业研究的多学科交叉性。
人才培养:人才是农业科研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报告以农业领域全球产出前100名机构中2023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斯坦福大学约翰·P.A.伊奥尼迪斯教授团队与国际权威学术出版商爱思唯尔联合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基于全球约1000万科学家的论文被引用次数、H指数(即“H-index”,用于衡量科研人员学术产出的数量和水平)、合著者调整后的HM指数、合著者调整后的HM指数、个人或第一作者论文被引用次数等综合参数,反映科学家的产出量和学术影响力,包括全球科学家排名前2%的22个学科、176个子学科的科学家。报告中统计的是上榜2023年斯坦福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的农业学科领域学者数量。]的数量,揭示了全球农业科研领域顶尖人才所在的机构分布情况。中国有两所机构进入全球前10名:中国科学院以77名学者位列第五,中国农业大学则以58名学者位居第十。从全球范围看,领域顶尖人才的储备上,主要是美国的机构占有优势。
全球农业学科领域前2%顶尖科学家最多的前10机构,及各机构农业学科前2%科学家人数,2023
数据源:美国斯坦福大学团队所公布的2023年全球各学科前2%科学家榜单
发力未来,以农业科研创新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农业研究与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紧密相连,它在实现粮食安全(SDG2 零饥饿)、减贫(SDG1 消除贫困)、环境可持续性(SDG13 气候行动)、良好健康与福祉(SDG3)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为制定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各国公共政策等重大决策提供扎实的科学支持。
“通过统计每个可持续发展目标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并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系统性分析,从数据统计中发现趋势,并通过分析来评估阶段性成果,才能真正实现科学的洞察,在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明智决策。”爱思唯尔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琳女士说,“此次在世界农业高校校长峰会上发布报告,正是希望能集合世界农业研究顶尖学府及机构的行业影响力、爱思唯尔作为科研信息分析机构的数据洞察力,为全球农业科学共同体提供一张农业科研全景,以期通过科学的洞察推动明智的决策,凝聚智慧,呼吁行动,支持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
为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聚焦农业领域的关键研究、持续发力面向未来的前沿课题,进一步探索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路径,报告分析了农业领域的前沿热点研究主题,揭示了本领域的四大前沿发展方向,籍此呼吁全球农业科学共同体携手探索相关议题,加速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
基因科学:在微观层面,基因科学可以有效解决作物的耐盐性、抗病性和抗旱性等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促进作物的稳产高产。
气候变化:从宏观视角审视,气候变化已成为农业研究的背景音,极端天气、农业灾害频发及低碳减排需求迫切,对粮食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
精准农业:利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精准农业通过提供实时数据支持决策制定,提高农场效率和生产力,解决资源优化、减少浪费和改善作物管理等问题。
营养与健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公众对食品营养的关注日益增强。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