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勇担教育新使命 共绘强国新蓝图——全国教育系统干部教师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
2022-10-19 09:52
中国教育报
作者:

  关键词1:发挥教育基础性作用

  【报告原文】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

  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科大是一所为“两弹一星”事业而创办的大学,自建校之日起,就坚持“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精神,坚守“科教报国、追求卓越”的初心使命,始终将科技创新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今后,中国科大将继续坚守初心使命,潜心立德树人,执着攻关创新,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多下功夫,高质量建设中国特色、科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本报记者 王志鹏 整理)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

  报告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西安交通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将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胸怀“国之大者”,做到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发挥好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完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强化有组织科研,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西部建设、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源源不断地培育大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努力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局面,为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

  十年历史性变革的背后,教育一直是奠基性的力量。这十年,也是高等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的“非凡十年”。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单独列出,把教育、科技、人才提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重要地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备受鼓舞。面向未来,我们更要把握“三个抢抓”的历史主动:抢抓下一个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抢抓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的建设深化期,抢抓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机遇期,以奋力争先、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奋发有为,以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本报记者 任朝霞 整理)

  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

  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西部高等教育必将迎来更重大机遇。我们要坚决扛起中国式现代化事业赋予高等教育的时代责任,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广揽人才,努力铸就一支心怀“国之大者”的高端人才队伍。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完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科教产教多学科交叉融合有机结合的育人体系,着力造就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大力推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坚持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阔视野提升格局、彰显特色换道超车、主动服务促进发展,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关键词2:教育优先发展

  【报告原文】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浙江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毛宏芳:

  报告立意高远、思想深邃,特别是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单独成章,强调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锚定了新坐标,擘画了新蓝图,充分彰显了教育、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大会精神,把教育人才工作放到更加突出位置来抓,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入实施“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高校海外英才汇聚计划”,奋力打造教育人才新高地和“浙里优学”金名片,为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培养汇聚更多优秀人才。

  天津市和平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明建平:

  我们始终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持续提升每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努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智慧教育 奠基未来”区域教育核心理念为引领,为人才培养筑牢根基;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有力支撑新时代高质量育人工程;完善“五育”融合全面培养体系,推动教育改革创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巩固拓展“双减”工作成效,多措并举推进“三全育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和平智慧”。

  福建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品强:

  作为高校教育和科技工作者,我深切感受到,只有把教育作为重要的先手棋,摆在突出的位置上来抓好抓实,才能更有效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充沛的动力。我们要秉承自信自立、守正创新的精神,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关键位置,勇于探索求真、独立研究,加快以科技创新反哺和推动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以科技创新的思维方式、组织模式、科研方法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高地,培养造就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历史重任尽绵薄之力。(本报记者 黄星 整理)

  湖北省武汉市旅游学校教师马丹:

  展望新时代伟大教育前景,我们要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落实人才培养工作。作为一名基层艺体教师,我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定自己的教育信仰,把培养优秀艺体人才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并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一名人民教师的初心和使命,努力为开创艺体教育事业新局面作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3: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报告原文】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黄雅丽:

  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族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形有感有效,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办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不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促进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好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郭广生:

  蓝图绘就,正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最强烈的感受是关于使命、责任与担当。中央民族大学是党创办的大学,面向新征程新使命,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办学治校的思路举措。我们要以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动,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民族高等教育改革创新路径,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水平高超、综合素质优异,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深厚家国情怀、宽广国际视野,堪当民族复兴重任、勇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各民族优秀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翟婉明:

  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国际视野的轨道交通领域拔尖创新人才。以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和顶尖育人平台为支撑,在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的过程中,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培养模式。我将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科研报国,服务交通强国,带领团队勇攀高峰,为我国轨道交通引领世界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施文龙:

  区县教育局负责人作为基层教育“掌舵人”,要恪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肩负起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时代重任。教育奠基伟大复兴。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优化资源布局建设美丽校园,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流公共教育设施;坚持立德树人,推进教育育人方式变革工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多元成长。

  关键词4: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报告原文】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湖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周静:

  湖北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将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着力打造与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相适应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我们要深化巩固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大力推动农村义务教育联合体建设,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企业、社会有效对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建设教育强省,进一步巩固和发挥湖北科教大省的比较优势,以实际行动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

  青海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申红兴:

  作为西部省份,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青海教育是全省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奋斗目标。我们要聚焦中央关心、百姓关切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迅速行动、主动担当,紧扣人民群众关切,紧扣全省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问题上狠下功夫,集中力量、倾斜资源解决重难点问题。要依托高校布局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产业学院、大型系列研究设施平台等创新平台,大力培养生态环境保护、盐湖化工、清洁能源、碳达峰碳中和等领域的急需人才,提升卓越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张革:

  报告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并将科教兴国战略作为独立部分放在突出位置,让我们倍感振奋、备受鼓舞,更感到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组织首都教育系统迅速掀起学习热潮,深入领会大会精神,进一步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观念,以首善标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强化现代化人才支撑。进一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观念,在首都高校建设一批前沿科学中心、创新联合体和共性技术平台,推动更多人才、资源、成果在北京落地,更好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协同改革创新的观念,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推进学校主动融入首都发展、对标首都发展、服务首都发展,实现更高水平、更具影响力的教育现代化。

  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钮俊:

  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我们将一以贯之恪守为民情怀,坚定不移践行人民立场,聚焦民心所向、民生所需,以创新先行的姿态办好人民满意的杭州教育。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工作重心,是在“教育共富”的新跑道上激发新动能,赛出加速度。我们将全面落实新一轮基础教育专项布局规划,把更多的好学校建在老百姓的家门口,让学校配套建设充分适应城市提速发展的新进程。加快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城乡统筹共建共享,让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为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和省域现代化“两个先行”贡献杭州教育的力量。

  关键词5: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报告原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教育党工委书记,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小军: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公平是教育事业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体现。报告提出“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群众的角度看问题,以政治的高度想问题,以素质教育为基本导向,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推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优质安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特色化发展。我们要努力让每个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为科教兴国、教育强国贡献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

  四川省绵阳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永昭:

  报告强调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绵阳作为中国科技城、四川基础教育发展的“排头兵”,将立足新征程,继续坚持以为人民办更好教育为宗旨,以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均衡为目标,以培养军民融合和拔尖创新人才为特色,积极推进基础教育优师、优教、优校等“三优”建设,重点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核心素养培育工程、教师队伍提升工程、教育资源共享工程等四大工程,加快补短、补缺、补软,织密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惠民服务网络,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巩固高中教育特色优势,推动学生从享有入学机会公平向享有优质教育过程公平迈进,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贡献“绵阳智慧”。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校长李优治:

  报告求真务实、振奋人心。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目标,深刻理解“高质量教育”,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实施五大办学策略,做好“双减”攻坚落实,突出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的德育和以劳动基地为抓手的劳动教育,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学生,依托“互联网+义务教育”开展同步课堂和同步教研,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河南省濮阳县徐镇镇昆吾社区小学教师杨承:

  作为一名乡村教育工作者,我见证了10多年来城乡教育从“非均衡发展”到“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转变,并正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乡村教育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而这一切都是教育公平不断推进的具体体现,都是高质量教育不断发展的佐证。未来,我要以报告精神为引领,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好优秀中华文化;更加热爱乡村教育事业,热爱乡村学校,热爱乡村学生,踏踏实实工作;更加自觉学习教育新理念、新技能、新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群众满意的教育工作者,做无愧于新时代的人民教师。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