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教育,增进民生福祉的基础工程
2023-03-08 11:10
中国教育报
作者:

  前所未有的战略定位,关涉全局的历史使命。

  党的二十大明确“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高度,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专门部署。

  新征程,新起点,新远航。

  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势必要求实现从数量增长、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向质量提高、内涵发展的模式转变。

  围绕社会关注,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兰臻曾对26所乡村学校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却成了压在她心头的一块石头:一半以上学校未配齐、配足专任教师,部分教师一人要承担4门以上学科教学,专业素质有待提升、教师队伍不够稳定、教师结构老龄化等问题凸显……

  乡村教师队伍存在的短板让兰臻夜不能寐。2013年,她成立“漳州市兰臻名师工作室”。10年来,兰臻和团队通过建立导师制、项目制切实提升乡村教师的素质,截至2022年,开展送教下乡102场次,开办的“乡村种子教师”培训班培训了近900名乡村教师。

  辛苦和劳累换回的是乡村教师能力水平的提升,赢得的是农村家长对办学质量的信任,收获的是孩子们在教育提质下的可喜变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在补短板上下功夫,切实提高教育公平和质量。”兰臻有感而发。

  和兰臻一样,多位代表、委员认为,教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两大重点任务谋篇布局。

  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狠抓教育质量,通过参与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真正实现教研一体、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攻关,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培养创新人才。焕然一新的育人模式,有效增强了学生核心竞争力。

  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说:“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应该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上下更大功夫。”

  “在实践教育公平的过程中,不能忽视残疾人这一群体。”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青联副主席魏新特别提醒。

  我国残疾人总数超8000万。魏新在调研中了解到,残疾人职业教育目前面临资源分散、区域差别明显、现有专业设置和课程标准不能更好满足需要等问题。他建议,政府、企业、学校等应形成合力,促进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提高残疾人大学生就业质量。

  回应群众呼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为了更好了解就业市场,全国政协委员、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在一年间奔波了数十家企业。郑亚莉注意到,“职校生的薪资待遇与本科生还是有差距的,就业市场上存在着职校生与本科生‘同岗不同薪’的现象”。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在校生超过2915万人,如果他们不满意,就谈不上整体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22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专科层次高职院校设置的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部分专业,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实施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郑亚莉说:“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将已经明确的政策落实落细,让职业本科成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代表、委员们指出,在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的当下,啃“硬骨头”、抓“牛鼻子”成为关键与急迫所在。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应当成为教育战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不竭动力。

  以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为例。全国人大代表、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徐卫林注意到,虽然大多数新进教师获得了博士学位,但大部分是一毕业即到学校工作,缺乏到一线锻炼的机会。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实践能力不足,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学生。

  怎么解决?唯有改革。“这涉及坚决破除‘唯论文’顽瘴痼疾问题。”徐卫林说,要彻底纠正高校、科研院所在职称评审中重论文轻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的导向,改进科研成果评价体系,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成果支撑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效果。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同样注意到这个问题。由于评价标准不完善,教师能力与业绩难以准确衡量,一些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在人才培养上用的时间和精力不足,这让明东很担忧。他说:“高校要进一步深化改革,释放教师队伍的教学和科研活力。在物质、精神、发展等方面丰富政策供给,有效提高教师队伍建设质量。”

  近10年来,教育系统坚持将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结合,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一些长期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得到破解,一大批基层改革创新的经验做法不断涌现。这也让代表、委员们更加坚定了抓住改革的“牛鼻子”,向建成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不断前进的信心。

  “改革是教育自身提升发展的方向与路径。教育必须不断探索顶层设计、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试点先行的新路径,才能持续回应人民群众呼声,承担起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使命。”全国政协委员、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运凯说。

  聚焦民生关切,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常年奋战在教育一线,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高级中学副校长黄花春跑遍了崇左大大小小的边境学校。

  今年,黄花春带着加快完善乡村学校课后延时服务体系的建议来到北京,希望在丰富课后服务的内容之外,还能充分利用闲置的村文化中心等场所,配备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书籍,为家长和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每年我都会及时倾听、了解师生们的困难、困惑和心愿,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在黄花春看来,创建阅读场所的事情虽小,却是很多边境地区农村学生和家长的强烈愿望。“把关系群众利益的关键小事做好,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一环。”黄花春说。

  代表、委员们表示,让教育成为增进民生福祉的载体,真正把教育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方能书写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答卷。

  作为一名来自民族地区中学的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副校长贺颖春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感受深刻。目前,当地的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升至97.15%以上。“高中阶段教育的高水平普及和质量提高,有力遏制了优质生源外流,整体提升了肃南基础教育的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贺颖春说,“这不仅是对一线教师的鼓舞,也极大减轻了家长和学生的生活负担。教育成为增强人民幸福感的重要抓手。”

  在思索教育民生的普惠之道时,一些代表委员呼吁,要建起普惠性家校社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良好局面。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临沂北城小学校长张淑琴在调研中发现,家校社协同育人一直备受关注,对于如何厘清各自边界和职责,有不少教师还存在困惑。

  “家庭教育涉及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对于如何精准把握学生心理变化,如何处理好同家长、学生的关系,基层教师们困惑不少。”张淑琴建议,要加强顶层设计,畅通教师能力提升渠道,建立基层教师指导家庭教育的专家资源库,在师范教育中加入更多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定期组织非师范类教师培训。

  “学校应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主动挖掘社会资源参与家庭教育。家长需强化‘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教师’的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社会要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加强对全面育人的有效支持服务。”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局长王丽娟说。(记者 高毅哲)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