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决定,加快建设教育、科技、人才强国,进一步推进人才评价制度体系改革,11月9日-10日,人才发展专委会教育强国战略与人才发展论坛在浙江大学举行。来自全国200多所高校的500多位人事人才工作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人才发展大计。
11月9日,教育强国战略与人才发展主论坛在浙江大学拉开帷幕。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人才发展专委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参事、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石勇出席论坛并致辞。主论坛分别由人才发展专委会副理事长、郑州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吴宏阳,人才发展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在线副总编、学术桥总编吴报华主持。
教育强国战略与人才发展论坛
领导致辞
任少波说,人才兴则民族兴,人才强则国家强。要不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打通教育、科技、人才的循环堵点,且营造激发人才活力的创新环境也势在必行。希望本次论坛能够促进大家对人才工作的深度思考与交流,促进大家共同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路径,进一步拓宽育才引才留才用才渠道,为构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作出新贡献。
石勇说,人才发展专委会自2017年成立以来,始终坚守“开展人才研究,服务人才成长”的初心,秉持学术办会、服务办会的理念,在未来,也将会进一步深化与全国高校的合作,携手共进,共同推动学术研究工作迈向新的高度,为高校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助力我国早日实现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的伟大战略目标。希望大家在本次论坛后都有所收获,也期待与各位嘉宾在未来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主论坛
嘉宾报告
主论坛上,10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领导作主题报告,结合学校实际,对教育强国战略与人才发展作深度分享。
王靖岱介绍,在海外引才上,学校不断磨砺识才慧眼,提升国际化师资引进精准性;探索掌握聚才良方,拓展国际化师资引进路径;持续怀抱爱才诚意,建立多维服务保障体系;努力涵养容才雅量,强化人才引领发展的作用;大力锻造用才胆识,探索充分松绑放权赋能改革。
王兴伟说,从国家战略提出的新要求上,我们能够清晰认识到国家对高校一流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标准。“三位一体”总体部署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一流大学应当积极探索推进“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更好地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服务。
席酉民从数智时代人才的生存策略及对教育的挑战,未来大学如何帮学生走进未来,高校人事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等方面进行了分享。
李志民说,教育强国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育、科技与人才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通过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国家的教育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为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赵志钦说,从人才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出发,电子科技大学坚持以优良师德师风引领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突出立德树人导向,升级校级荣誉体系。探索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人才聚集新模式的同时,不断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构建人才质量全维评价系统,全面提升人才资源感知力、人才评价判断力、人才工作引领力。
郑华均说,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是建成教育强国的重要一环。当前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面临着身份制约与高校分类发展,国家(区域)需求与学科基础的错位,高层次领军人才严重缺乏,内部治理体系与发展要求不适等挑战。面对挑战,浙工大以人事制度为核心,创新内部治理机制,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张荣华说,暨南大学薪酬制度改革坚守五个工作原则,树立正确分配导向,建立学校绩效工资水平动态调整模型,构建配置合理、灵活多样的薪酬制度,全面推动学校人事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改革。同时,实施“能上能下”的分类管理制和“能高能低”的多元薪酬制,建立多层面、多维度、分阶段、全覆盖的人才评价体系。
魏进家说,西安交通大学在教师职称评审中始终坚持分类评价,不断创新评价模式与路径,持续完善“一院一策”评价体系,主动探索更加多元、科学的评价模式,营造尊重教师、人尽其才、客观公正的职称评审氛围。
隋熠说,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人才是根本!学校将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添活力!继续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核心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营造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为加快推进世界重要农业人才中心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王云海说,高质量的学术人才评审=“高质量的评审专家”+“高质量的评审机制”。基于对评审专家的研究分析,高质量的评审专家需要同时具备学科专家、评价专家和管理专家三个维度的条件和素养,高质量的评审机制构建需要思考“评什么”、“怎么评”以及“怎么用”的问题。
11月10日,教育强国战略与人才发展分论坛一和分论坛二同时举行,分别由浙江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人力资源处副处长(兼)、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兼)许翾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人力资源部部长兼人事处处长、人才发展专委会理事于磊主持。
分论坛一
嘉宾报告
李伟平说,在人才引进上,宁波大学聚焦人才制度,高站位做好人才工作制度建设;聚焦重点学科,高标准推动关键人物团队引进;聚焦重大平台,高质量锻造人才发展载体搭建;聚焦服务环境,高水平提升人才幸福指数。
黄金辉说,建设一流人才队伍是系统工程,必须规划先行。复旦大学细化制定人才队伍发展规划,强化海外引才使命担当,催化人才科研创新活力,深化人才制度首创改革,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以人为本,营造安心舒心、近悦远来的良好氛围。
张洪松说,人才评价应当基于机构、团队和个人的使命,要坚持人才服务国家和社会真实需要的原则,鼓励人才根据国家和社会需要确定自己的主题领域。但是,不宜鼓励人才简单地跟“热点”,理想的应该是自由自主的长期积累,然后与国家和社会需要迎头“相遇”。
贾增科说,北航在人才工作的开展上坚持科学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做到精准引才、精心育才、精细考核。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落实蓝天新时代人才行动计划;全面推动分类卓越体系和制度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统筹“帅才”和“将才”,打造国家战略人才力量;聚焦新形势、新问题,持续创新人才人事工作机制。
高颖说,大学需要主动推动构建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科技强国战略使命相适应的人事制度改革。深圳大学在人才改革上实施“五大人才工程”:人才引进提质工程、人才培育托举工程、人才评价优化工程、人才发展激励工程、人才生态建设工程,奋力开创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分论坛二
嘉宾报告
夏纪军说,根据新时代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上海财经大学打造上财特色预聘-长聘体系,探索实施优化人才分类评价、推行教师多元化综合评价、重构优秀人才岗位体系、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构建学校荣誉体系等举措,深化人才体制综合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刘鹏说,中国矿业大学致力于通过增量优秀和存量提升策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多元聘用形式和政策体系,吸引和培养高端人才及青年学者;通过科学规范的考核和多元培养体系,提升师资绩效;通过高层次人才引领学科建设发展,实现人才密度和科研工作量显著提升。
汪中明说,必须把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摆在极端重要位置,建设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型教师队伍。北京化工大学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通过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和先行先试相结合的策略,加强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性改革举措;构建以岗聘合一为特色的创新型师资队伍评聘体系,加快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步伐。
张文超说,港科大(广州)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同承担培养创新人才和发展尖端科技的使命,采用“枢纽-学域”架构,打破传统学科壁垒,灵活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实施教学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推动产学研合作,积极进行国际交流,提高国际影响力,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
杨美说,重庆医科大学坚持引进四方英才,服务人才发展,建立教师学习发展培训制度,重塑评价机制,推进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改革,构建全过程教师荣誉体系;搭建教师国际交流平台,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有序推荐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实施校院联合引才,推动校内双聘制度,实现校院一体化发展。
在自由交流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人才评价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等议题展开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多位来自人事工作一线的高校负责人,分享了他们在人才引进、评价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和成功案例。与会学者普遍表示,通过聆听主题报告和与同行专家的交流,增加了他们对高校人才评价改革的理解和认识,还为他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和思考。整个讨论环节充满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积极向上的实践导向,与会者均表示受益匪浅,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交流机会,共同推动高校人才工作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本次论坛还特别设置了2024年度优秀案例入库证书颁发仪式,石勇为高校代表颁发入库证书。本次案例共征集16份,学术委员会从中优选了7份案例入库,这也是继2023年首批18份案例进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案例库以来又一次重要评选。该举动鼓励他们在促进人才评价改革和高校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和贡献,同时也激励更多会员高校参与到新时代高校人才发展与评价的改革与创新中,为推动人才发展贡献力量。
自2017年人才发展专委会成立以来,始终秉持着开展人才研究、服务人才发展的宗旨,不断深化对高校人才工作的理解与实践。展望未来,人才发展专委会将继续秉承初心,深化人才研究,服务会员高校,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