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府考研:考研好还是考公好 在这有了答案
省考刚结束不久,真是一场血淋淋的抢职大战。各位是不是还回味着做不完的行测和写死人的申论。
据相关数据统计:
2018年陕西省考报名人数预估突破20万,招5718人。
2017年陕西省考最终参加考试人数13.4万余名,招4469人。
2016年陕西省考最终参加考试人数为12万余名,招3922人。
后台收到很多小伙伴战后哭嚎,感觉又白瞎了!
据网上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应届生对于毕业之后的去向问题,比例如下:
考公好?还是考研好?这成了多年以来争论不休的最大的课题,作为考研届的老师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大家探讨一下这个所谓越辩越糊涂的老话题。
“考研好,不需要为就业发愁,毕业出来福利待遇更好。”
“读完研还得重新找工作!还不如考公务员,提前择业!”
“考公务员虽然稳定,但是工资增长幅度小,买房买车难,考完研出来找份高薪工作,轻松就能过上想要的生活。”
“读完研出来你不一定找得到工作,到时候可能还是选择考公务员。”
“考研好,不需要为就业发愁,毕业出来福利待遇更好。”
“读完研还得重新找工作!还不如考公务员,提前择业!”
“考研能够选择一个更好的学校,学习更专业的知识,将来做专业性发展人才。高学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要学会给自己镀金。”
接下来具有选择恐惧症的小伙伴现在拿一张纸出来,将考公和考研的优劣势分条列举,直观了解一下。
考研竞争 VS 公考竞争
考研竞争指数:★★★★
去年研究生报名人数:177W
录取率约为:29%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地区,竞争激烈程度均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
国考竞争指数:★★★★★
去年国考报名人数:93W
录取率约为:2.9%
虽然录取率很低,但这受热门岗位的“万里挑一”所影响较大。
考研难度 VS 公考难度
考研难度指数:★★★★
考研被誉为中国第二难的考试,难度仅次于最著名的司法考试,但现在也普遍出现高校扩招的情况,从而会降低一定难度,为更多人提供读研的机会。
国考难度指数:★★★★
公考行测覆盖了常识、语言、逻辑、数学、资料分析等内容,考试内容极广,复习难度较大,申论更是可能面临无从下笔的窘境。但公考相对侧重逻辑思维的考察,基础内容较多。
研究生薪资 VS 公务员薪资
研究生薪资指数:★★★★★
研究生的起薪较高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不少人选择考研的动力之一,在二三线城市研究生月平均薪资已达7000元以上。名校的硕士学位更是堪称金字招牌,BAT等大型企业更是为了硕士毕业生,开出了20w+的年薪。
公务员薪资指数:★★★
做公务员就意味着与高薪无缘,尽管前些年,国家提高了公务员工资标准,但同时也砍去了大量补贴,折算下来,基础公务员平均仅仅涨薪了300元。
考研前景 VS 公考前景
考研前景指数:★★★★
应届研究生肯定会比应届本科生更受重视,得到的机会也相对更多,所以尽管就业时间较晚,但如果能把握好机会的话,研究生的前途无疑是光明的。
公务员前景指数:★★★★
体制内的竞争情况与企业内有很大差别,很多时候能力并不是晋升的唯一标准。此外,公务员清闲的工作内容也很容易令人懈怠,不少公务员在辞职后都陷入了就业难题。
最后奉上众所周知的考研的好处,当然!如果你有什么不同意见也欢迎发表!
1、自身实践能力提升
学生的考研的原因有很多,但基本上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提升自身能力的因素在内。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的本科教育阶段,除了重点院校外,学生数量占绝大部分的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在其四年的学习中更多地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实践能力和探索性学习上还是很薄弱的。
而研究生教育阶段就完全不一样了:导师给了一个大方向,实验思路自己想,实验方案自己定,实验过程自己做,实验结果自己分析。这样就会是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提升,所以许多学生想要通过几年的研究生学习,在实践能力方面得到提升,提高自身竞争力。
2、人际关系质量提升
很多本科生,你所认识的同学、朋友都是以本科生居多,在大部分普通高校内,教授的数量也很少,所以必然导致所认知的高知识层次的人不多。并且本科学习阶段,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其实不是很密切,很多学生毕业后甚至不知道老师的名字。但是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就不一样了,学生和导师的关系是真正的师徒关系。
读研究时,你会觉得博士很多,教授也很多。多到会消除我们之前对这类人群产生的神秘感,觉得他们就是平常人,当然他们的确就是平常人。所以上,读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你人际关系的质量。
3、眼界认知有所开阔
读研的过程中,有些专业上的事情,是需要你真正静下心来去研究的。当对某个领域研究几年后,你会发现你的对该领域的认识会发生变化,有很多时候你甚至会对已有的结论提出质疑。
如果你读研时的导师能够提供一些机会,你还可以参加一些学术会议,与不同国家、地区的研究人员交流,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你对在本科阶段从书本上学到的专业知识的认识,同时还能够是你的眼睛变得开阔。
关注中国教育在线陕西站
掌握最新教育资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