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火箭军工程大学202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教育在线    2019-09-24    

火箭军工程大学简介

  火箭军工程大学地处历史文化名城、十三朝古都西安,是我国唯一一所培养战略导弹部队指挥技术人才的高等军事院校,是全国全军重点院校,是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学校原是一所为地面炮兵培养初级指挥军官的军事院校,1951年1月,西北军区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习仲勋签署命令,由西北军区炮兵教导团与第一野战军野炮团合并改编为西北军区炮兵学校。1951年3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炮兵学校。1955年8月,迁至西安。1969年10月转隶第二炮兵,12月更名为“第二炮兵技术学院”,1986年6月更名为“第二炮兵工程学院”,2011年6月改建为“第二炮兵工程大学”,2016年1月更名为“火箭军工程大学”。

  学校位于西安东郊浐灞生态区,东依骊山、西临灞水、环境优美、景色秀丽,绿植覆盖率达70%以上,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军首批生态营区。学校现有工学、军事学、管理学3大学科门类,拥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导航、制导与控制”、“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为原国家重点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被评为“A-”, “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位列全国第四。拥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8个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和5个硕士专业类别。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以院士为代表、专家教授为支撑、优秀中青年教员为主体的师资队伍。93.9%以上的教员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现有教授、副教授300余名,硕士生导师255名,博士生导师70名,导弹专家27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1名,“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2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名,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5名,中国科协“求是”奖获得者12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对象4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名,全国全军优秀教师10名,军队和陕西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各1名,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获得者25名,全军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对象4名、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对象8名,有3名教员被中央军委荣记一等功。

  科研学术成果丰硕,近年来,学校先后完成科研课题2000多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军队和省级科技进步奖700余项,授权国家国防专利180余项。同时,承担国家“863”、“973”和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8项,军委和火箭军装备预先研究项目200余项,成为火箭军科研体系中的重要力量。近十年,先后获国家和军队优秀教学成果奖3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70余部。教学训练设施配套完善,大礼堂、体育馆、游泳馆、击剑馆、格斗馆、田径综合训练场、轻武器射击场、野外导弹综合训练场一应俱全。拥有火箭军部队各种型号导弹武器装备,教学实验楼鳞次栉比,有实验室5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军队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数字化图书馆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信息中心机房达到国家B级标准,建成现代化的云数据中心,网络用户终端12000余个,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全面覆盖。人才培养效益明显,先后为部队培养输送了4万多名指挥和技术人才,其中130余人成长为军职以上干部,目前,火箭军导弹旅绝大多数的旅长、参谋长、总工程师和导弹营、连长都是我校毕业学员,成为火箭军部队建设的骨干和中坚。

  热烈欢迎广大考生报考我校!

报考须知

军籍研究生

  一、招生计划

  我校2020年军队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约为155名,其中全日制135名,非全日制20名。具体招生计划及有关政策以教育部、军委机关正式下达的文件为准。

  二、报考条件

  招生对象为军队在职干部、军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国防生、委任制文职人员(按军队在职干部同等对待)。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其中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复试时需加试两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与同等学力加试科目相同。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前,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水平方能报考,且须符合以下条件:①提供由培养单位出具的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高职高专与本科之间相差课程进修的成绩证明;②有公开发表的与大学本科毕业程度相当的学术论文或科研成果;③必须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或相当于达到四级水平);④仅限报考所学专业,不得跨学科报考;⑤网报后须向学校提交能证明本人具有报考资格的材料原件。初试合格后,复试中须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方式为笔试。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得硕士、博士学位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须征得就读学校同意,并在录取前先办理原就读学校的退学手续。

  各类考生除符合教育部关于学历学位、所学专业、工作经历、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的要求外,还需符合以下条件:

  (一)体检要求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其中主要的几点如下:

  (1)身高:男性不低于162cm;女性不低于160cm。

  (2)体重:男性不超过标准体重(标准体重kg =身高cm - 110)的30%,不低于标准体重的15%;女性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不低于标准体重的15%。

  (3)每一只裸眼视力4.5(0.3)以上,矫正视力在4.9(0.8)以上。两眼无色盲、色弱。

  (4)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呈阴性,肝功能正常,无心脏病、传染病、慢性病。

  (二)资格审查要求

  (1)军队在职干部。须具有3年以上军队工作经历(含本科毕业后任职培训时间,截至录取当年9月1日)。报考前填写《军队在职干部报考研究生推荐审批表》,由所在师(旅)级单位政治机关审批,军级单位政治机关核准,依托信息系统,逐级上报军委政治工作部干部局备案。我校将依据“军队在职干部报考研究生备案数据”和相关政策规定要求,审查考生报考资格。委任制文职人员按在职干部同等对待。

  (2)军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指挥类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得报考研究生,非指挥类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报考研究生。报考前须填写《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研究生推荐审批表》,由研究生院审批。

  (3)国防生。指挥类应届本科毕业国防生不得报考军队研究生,非指挥类应届本科毕业国防生可报考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研究生。报考前须填写《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研究生推荐审批表》,由驻校选培办审查、大单位训练部门审批。

  三、其他说明

  (1)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仅限军队在职干部报考;

  (2)军队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国防生不得报考项目管理、军事指挥、军事装备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项目管理的,必须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

  (3)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仅限招收上尉以上军衔的指挥参谋军官;

  (4)军队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国防生报考全日制工程硕士,考试科目二、科目三必须选用“英语一”、“数学一”,在职干部可以选用“英语二”、“数学二”;

  (5)可接收军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国防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6)硕博连读计划限一级学科博士,学制5年,前2年按硕士注册学籍,后3年按博士注册学籍,招生对象仅限应届本科毕业生。

无军籍地方研究生

  一、招生计划

  我校2020年无军籍地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拟定50名,均为全日制(暂不区分各学科专业招生计划)。具体招生计划以教育部、军委机关正式下达的文件为准。

  招生的学科专业为我校5个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3个专业类别(电子信息、机械、能源动力)。

  二、报考条件

  招生对象为地方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往届生。考生应符合教育部当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有关条件。主要为: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无传染性疾病,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入学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其中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复试时需加试两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与同等学力加试科目相同。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前,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水平方能报考,且须符合以下条件:①提供由培养单位出具的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高职高专与本科之间相差课程进修的成绩证明;②有公开发表的与大学本科毕业程度相当的学术论文或科研成果;③必须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或相当于达到四级水平);④仅限报考所学专业,不得跨学科报考;⑤网报后须向学校提交能证明本人具有报考资格的材料原件。初试合格后,复试中须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方式为笔试。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得硕士、博士学位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须征得就读学校同意,并在录取前先办理原就读学校的退学手续。

  三、其他说明

  1.可接收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推免资格的普通高校应届本科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2.地方考生考核前,需开展政治审查,通过后,方可报考。

  3.无军籍地方硕士研究生录取后不办理参军入伍手续,毕业后颁发教育部承认的学历和学位证书,自主就业。

  4.学校按教育部有关标准收取无军籍地方研究生学费,并按月发放助学金,设立国家奖学金、新生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提供助研岗位,定期发放助研津贴。

报考流程及有关说明

  一、报考流程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一)网上报名

  网上报名时间为2019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予补报)。预报名时间为2019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进行报名。报名前,请务必提前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我校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

  (二)现场确认

  现场确认具体时间、要求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本地区报考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一般为11月上旬末。

  请考生及时关注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发布的公告,并按规定携带相关材料到报考点指定地点,完成现场核对确认个人网上报名信息、采集本人图像信息等工作。逾期不予补办。

  在我校现场确认的考生须提交以下材料:

  军队在职干部:①报考研究生推荐审批表原件;②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③军官证、身份证。

  国防生:①报考研究生推荐审批表原件;②身份证、学生证。

  本校应届生:根据学校要求统一准备。

  地方考生:①政审表;②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或学生证);③身份证。

  考生必须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如有虚假信息或作假行为的,后果由考生自负。

  在外地报名点进行现场确认的考生须在确认后7日内将本人证件复印件、学历证书(应届生提供学生证)复印件以及报考推荐审批表原件、政审表原件寄到学校招生办。凡手续不全、资格不够、报考专业不符合要求的,我校不予核发准考证。

  (三)初试

  初试时间为2019年12月21日至22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2019年12月14日至22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请考生务必妥善保管个人网报用户名、密码及《准考证》、居民身份证等证件,避免泄露丢失造成损失。

  (四)复试

  复试时间拟定于2020年4月左右,在火箭军工程大学校内组织。

  复试主要包含体检、身心素质、体能考核、笔试和面试等。

  现役军人参加复试时应提供师(旅)级以上单位出具的最近一次体能考核达标证明。

  (五)录取

  按照“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根据考生成绩及所报考学科的生源和计划情况,拟定录取人员名单,报教育部和军委机关批准后发放录取通知书。录取工作一般于每年6月份完成。

  二、特别说明

  1、现役军人进行网上报名时,必须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和保密制度。

  2.考生网上报名时,报考点一般应选择考生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或工作、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

  3、考生报考条件及招生政策如有变化和调整,以教育部和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正式下达的最新文件为准。

    火箭军工程大学202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docx

   _2020年火箭军工程大学硕士考试大纲.doc

 

 

关注中国教育在线陕西站
掌握最新教育资讯

分享到 更多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热点资讯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证140769号 |京ICP备12045350号|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