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说:“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文化及其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社会或群体以至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认同,民族精神的承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冯骥才说:“文化从来不是流水线能够打造出来的,文化要靠时间和心灵悉心酿造,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成果,是自然积淀而成的。”推动非遗保护传承、转化创新,使其融入当下、服务当今,才能永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西安欧亚学院数字出版专业2021年专业实践活动以“花YOUNG非遗”为主题。整个项目分为四期,10月15日下午,“花YOUNG非遗”活动第一期“初识非遗”在西安欧亚学院教学南工坊西翼大厅举办。我们特别邀请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代表传承人胡新民老师与“乐知传承”项目创始人雷婵睿分别作为两场讲座的主讲嘉宾,同时配合“乐知扎染——非遗课程体验”和“非遗里的文创奥秘——泥塑体验”两个工作坊,让同学们有机会近距离聆听非遗传承人与创新实践者的丰富经验、亲身感受“非遗”技艺,体验“非遗”经久不衰的魅力。
Part 1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代表传承人、凤翔泥塑第六代薪火传承人,胡新民老师从凤翔泥塑产生背景、历史的孕育与造就、历史与民俗文化的交融、凤翔泥塑的神韵与凤翔泥塑的未来五个方面为同学们解读了凤翔泥塑的“前世今生”与未来前景。
凤翔泥塑始于先秦西周时期,经过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发展和积淀、饱含强烈的生活气息和西部民族传统文化纯朴的审美品格与特征,在全国众多的民间泥塑艺术中独树一帜。
胡老师指出凤翔泥塑与历史上祈子、护生、辟邪、镇宅、纳福等方面的图腾文化非常接近,以花鸟鱼虫、祥鸟瑞兽为主的意象造型是中国古代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神灵崇拜的遗存,其造型风格和寓意取向等方面反映出图腾时代传承于今的民间文化特点。
在造型上凤翔泥塑汲取了古代石刻、年画、剪纸和刺绣中的纹饰,其造型主要包括座虎、挂虎、五毒、卧牛、十二属相、豆豆鼓、鹿羔、鹦鹉等玩具类,八仙、三国、西游记等神话民俗类。造型稚拙夸张,色彩鲜艳,在饱满的体积中孕育和积蓄着勃勃生机,深受人们喜爱。
讲座的最后,胡老师现场创作了他自创的泥塑画,为同学们亲身示范非遗之美,将现场活动气氛推向高潮。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并慢慢接触凤翔泥塑,在春晚的舞台上我们也能看到泥塑的身影,胡新明老师告诉我们,只有将泥塑与年轻人的审美结合起来更好的去发展这门工艺,才能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走的更远。
Part 2
来自山西师范大学“乐知传承”项目的创始人雷婵睿同学根据自身经历讲述了她与“非遗”之间种种曲折而又精彩的故事,将现场师生带进了她的“非遗+steam课程“。
为保护“非遗”,她的团队去文博会调研,拜访非遗传承人,尝试着做文创,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他们最终找到了一条全新的非遗+steam课程开发思路,依托STEAM+PBL教育理念,将本土的非遗文化设计steam课程,之后通过不断的尝试实践最终发展成为适合中国儿童的综合实践类校本课程。
以视频课+教材包形式走入市场,为城市艺术类机构以及中小学学生提供以“非遗”主题的课程。学生通过学习,会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其蕴含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及对“非遗”文化的理解与认知,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与动手能力。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