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欢迎报考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2022-06-14 11:52:00
西安石油大学
Part 01 学院简介
  石油工程学院始于1951年,是西安石油大学的主干院系。1995年将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和油藏工程专业合并为石油工程专业,1999年创办油气储运工程专业,2010年创办海洋油气工程专业。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学院建成了一支“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团队成员密切协作”的师资队伍,形成了“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的优良作风,创建并发展了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适应石油工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各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学生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Part 02 师资队伍
  石油工程学院共有全职专任教师130人,其中二级教授9人(校聘3人),博士生导师16人,正高级职称教师46人,副高级职称教师53人,讲师职称教师31人,博士学位教师115人。其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人才计划入选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陕西省“三秦学者”岗位入选者1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陕西省人才计划入选者4人,陕西省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5人,陕西省科技新星2人,陕西省“优秀教师”2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陕西省“师德建设先进个人”2人。同时,学院还拥有特聘院士3人(罗平亚院士、高德利院士、孙金声院士)、特聘海外院士2人。
Part 03 学科优势
  学院现有1个省级特色优势一级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1个学科联合培养博士授权点(油气田开发工程),1个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石油与天然气工程),5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井工程、油气储运工程、非常规油气开发工程、海洋油气工程),1个“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1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钻(西安石油大学-长庆油田分公司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3个本科专业(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海洋油气工程)。
  学院拥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建)),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西部低渗—特低渗透油田开发与治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油气田特种增产技术重点实验室、CNPC油层改造重点实验室—高能气体压裂理论与工艺研究室、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致密油气藏复杂结构井钻采技术研究实验室、陕西省油气田环境污染控制与储层保护重点实验室(联建)、陕西陆相页岩气成藏与开发重点实验室(联建)),6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协同创新中心,CNPC石油钻井信息应用技术中心、CNPC高能气体压裂工程技术中心、陕西省油气钻采与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建)、陕西省页岩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建)、陕西省煤层气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中心(联建)),1个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1个陕西省陕北能源化工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按照突出特色,强化优势,促进交叉、提高水平的思路,提升科研水平、构建创新平台,加强科研管理、推进成果转化,努力构建产、学、研、用结合的良好机制。以“复杂结构井钻完井关键技术研究”、“常规油气高效开发与利用技术研究”、“非常规油气开发与储层改造技术研究”、“储层保护与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油气集输及安全技术研究”等为科研特色和优势,积极服务长庆油田、延长油田等石油石化企业以及陕西地方经济建设。2010年以来,学院科研到款总经费3.12亿元,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等纵向与横向企业合作科学研究项目500余项,出版专著25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5000万吨级特低渗透-致密油气田勘探开发与重大理论技术创新”)、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田含油污水回用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油气煤铀多种能源矿产同盆共存富集成藏理论与应用”),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5项(陕西省科技进步“油气田作业安全管理与应急救援平台建设及应用”、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复杂地质条件钻井液关键技术与工业化应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复杂结构井钻井液关键技术与工业化应用”、陕西省科技进步“低(超低)渗油田高效增产改造和提高采收率技术与产业化示范”、陕西省科技进步“远程钻井网上会战的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二等奖2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低渗透油藏清洁多段塞调剖调驱增产技术研究及应用”、陕西省科技进步“地质导向钻井信息临境模拟与协同决策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三等奖2项(陕西省科技进步“火烧油层燃烧状态监测与干预调整技术及应用”、陕西省科技进步“多级强脉冲加载压裂复合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地质导向钻井信息临境模拟与协同决策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学院以本科教学为中心,认真贯彻“拓宽专业、加强基础、提高能力、注重素质、办出特色”的思路,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现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石油工程专业),1个国家“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石油工程专业),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石油工程专业),1个国家级实践基地(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级“名牌专业”(石油工程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石油工程专业、油气储运工程专业),3个省级“教学团队”(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油气流动力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开放式石油工程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门省级“精品课程”(油藏物理、钻井工程、渗流力学),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石油工业概论,钻井工程,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渗流力学),1门省级“双语示范课程”(钻井工程),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石油工程专业、油气储运工程专业)。2010年以来,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石油工程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行业划转院校特色专业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建设一流石油特色渗流力学课程的探索与实践”“石油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一等奖1项(“开放式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二等奖2项(“渗流力学省级精品课程系列教材建设与实践”、“提升行业划转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教育服务体系研究与实践”),陕西省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项(《油气储运设施腐蚀与防护》、《油气渗流力学》)。学院教师出版及参编教材13部,1套教材(《油气渗流力学》共3部)入选“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Part 04 本科专业推介
国家级一流专业:石油工程专业介绍
  石油工程专业起源于1951年创立的西北石油工业专科学校钻井、采油专业;1958改为石油与天然气钻采专业;1969年学校改厂停办;1980年恢复重建,设置为油气田开发系,下设采油工程、钻井工程、油藏工程等三个专业,招生以采油工程专业为主;1995年调整为石油工程专业。该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92人,生师比7.98,其中教授25人(二级教授3人,三级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7人),副教授33人,讲师3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7人,占教师总数的83.69%;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2人,占教师总数的13.04%。同时石油工程专业拥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等人才3人,受聘陕西省“三秦学者”岗位、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师德标兵等人才11人。
  石油工程专业依托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势学科,具有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已建成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石油工程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油气井工程虚拟仿真陕西省实验教学中心、陕北能源化工人才培养基地各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中国石油教育学会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独立或合作出版教材30余部。建成1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文授课品牌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2018年“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入选首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专业培养的学生以“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开拓创新”而广受用人单位欢迎,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27年保持在90%以上。
教学成果奖证书
科研成果获奖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结题证书
学科竞赛获奖证书
省级一流专业:海洋油气工程专业介绍
  海洋油气工程专业是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西安石油大学第一批师德先进集体。每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中国海洋工程设计大赛”、“全国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等并多次获奖。专业特色以海洋特殊环境条件为背景,培养专业面较宽、外语突出的、掌握海洋油气开发理论与技术的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可在跨国石油公司、中海油、中石油和中石化等大型国企、油田技术服务与工程施工单位及民企从事研发和管理工作。
  (1)该系从课程建设、教材撰写及教学方面取得许多优异成绩
  (2)撰写十二五规划教材5部,参与出版的教材共有13部
  (3)学生评教多数为优秀,教学效果良好
  (4)自该系成立以来零教学事故
  该系教师注重教学与科研并重,在深水平台海洋特殊环境下石油天然气的钻采、提高采收率及储运等方向取得了一定成绩。
  (1)主持自然基金4项
  (2)省部级项目5项
  (3)教育厅项目7项
  (4)发表SCI/EI文章近四十篇>
  (5)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次
  (6)厅级科技奖3次
  (7)1人获孙越崎青年科技奖
  青年教师级团队成长介绍:
  (1)先后选派董凤娟、李睿、陈志教师等到国内相关院校做访问学者5人次;
  (2)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全国海洋油气工程新专业教学与教材规划研讨会等;
  (3)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新进青年教师像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学习助课;促进青年教师发展。
  关心学生成长:
  (1)坚持本科班主任制
  (2)每年对大一新生进行入学教育
  (3)坚持专业讲座,提升学生们的专业视野
  多次举办就业指导沙龙,2013级学生孙星为陕西省建功立业报告团成员。
  指导大学生竞赛:
  多年来我系教师关注大学生成长,多次组织科技奖座,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取得一定成绩。获得校级科研训练项目立项4人次;中国石油设计工程大赛,获奖15人次,全国油气储运大赛获奖2次,肖曾利老师指导学生获得陕西省挑战杯二等奖。
海洋油气工程
省级一流专业: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介绍
  专业创建于1999年,2002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是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省级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省级教学团队,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专业依托西部油气工业基地、西气东输工程、陕西省一流学科以及"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面向全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了以“油气长距离输送关键技术”、“油气高效处理技术”、“油气管网仿真与智能监控技术研究”、“油气管道流动保障研究”四个特色鲜明的科研方向。近五年来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14项。
  专业师资雄厚,共有教师25人,其中教授占教师总数28%,副教授占教师总数25%,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84%,陕西省师德标兵1人。
油气储运工程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