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为什么报考榆林学院?这5大理由为你揭晓
2024-07-05 22:35:00
榆林学院

  屹立于浩渺的岁月长河中,矗立在辽阔的黄土高原上,榆林学院乘时代之长风,挂万里之云帆,成就一方智慧与梦想交汇的平台,揽十万余学子尽展芳华。盛夏风起,新一批跨过高考关卡的有志青年,也将从这里开启人生全新篇章。为何榆林学院会吸引莘莘学子纷至沓来?这五大理由,或许就是答案。

  理由一:百年学府基因好,红色薪火铸华章

  自1923年的风中悄然绽放,于绥德师范之根脉茁壮而生,榆林学院已走过百余年奋进时光。

  20世纪20年代,北京大学与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历史性地交汇,革命的火种得以从北京传播到陕北。以李子洲为首的早期陕西中国共产党党员,掀起了一场革命教育和教育革命,让绥德师范学校成为西北革命策源地和革命英才的摇篮。毛主席亲笔题写的“奋斗”两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书写无悔青春。

  20世纪80年代,学校北迁榆林,先后更名为榆林师范专科学校、榆林高等专科学校等,并于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榆林学院。14年后,一脉相承的绥师和榆林学院在时隔一甲子后久别重逢、再成一家。

  虽地址变迁、校名更迭,革命先驱的光荣传统在这里一直发光发热,红色血脉始终紧密相连。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也成了滋养新时代红色新人成长的“丰盈养分”。

  立足榆林丰厚的地方红色资源及百年红色校史,榆林学院不断提升榆林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价值、丰富育人内涵、拓宽育人路径,使榆林红色文化底色更加鲜亮。

  从观看学校入选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的红色话剧《李子洲在1929》,到参观获批首批陕西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实践基地的百年校史馆;从阅读路遥著作《平凡的世界》,到引导新生了解校史校情、传承“奋斗”精神,新生思政教育“三步曲”激活了红色文化中蕴藏的历史密码和精神基因,为新时代红色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赓续红色基因,发扬奋斗精神,榆林学院也在时光的打磨下焕发出无穷的力量,2018年,学校被陕西省确定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被教育部确定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发展至今,学校已然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形成“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镌刻下开拓进取的亮眼印记——

  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学校综合排名位列全国高校第371位,较去年提升77位;位列陕西高校第18位,较去年提升1位……

  2024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中,学校综合排名居全国高校第393位、陕西高校第19位,全国排名相较于去年攀升41位;

  2024年ABC中国大学排名中,学校综合排名位列全国高校第406位、陕西高校第19位,全国排名相较于去年攀升8位;

  武书连2024中国大学排名中,学校综合排名位列全国高校第509位,陕西高校第22位,全国排名相较于去年提升15位……

  持续攀升的排名,恰是榆林学院一步一个脚印持续攀登的真实写照。

  理由二:地方支持养分足,厚植沃土显繁盛

  中国能源新都榆林是著名革命老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中国宜居宜业城市、陕西重要经济增长极,2023年GDP迈入7000亿元大关,发展势头迅猛。城市孕育着大学,大学滋养着城市,奋力前进的榆林学院始终与榆林双向赋能、同频共振。

  作为榆林市域内唯一本科院校,榆林学院围绕榆林旱区特色农业、能源化工、文化旅游、装备制造等产业,聚焦“三化”“三黄”“三文”,形成了民俗学、能源化工、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西北革命历史等特色学科方向,构建了与地方产业结构高度契合的学科专业体系,解决了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批关键性难题,连续多年被榆林市政府授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显著成绩先进单位”。

  2023年,学校紧紧围绕榆林10条重点产业链,创办领办科技企业25家;积极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3人作为首席科学家入选陕西省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10人入选市级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多项成果实现转化;“现代农业产业学院”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立项建设项目;与榆林市共建“榆林羊绒毛产业与时尚创新研究院”,助力榆林打造西部地区羊绒毛产业创新高地;发起成立“陕甘宁蒙晋交界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12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聚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同高质量发展……

  榆林学院始终坚守在服务地方发展的第一线,源源不断地为榆林这片土地注入活力与希望。

图源:陕西省教育厅

  榆林学院为这片土地的文化繁荣与科技进步倾注了无尽的智慧与热情。这片丰饶的土壤,同样在鼎力支持榆林学院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多年来,省市两级党委和政府高度关注榆林学院的发展,陕西省委、省政府先后三次明确提出“推进榆林学院升格为榆林大学”。陕西省教育厅和榆林市政府四次签署省市共建榆林学院协议,从政策和经费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榆林市委市政府一次性规划土地3540亩,投入60多亿元,现代科技与特色文化相融的公园大学即将全面开工。

  为助力学校第二个百年高质量发展,2023年省市企共同推进榆林学院高质量发展签约仪式上,陕西省教育厅 榆林市人民政府共同推进榆林学院高质量发展协议正式签订,周期5年,榆林市每年预算内划拨1亿元支持学校内涵建设。同时,学校还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陕煤集团在师生奖助、合作培训方面支持2000万元资金,谱写了校地融合、共荣共生“双向奔赴”的又一美好篇章。

  如今,这座曾培育出众多红色人才的陕北知名学府,正在迎来升级“大学”的新契机,这不仅将为助力榆林实现三大发展目标贡献高水平层次的人才,聚集更多智慧资源;也将进一步优化陕西高水平高等教育布局,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理由三:追赶超越成长快,深耕细作待花开

  历史与现代交织,传统与创新并存,在时光的长河中,榆林学院厚植一方沃土,精心播种每一粒种子,让他们在智慧甘露的滋养下成长为参天之树。

  沃土之上,榆林学院强劲的学科实力成为智慧的源头活水。学校着力打造能源化工、生态农业、人文与社会科学三大学科专业群,拥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夯实学子追梦之路的地基。

  学科沉淀而成的基石,同样托举起科研创新的繁盛。近年来,学校省级以上科研平台不断涌现,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项数量剧增,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省域科研综合竞争指数中位居全国第10位。

  截至2024年2月,学校拥有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包括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在内的省级科研平台2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院等平台50余个,参与共建能源陕西实验室、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7个科技小院入选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支持建设名单,8个科技小院入选“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

  广阔且坚实的科研平台,吸引着名师大家纷至沓来,于此书写新的创新故事。2021年以来,学校每年斥资6000万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共引进(培养)博士169人,攻读博士学位教师130人;实施“榆溪学者”遴选计划,助力教学科研一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人才发展提供更多阶梯,两届共遴选17位青年才俊,人才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的师资队伍,为学校勇毅前行持续注入不竭动力。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如今的榆林学院汇聚6位两院院士,拥有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陕西省“三五人才”入选专家、陕西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特支计划人才、三秦人才等名师大家。他们扎根于学术沃土深耕细作,破解科学难题。2021年至2023年三年间共承担科研项目2817项,合同金额约5.22亿,到账经费约4.5亿元,科研项目经费连续三年突破增长。其中,2023年科研经费突破2亿元,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三年共获57项,为地方乃至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进入2024年,榆林学院持续奋进、2024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拟认定名单中,学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完成的21项成果入选公示名单,入选成果数量位居省属高校第3位,取得重要突破,彰显了学校深厚的学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学科建设的深度、科研探索的广度以及日益壮大的师资队伍,滋养着榆林学院这片育人的沃土使之愈加繁荣茂盛,也构成了支撑学生全面成长的坚实基石。依托于此,学校2021年成功获批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点从2个增加到9个,专业从3个增加到18个。2023年已完成林学、翻译等10个硕士点的申报工作,力争新获批硕士点7个左右,为硕士生开辟了多元且坚实的成长道路。

  聚焦本科人才培养,学校设置52个在招本科专业,获批12个省级一流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生物科学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6个专业作为校级工程教育认证试点……

  深厚的专业底蕴如同浩瀚的海洋,为榆林学院孕育人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滋养,也让榆林学院得以在各大专业榜单中崭露头角——

  最新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学校5个专业上榜,获评B类。2024校友会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中,学校15个专业获评5星级,11个专业获评4星级,6个专业获评3星级……这些数字如同美妙的旋律,在时光的琴弦上交织出榆林学院专业实力稳步提升的乐曲。

  在加强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学校主动适应科技创新的需要,积极谋划并增设与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相契合的新专业、辅修专业、微专业。

  于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等多个本科专业相继落地,20个专业获批第二学士学位授权,备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等5个辅修专业,开设工业智能、跨境电子商务、低碳建筑智能化、医学·运动·健康等9个微专业,顺应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大势,为学子开辟了大有可为的新天地。

  与此同时,学校着力建好陕北民歌产业学院、非遗产业学院、氢能产业学院、ICT产业学院、大学科技园等,与内蒙古博大实地化学有限公司建立“订单班”,联合百度设立“百度松果人才培养菁英班”,与天风新能源有限公司建立“新能源特色定向班”,与达内教育集团、新道科技公司、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等单位加强合作办学,开展校企“订单式”“岗位孵化式”“职岗定向式”培养,打破了学校边界、师资边界、课程边界。

  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背后,是榆林学院学子愈发广阔的未来之路。

  理由四:五乐育人学风优,梦想飞扬绘华章

  来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带着各自的梦想和期待,汇聚榆林学院共同开启求学之旅。榆林学院以其严谨的学风、优秀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学子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和无限的发展空间。

  在这里,学子们不断充实自己,学习新知识,探索未知。近5年来,学校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达1万余人次,参加教师科研活动达2000多人次。从2021到2023年,学校获省级以上奖项的数量从225项增长到729项,学生获奖人数也从530人次增长到1608人次,新的一年里,越来越多的榆林学院学子也已经在创新舞台上留下了闪闪发光的名字——

  第十二届“挑战杯”陕汽集团陕西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推报的15项参赛项目,荣获银奖3项、铜奖8奖,获奖数量和层次在2022年“小挑”3个铜奖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

  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陕西赛区决赛中,学校斩获团队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其中,由能源工程学院刘奋军、姬妍老师指导的《庄生梦蝶》作品被组委会推荐至国赛参评。

  陕西省第三届高校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大赛中,学校参赛学生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的优异成绩……

  学子尽情放飞创新梦想的背后,是榆林学院用心构建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整合学校、政府和社会三方资源,学校实现了从创新创业思维启蒙、技能训练、实践验证、项目孵化到校友反哺的全周期、可持续、闭环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为2万余名学生提供了创新创业基础教育。

  与此同时,学校推进科教融合,支持教师把最新科研成果有机融入教学教案、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吸纳学生参加自身课题研究、指导学生发表论文和专利,推动科研反哺教学;与榆林市政府以及省内13所高校、108家企业单位联合成立榆林市产学研合作联盟,努力吸收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到各教学环节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强化教育教学过程与区域行业企业的深度对接与融合,为学子推开一扇通往创新殿堂的瑰丽之门。

  榆林学院为学子开辟了一方让奇思妙想落地的土壤,也让学子拥有能够尽情释放艺体天赋的舞台。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学校创造性地探索构建了乐讲铸魂、乐读启智、乐跑强体、乐唱育美、乐劳塑品的“五乐育人”体系,全面推进新时代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等工作,成效突出,学校连续两年荣获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在各大赛场上,同样能看见榆林学院学子奋力拼搏、摘金夺银的身影——

  2023年,学校学子荣获陕西省第四十二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男子团体第一名、女子团体第三名、体育道德风尚奖等多项荣誉,创历史新高,体育风采展露无遗。

  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由艺术学院辛杰、晓红、高晶等3位教师指导的合唱《浪淘沙·九曲黄河》《想你哩》获艺术表演类节目声乐集体(乙组)二等奖,艺术实力尽显。

  创新教育唤醒学生们对未知的渴望,“五乐育人”塑造了学生强健的体魄,更培养了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于此,莘莘学子主动拥抱挑战,用汗水浇灌成长之路,向着梦想不断吹响冲锋的号角。

  理由五:竞争成才就业高,人才辈出群星耀

  辽阔的黄土高原上,榆林学院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教学质量,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才。

  早年,榆林学院(绥德师范)累计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2万余名人才,3位校友成为副国级领导,60多位校友成为新中国党政军高级干部,8位校友担任过中共陕西省委书记,70多位校友为中国革命英勇献身,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建校以来,10万余名各类人才从这里走向广阔天地间,不断追求卓越。学校1981级化学专业校友高雄厚长期从事石油炼制催化剂的开发与工程化实践方面的研究,是整个国家炼油催化剂技术的重要推动者和领头人,202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真正意义上唯一榆林本土培养的院士,也成为榆林学院育人篇章中极为耀眼的一抹亮色。

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名单(部分)

  “读书勿忘救国,救国勿忘读书”这句令人悄然动容、倍感振奋的话语,在榆林学院各校区的教学楼、图书馆等地随处可见,时刻激励着一届又一届学子发奋读书、报效祖国。

  如今的榆林学院学子续写荣光,用实力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

  学校毕业生连续多年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在陕西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2023届毕业生中,进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上市公司的学生有622人,占比达到16%,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较2020年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良好学风的滋养下,榆林学院也有诸多本科生选择赴理想院校深造,延续科研之路。学校考研录取率接近15%,仅2023届毕业生中,就有310人考取研究生。

  助力本科生延续学术梦的同时,榆林学院也在尽全力托举硕士生的求学梦。学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增长,在校生数达到453人,研究生已经成为学校科研创新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目前已有2届研究生96人顺利毕业,其中10%考取了博士研究生,70%以上在榆林本地就业,就业率高达90%以上。

  在武书连2024中国大学排名中,学校就业质量排名较新生质量排名由E-递进到C+,跃升的等级凸显了学校对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和不懈追求。学校就业工作先后被陕西电视台新闻联播频道、陕西日报专题报道,彰显了学校对学生就业工作的深度关怀和有力支持,学子成长的每一步都有榆林学院在身后保驾护航。

  当你踏入榆林学院,眼前是绿意盎然的校园,书声琅琅的教学楼,身旁是知识渊博的师资团队和充满青春活力的同学,脚下是展示自我、实现梦想的舞台。在这里,你将拥有无限的可能和机会,

  榆林学院等你怀鸿鹄之志而来,启程奔赴梦想的星辰大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831022669 2024-06-23 14:59
SRC-831022669 2024-05-29 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