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耳,大产业”——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解决的政策指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赴陕西省西乡县黑木耳产业调研团队于7月22日至31日期间深入走访陕西省西乡县,针对当地的黑木耳产业及乡村饮食习惯开展为期十天详实的实地调研,7月21日上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领导深情送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赴陕西省西乡县黑木耳产业调研团队,并向调研团队送上美好祝愿。本次调研旨在积极响应国家与学校号召,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为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全面发展贡献属于西农食品学子的青春智慧。
(图一为团队与学院领导合影)
校企合作谱新章——学生实践基地揭牌启航
经过学校、学院、地方政府以及团队的共同努力,正式决定在西乡县建立“学生实践基地”。7月22日上午,调研团队于西乡县乡村振兴公司隆重举行“学生实践基地”揭牌仪式。食品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彦彦携同许淼杰、李颖、罗育鑫三位辅导员代表,与西乡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吕亮、乡村振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晓平进行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交流。食品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彦彦代表学院对西乡县各级领导对本次实践基地建立所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学院将以此次实践基地的建立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西乡县的交流合作,共同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校企合作框架的愿景。学生实践基地的成立旨在实现校企资源的深度融合与配置优化,携手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农业与食品科技专业人才,开创西乡县乡村振兴的新局面与新模式。
(图二为揭牌仪式)
实地调研显成效——黑木耳产业转型升级在行动
为深入探究西乡县黑木耳产业在后期加工与贮藏的发展现状,调研团队专程前往白龙塘镇百万袋黑木耳产业园区,实地考察黑木耳的种植状况与生产流程。调研团队想要通过此次调研,充分挖掘黑木耳的营养价值与市场潜力,推动黑木耳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方向转型升级。团队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当地黑木耳在每年四五月迎来采收高峰期后,六至八月间土地处于闲置状态,这样极大地影响了黑木耳的效益。针对这一问题,团队成员联合学校专家顾问进行实践探访,最终通过种植低矮作物这一方式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以此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图三为调研团队向农户咨询黑木耳种植情况)
数字经济助农兴——抖音直播点亮乡村希望
把好产品卖出好价钱是老乡们的梦想,为提升西乡县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调研团队充分利用数字经济的力量,在抖音平台“汉韵西乡”账号上开展一系列助农直播活动,积极传播汉中地区的传统文化与特色农产品信息,取得显著的宣传效果。团队坚信,通过电商等新型经济模式的赋能,能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图四为调研团队开展助农直播)
营养宣讲暖人心——健康饮食理念深入乡村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切实改善西乡县居民的生活条件与饮食习惯,调研团队还深入小龙村进行入户走访,围绕黑木耳产业发展及食品安全与营养等主题开展问卷调查。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与一年前相比,部分居民的饮食习惯已逐步改善,由原先的一日两餐转变为更加规律的一日三餐,这充分彰显了前期宣讲工作的积极成效。针对调研结果,调研团队后续还将继续举办食品营养健康宣讲会,向村民普及食品安全与营养知识,进一步增强村民的食品安全意识与健康素养。
(图五为调研团队入户走访居民)
此次调研之旅,不仅让调研团队成员领略了西乡县乡村振兴道路的发展,更深刻体会到了乡村人民的劳苦与不易。团队成员宋金宜表示:“团队将继续秉持‘行思至善,食安天下’的学院文化,‘精益求精,精诚合作’的奋斗精神为西乡县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贡献西农力量。”
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当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把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联系在一起,不负韶华,不负祖国,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勇担使命,不懈奋斗,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孙羽欢 朱婧 刘遥/文 范靖凯 万佳烨 汪春铭/图)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