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考察时指出“要加大红色经典影像的修复力度,传承红色基因,把更多红色经典、红色故事一代代传承下去。”红色影像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承载了丰富的革命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
“从《小兵张嘎》到《铁道游击队》、《李双双》……红色影视作品是人们传承红色记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多次播放,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批红色影片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老化、闪烁、丢帧等问题。电影修复工作又是一项费人力、耗时长的工作,很多经典影片因此陷入了‘沉睡’状态。”
经过团队修复的影像资料。榆林学院供图
榆林学院红影再璨团队是一支大学生创业团队,依托校企共建红色影像修复实验室—“红影再璨”影像坊,致力于老旧红色影像修复、传播,该团队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历史亲历者、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还原历史全貌,团队成员走进一个个尘封故事,经过修复老旧影像、录制画外音补充历史背景、统一剪辑调色,最终以纪录片、短视频形式拂去历史尘埃,让这些红色故事重焕光彩。团队以第一作者申报影像著作权12项,发表学术论文6篇,软件著作3篇,修复4部红色经典电影,创作2部红色舞台剧,2部红色故事短片,1部红色MV,该项目已与100余所高校、40余所中学、50余所小学合作开展成果共享、技术交流、公益讲座、影片展映及红色思政育人等活动,共同致力于红色文化的传播。
团队展开社会实践调研。榆林学院供图
为提高修复效率、降低制作成本,榆林学院“红影再璨”团队创新性地提出“DFRP”(Discover 发掘—File 整理—Repair 修复—Promote 推广)四大板块的服务内容,对发掘的历史影像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建立数字化红色档案库,结合“AI 智能修复、超分、上色系统+数字化修复软硬件”,完成对资料的智能修复、人工校正、质量鉴定等,实现红色文化的数字化永久无损保存,达到保护传承的目的,并通过“四位一体”的集约式推广,开展红色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凭借自主创新技术,团队修复还原了《小兵张嘎》、《李双双》等一系列大众耳熟能详的老旧影片,创排了《李子洲在1929》、《播火者》等一系列舞台剧、话剧。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对红色文化资源收集、挖掘、修复和再现,是对红色文化科学保护直接而有效的方式,也是让红色文化“有声有色有形”的有效路径。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榆林学院主动对接、搭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资源整合、权威专家指导,榆林学院“红影再璨”团队利用“人工+AI”的创新性影像修复技术带我们重温了那些激荡、奋进的英雄岁月,就像是历史的织补师,用细致入微的手法,将红色经典影片中那些因岁月侵蚀而磨损的画面重新缝合,让它们焕发出原本的光彩,成为我们可以触摸、可以欣赏的历史瑰宝。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