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博学专攻 守正创新 | 西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院系巡礼——历史学院
2024-09-25 10:20:00
西北大学

 

  本科教育是西北大学百廿办学历史的厚重“积淀”和鲜亮“底色”,也是建设一流大学、造就一流人才的坚实“基础”和核心“实力”。质量是本科教育的“生命线”,院系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长期以来,在秉持学生为中心、深化改革创新、造就时代新人中彰显了使命担当。我们推出“审核评估院系巡礼”,通过一个专栏、一篇报道、一次呈现,生动展示各院系在矢志坚守育人育才初心、全力构建高质量本科教育体系上的行动和智慧。

  百年积淀 铸魂育人

 

  历史学院是西北大学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院系之一,发端于1912年开设的“史学科”,1924年改称“史学系”,1937年西北联合大学设立历史学系,1988年历史系改制为文博学院,2010年,成立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历经百余年建设发展,历史学院在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中东研究所和丝绸之路研究院等科研单位的协助下,现已成为中国史、世界史等专业高级人才培养与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目前,学院设有历史学(基地班)、历史学(侯外庐班)、世界史3个本科专业。

 

(学院发展大事记)

  学院现有中国史、世界史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专门史国家级重点学科;设有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等高层次科研平台;承担国家“十四五”规划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工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重大课题;出版《秦史与秦文化研究丛书》等系列专著,在学术界产生良好反响。

(学院所获各类基地牌匾)

  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全面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坚持“五育并举”,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

  质量为先 彰显特色

  聚焦质量保障机制,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本科教学质量是关系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成效的关键环节。学院始终将教学质量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涵常抓不懈,建立有教学委员会与教学督导组,明确主管教学管理人员职责,制订保障教学质量规章制度。同时,营造良好的本科教学基本环境与办公条件,加强图书资料建设,设有图书资料室、善本古籍阅览室、北京师范大学陈其泰教授赠书特藏室,逐步建成门类齐全的文献收藏库和信息检索系统。

(陈其泰赠书特藏室)

  在校院两级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通力协作下,教育教学质量测评、听评课制度、课程试卷审核、论文质量把控等环节高效运转。学院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社会评价机制,定期对校内外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考量,在对调研结果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在软科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西北大学历史学专业位列第16名,世界史专业位列第5名。

  推进教学平台建设,激发学生科研能力。

  学院建成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陕西省教学团队等多个平台。相继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浙江大学历史学院签署本科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探索人才自主培养新机制。

  创办学生刊物《史林新苗》,率先组织召开全国性历史学本科生学术研讨会——西安新潮史学论坛;创设甲骨文金文研读班、《汉书》读书班、《旧唐书》读书班,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近年来有6名本科生荣获教育部“全国史学新秀奖”,助推了学院本科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搭建全新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新一轮审核评估背景下,学院以省级重点教改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历史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为抓手,突破原有课程框架体系的限制,将课程优化组合作为切入点,聚焦课程体系构建,在实现基础性课程优化、升级、改造的同时,加大交叉性、前沿性、应用性和实践性课程比重,打造五大功能性课程模块,逐步形成了“基础—理论—前沿—探索”的课程教学体系,以适应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通过优化课程结构,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多名学生被保送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牛津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完善实践教学机制,厚植学生爱国情怀。

  依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紧扣理论教学内容,学院构建起与课堂教学内容匹配共融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国通史”等基础性课程,配套石峁遗址、周原遗址、秦始皇帝陵、汉唐帝陵、唐宋县城遗址、明代古城墙、清代贡院、西安事变旧址等地考察调研与现场教学。近三年来,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支撑下,《中国通史I》课程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国思想史》入选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陕西历史文化十五讲》课程入选陕西省特色线上课程,《陕西历史与中国文化》等3门课程入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学院在对夯实本科生素质能力的基础上,寓课程思政于实践教学,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增进了学生的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厚植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强化教材建设支撑,助力本科教育教学。

  教材编纂是助力本科教育教学的有力保障。学院重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教材的编纂,旨在以教材编纂为契机,服务人才培养,提升教学质量。近些年来,作为“首席专家”单位主编了《中国思想史》《史学概论》《中国政治思想史》《世界现代史》4部“马工程”教材;以及《中国历史(6卷本)》《中国通史CAI教材》《中国通史教学纲要》《世界历史教程》《世界史·现代史卷》等多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统编教材。所编教材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第三届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等。

  锻造过硬师资队伍,名师引领教学航向。

  历史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比较完整地涵盖中国史各断代史领域、世界史各时段、区域国别史和国际关系史等诸多重要领域的教学团队,先后汇集了黄文弼、侯外庐、马长寿、陈登原、陈直、张岂之、彭树智、林剑鸣等名师大家在此任教,先进的教学理念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驱动与精神力量。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8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1人,讲师18人,全部教师均有博士学位。老中青三代学人薪火相传,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学科结构合理完善,其中有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等高层次人才项目,对本科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引领和推动作用。

  精准评估 助力发展

  2024年上半年,学院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教督〔2021〕1号)和《西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方案》(西大教〔2023〕23号)文件精神,制定了《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方案》,成立了审核评估工作组、审核评估工作专班,其中专班包括自评报告起草组、宣传工作组、材料梳理组、数据支撑组、督导工作组,为审核评估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学院按时保质完成审核评估的各项工作,做到重点突出、任务明确、推进有序,审核评估工作步骤分为启动动员、自评自建、迎接预评、修改提升4个工作阶段,各阶段的时间安排如下:

  启动动员(2024年1月--2024年2月)成立审核评估领导小组、工作专项小组,召开历史学院迎接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动员部署会议,传达学校动员会会议精神,组织学习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相关内容,宣传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全员评建氛。

  自评自检(2024年3月--2024年8月)对照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梳理规章制度、基础数据和相关材料展开自评,完成基本教学文件、教学档案的整理。列出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方案,解决突出问题。完成分项自评报告撰写和支撑材料整理,自评报告组于9月18日前完成《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自评报告》《教育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提交审核评估领导小组审核。学院督导工作组全程参与工作专项小组工作,并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提出整改意见。

  迎接预评估(2024年9月--2024年12月)参加预评估,根据评估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完善充实各项材料。按照学校的安排,积极配合专家做好预评估服务保障,为专家提供便利。修改提升(待定)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整改方案,加强学院制度建设,确保整改取得实效,为2025年上半年的正式评估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学院已对照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梳理了规章制度、基础数据和相关材料,完成了基本教学文件、教学档案的整理。在前期自评自建的基础上,有序开展《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自评报告》撰写和典型教育教学案例凝练,高质量推进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

(历史学院典型教育教学案例凝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强调,建成教育强国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面对新一轮审核评估的“系统检阅”,学院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特色,统筹兼顾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和基础专业人才培养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涉及专业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等教学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真正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推动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