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并践行“以雇主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西安欧亚学院对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和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实践。
2024年9月至11月,欧亚围绕“雇主导向,学生中心”举办的“专业大练兵”活动集结各方力量,邀请学术专家、雇主企业、专业教师一起,共同探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与改革及当前教育体系面临的挑战,确保教学内容紧密对接社会和产业需求,推动高校教育向更加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方向转型。
西安欧亚学院2024年“专业大练兵”现场
其间,学术专家与雇主企业代表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意见。通过这样的多方对话,我们能够更全面地审视教育模式现状,找出提升教育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人才的有效路径。
基于这些讨论,我们梳理了邬大光、赵炬明、常桐善、陈遇春等4位专家的核心观点与大家分享,也为西安欧亚学院未来的教育发展提供方向指引。
01
邬大光教授
传统的教学计划是“以始为终”,充满着制定者的想象与自我陶醉;欧亚的教学计划是“以终为始”,是立足现实与面向未来的尝试……尽管欧亚学院的做法只是一次尝试,却让我们看到了应用型高校修订教学计划的一线“曙光”。
——邬大光教授在《高等理科教育》2024年第5期卷首语中对本次“专业大练兵的评价”
“我本以为西安欧亚学院‘专业大练兵’活动是一次‘例行性’工作,没想到我在这里看到了‘例外’。”回想这次参会经历,邬大光教授连连称赞。
他说,大多数高校在修订教学计划时,通常侧重于根据学校自身培养过程中发现的不足进行调整,一度陷入了“年年修订,年年如旧”的怪圈。像欧亚这样,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深入调研市场,实属少见。
将社会需求、行业发展与高校教育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是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和产业环境中,高校不仅需要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进行调整,还要关注外部需求的变化,确保培养出的学生具备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应当以社会和行业的动态需求为导向,不仅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跨学科视野的培养,以此提升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和前瞻性。
邬大光教授总结道:“欧亚的做法让我们看到,教学计划修订也是可以分为前端、中端和后端的。从人才培养的闭环来说,从前端、中端和后端共同发力,有助于解决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矛盾。欧亚此次进行的“先看市场,再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尝试,至少为应用型高校修订教学计划提供了新思路。
02
赵炬明教授
“雇主导向”是一场目标导向的管理变革,这可能是欧亚历史上最大的改革,而专业大练兵是这项改革开始的里程碑事件。经过这个改革,或许欧亚会真正成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领航者。
——赵炬明教授在10月23日第三批“专业大练兵”研讨会上的发言
高校不仅是学术知识的传播场所,更是人才与社会需求对接的重要桥梁,其体系完善离不开教育理念的引领,其改革更需要关键抓手。
“高等教育事业的优劣主要依靠学生、教师和学校,因此所有管理都要面向一线,尽力做好支持和服务工作,以此提高整个事业的质量和效益。”赵炬明教授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校管理要以教师为中心,政府办教育要以学校为中心。贯穿这三句话的核心思想是,管理就是服务,各级管理都要服务一线。创造最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让学生、教师和学校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质量和效益。
欧亚“以雇主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仅为高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改革方向,还在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中起到顶层设计和实践创新的双重作用。它将高校培养目标、教学过程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为构建科学、优质、高效的高等教育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赵炬明教授指出,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还存在缺位、错位和越位的问题。至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他强调,或许翻转传统管理三角形可以是一个关键抓手。传统管理模式中常见的金字塔结构,以自上而下的命令链为特点,强调管理者的权威和被管理者的服从。然而,这种模式往往忽视了基层的创造性与主动性,制约了系统整体效能的提升。因此,现代管理理论提出“翻转三角形”模式,将传统的金字塔结构变为支持基层的锥形结构,强调管理者的服务职责,以激发基层的潜力与活力,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管理效益和质量。
总结赵炬明教授的观点,我们会发现,“翻转三角形”模式与欧亚的“以雇主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在价值观上高度契合,二者都强调以服务基层为重点,通过管理方式的调整,支持系统效能的最大化。如果说“翻转三角形”模式的服务思维为教育改革提供了结构性支持,那么,欧亚的教育理念则将这一逻辑落地为具体实践,既让学生获益,也为高等教育系统的改革提供了示范路径。
03
常桐善教授
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就读体验,是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跨学科知识的积累正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
——常桐善教授在10月16日第二批“专业大练兵”研讨会时的发言
“丰富学生的大学就读经历是加州大学人才培养的核心路径,也是其教育质量的内涵体现。”常桐善教授此次前来参会,是在他主持完欧亚学生就读经历调查项目之后。研讨会上,他以美国加州大学同类研究项目的实施经验和模式为例,结合欧亚“以雇主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详细为大家解释了学生就读体验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与重要意义。
常桐善教授指出,在当今迅速变化的教育和就业环境中,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获得知识,还需要在校园内外的各种实践中积累经验、拓展视野。加州大学模式的成功经验,正是建立在“丰富学生经历、提升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这与欧亚“以雇主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在本质上高度契合。“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的理念才有践行的平台,通过多样化的学习和实践机会,我们的学生才有可能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职场环境,并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发展。“
对于毕业生的长期发展话题,常桐善教授列出了一个数据,“以加州大学为例,毕业生在10年后,专业与工作的匹配度可能会下降,而且预计这一比例将会越来越低。”因此,单一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已难以满足现代职业发展的需求,跨学科学习的引入,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了他们的跨领域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一方面跨越了学科壁垒,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与自主探索的空间,既响应了雇主对多元化能力的需求,也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学生的全面成长与职业成功。
04
陈遇春教授
“大练兵”活动体现了欧亚的范式,这非常好,但如何突破范式才是各专业在落地方案时真正应该去思考的。
——陈遇春教授在10月16日第二批“专业大练兵”研讨会时的发言
回顾此次“专业大练兵”活动,陈遇春教授不禁连连称赞:“没有哪个学校像欧亚一样,能对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考得如此深入,这让我深感触动。”他表示,活动展现出的是一份严谨的思考、一种精心的设计和一个清晰的工作范式。这个范式无疑应成为未来工作的基本准则与指导法则。同时,陈遇春教授也提醒我们,要警惕“范式陷阱”,虽然范式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方法,但如果过于依赖固定模式,可能会限制创新和突破。
他强调,各专业在课程设计和教育实践中,应敢于突破既定的框架和模式,结合学科特色和行业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推动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将这些经验、模式转化为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打破单一的范式束缚,更加注重实践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融合,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这也提醒我们,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不仅要有明确的方向,还要有适应性和可持续性。通过不断的反思与调整,确保教学模式既能遵循既有的成功范式,又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和创新,最终实现更高效、更贴近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
项目制教学是欧亚在“以雇主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下积极推动的创新教学模式。对此,陈遇春教授认为,欧亚的教师们下一步需要做的,是将企业的实际问题转化为具有教育意义的项目,再将这些项目进一步转化为课程,挖掘其中的共性,将教学理念具体化,并落实到教学方法中,最终使其固化为一种可持续的教学模式。
本次“专业大练兵”不仅是一次针对教育理念的深度实践,更是一场大胆而生动的探索。通过这场“硬核实验”,我们看到了教育改革的无限可能,也感受到了基层学术组织的蓬勃朝气。无论是“翻转三角形”的服务思维,还是“以雇主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逻辑,都指向了同一个目标——让教育更贴近学生、更贴合社会需求,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教务处、文化传媒学院/供稿)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