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青院:以课程建设为抓手 重构新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中国教育在线讯 近日,获得国家级一流课程的负责人张树楠谈及课程建设的历程时说,“《影视配音艺术》这门课程在重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项目化、情景式、案例化教学,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体验,获得更多应用性学习与体验交流,实现了课程的应用型转型,形成课程特色,这为国家级一流课程的获得奠定了基础。”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聚焦新文科建设,加速推进由专业应用型改革向学校应用型转型,今年获批的4门国家级一流课程正是学校抓实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重构的成果。
作为新建本科高校,学校在升本之初就明确了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在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学校持续探索,逐步明晰了发展路径。近年来,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走应用型发展道路,秉持“学科渗透、专业协同、能力整合、实践联动、成果导向、社会服务”的育人理念,强调打破学科壁垒,突出能力主线,搭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不断探索新文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路径。跨专业、跨学科培养人才的新文科办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社会工作、舞蹈编导、广播电视学3个专业群9个专业是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8个专业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获得了山东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
人才培养始终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文科教育创新发展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强化建设密切相关。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一强化两拓展”发展战略,其中的“一强化”便是强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2018年学校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课程体系、第二课堂活动体系和自我教育体系“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既强调专业的学科知识背景,也清晰打造与之相关的专业能力的学科知识交叉,并突出由知识学习到知识应用的转换过程训练。今年结合学校新文科重点专业群的建设,重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搭建“平台+模块+拓展”的课程体系,实现专业交叉融合发展,推动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平台课程”满足专业群共性的知识和能力需求;以“模块课程”满足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现不同专业的差异;以“拓展课程”对接产业变革和产业融合对应用型人才的动态要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