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医的她:“理”行千万家 甘霖洒心田
近日,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办公室印发关于表扬2023年基层理论宣讲表现突出的集体、个人和优秀理论宣讲报告、 微视频的通报,对年度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作品进行表扬。滨医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桂芝教授被评选为2023年基层理论宣讲表现突出个人。
作为一名思政教师和市基层理论宣讲员,近年来,张桂芝教授始终秉持“有理、懂理、信理、说理、行理”的宣讲理念,深入系统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和理论品质,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理论维度、实践维度和历史维度不断挖掘拓展,针对不同的听众和授课对象,探索形成了宣讲内容“全”、宣讲方式“活”、宣讲层次“多”、宣讲效果“好”的宣讲模式,每年宣讲近20场次,受众包含在校大学生、机关干部、社区党员等4万余人。
全息式“学理”,蓄积一桶清水
党的十八大以来,张桂芝一直担任基层理论宣讲员。这一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拓展和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在探索中不断丰富发展,党的理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要把如此宏阔的创新理论弄懂讲清,绝非易事。张桂芝采用的是“笨办法”:扎进深海觅清流,全面系统学、分析对照学、结合实践学,一点点拎清理论逻辑骨架,再映射到鲜活现实,全息式掌握思想的精髓。
张桂芝的电脑里建了一个庞大的资料库,教学和理论宣讲需要的内容都在这里,从理论索引、专家论述、经典案例、报刊集纳到实践调查、宣讲稿件、教案讲义,涵盖广泛、分类精细。“这些文件夹里都是我的宝贝,边学边集,边学边用。”张桂芝告诉记者,为了拓展理论视野,掌握、消化好最新的理论成果,她坚持每天抽出固定时间看新闻、读原著、作笔记,“让思维始终处在理论学习研究的兴奋点上,真正理解其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时代意义,这是精准宣讲的前提。只有不断汲取源头活水,才能端给别人一杯营养水。”
靠着这种海绵式的强大汲养力,张桂芝近年来全方位开拓自己的宣讲面。围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内容,开展了“马克思主义行在哪儿”“奋进新时代,壮阔新征程”等主题宣讲。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结合“四史”展开“信仰、信念、信心”“百年大党的青春密码”“峥嵘百年、苦难辉煌”等系列专题。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五四运动100周年等重大节日节点,她走进机关、街道和学生中间,开展“让历史告诉未来”“追梦骄阳,大道霞光”“弘扬五四精神,担当复兴大任”等专题宣讲。新冠疫情期间,张桂芝更是一腔赤诚,投身云端,精心组织了一系列以疫情防控为背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主题宣讲,激励青年学生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沉浸式“说理”,呈现一腔活水
“说理”,最怕不分对象与场合尬聊。张桂芝之前也没少遇到过,有时候下到社区,你讲你的,大爷大妈该干嘛干嘛,台上台下完全是“两张皮”。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张桂芝着力在宣讲方式上下功夫,探索沉浸式“说理”。先是带着问题“入理”,每次宣讲都精心设计切入的问题,始终围绕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在宣讲解读中,讲清楚“为什么”“怎么办”。过程中通过故事“化理”,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将顶天的“理”与立地的“实”结合起来,将国家故事、历史故事、英雄故事同身边故事、百姓故事结合起来,把深刻的道理用通俗化、形象化、生动化的方式讲出感染力、说服力。
她到长岛黑石嘴村给党员宣讲,党员干部都是经霜历世的中老年人,她就用他们的人生经历解读新中国史,提炼新时代的伟大成就,老党员激动地拉起了她的手:“张教授你比较了解我们,把党的思想讲得明白、接地气”;她到芝罘党校给学员宣讲“七一”讲话精神,把党的成就落地开花,讲进了每个人的日子。学员们感慨万千,用做面条为党庆生的方式表达感恩之情;她到福山基层社区讲党史,讲到长征途中为了女战士顺利分娩、“让孩子拥有明天”,一个团拼死抗敌血洒疆场的故事,听众情绪澎湃,一起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历史在歌声中久久荡漾……
在张桂芝的宣讲中,还有个特色是通过交流互动“悟理”。交流互动让思维变得活跃,在思想的碰撞中,实现听者和讲者的“双向奔赴”:听者收获教育、讲者提升境界。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十六个方面阐述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历史成就。普通干部群众如何感受这些伟大成就?她设计了互动环节。让学员用几个关键词描述当下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每个关键词背后都有精彩的故事。而每一个故事都指向了报告中所描述的理论内容。这些内容带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生活中的勤奋努力,是那样的生动鲜活、丰富可见。
导入式“行理”,引育一股源泉
翻开张桂芝的理论教案,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各种精彩纷呈的导图。有的呈现数字变化,有的提炼关键词,有的用成语总结。用思维导图将理论有序、直观、灵活地导入受众的脑海里、心灵中,这是张桂芝多少年执着探索的“拿手好戏”。
“我是一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师,对我来说,基层宣讲最大的舞台永远是教学课堂。”张桂芝坦言,马原课内容庞杂,概念、原理较多,学生刚接触这门课时普遍的感受是“枯燥、抽象”。按部就班顺着教材体系讲,不少学生还是一头雾水。
如何让学生在庞杂的知识体系中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是思政课教师教学目标之一。张桂芝创新借鉴英国“记忆之父”托尼博赞先生的思维导图理论,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体系化、结构化、逻辑化、层次化,形成“逻辑结构图”。一开始,有关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图由老师在黑板上一一呈现,通过不同层次的逻辑建构,使学生看到一个完整的、有逻辑质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后来,在老师的引导和学生自学基础上由学生自己画出某一部分逻辑结构图。同样的知识内容,因每个人的思路、知识背景、逻辑起点、表达方式不同,呈现出来的“认知地图”多姿多彩。
在张桂芝的课堂上,常常会有这样有趣的场面:老师是启发者,学生是主讲人,“大先生”“小先生”“听众们”频频互动,借助一幅幅生动的“认知地图”,共同领悟着理论的高贵品质和深邃的逻辑魅力。
近年来,张桂芝结合教学内容,陆续丰富了“问题教学法”“师生换位法”“专题教学法”等思政教学方法,并广泛运用到她的基层理论宣讲中。
“我希望和大家一起,不仅懂理、守理,还要践理、行理。”在教研室里,张桂芝的办公桌旁,码满了一撂撂半米多高的各种教学法优秀作品汇编,有导图、有讲义,有手绘,也有精装,作品竟然都出自她的历届学生之手,“这是学生们的成果集,每一届我都装订起来,一定要保留下这些美好的记忆”,张桂芝自豪地说。
2016级6班学生王凯悦在试讲《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后的感言中这样写道:“准备这次授课并不容易。我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包括去看《资本论》,去看艾瑞里的经济报告……站在三尺讲台,我感受到一种责任。我渴望能在未来的某天,像张老师一样,以一个真正师者的身份,去给我的学生讲课,教他们学习,也教他们做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