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在南京邮电大学圆满落幕

    2019-05-30    

  5月26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商业统计学会共同主办的“正大杯”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总决赛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大陆地区选拔赛在南京圆满落幕。

  大赛组委会名誉主任、厦门大学特聘教授曾五一,大赛组委会主任、中国商业统计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勇进,国务院国资委直属机关党委原常务副书记、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顾问曾坚,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孙力娟,广西财经学院副校长曾凡平,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黄卫东,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中国区CMO叶剑,上海南康科技有限公司数据产品部张俊总经理等嘉宾出席了大赛开幕式。开幕式由南京邮电大学教务务处长张玲华主持。

  开幕式上,南京邮电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力娟教授在致辞指出,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商业统计学会举办的全国性专业实践竞赛活动。大赛自2010年启动以来,涌现出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好项目,提高了大学生组织、策划、调查实施和数据处理与分析等专业实战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南京邮电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已连续八届参与大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今年获得大赛本科组总决赛的承办权,这是对我校的充分肯定和信任。在承办本次大赛的过程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为大赛提热情周到的后勤保障与专业服务,从而保证大赛的成功举办。

  中国商业统计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勇进致辞中指出,大学生市场调查分析大赛,是以大学生自主性、团队实践性为主的学科竞赛活动,同学们通过参与大赛,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所学的统计调查专业知识,深入市场,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更清楚地了解统计、调查、分析的全过程。大赛对推动教学研相结合,促进统计调查方法的实际应用,造就统计应用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今年初,大赛被纳入了2014-2018全国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成为统计学科唯一的全国性大赛。这既是对大赛的高度认可与充分肯定,也是大赛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如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节点上,大赛迎来了新的起点与新的征程。我们一定要充分珍惜,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新的实践要求,做好赛事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办好大赛,要将企业市场调研的实际需求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从而为我国统计调查学科的长远健康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据悉,本届大赛自2018年10月份正式启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的积极参与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全国共有408所高校、48146学生报名参赛。其中,本科组共有344所学校参赛,45940名学生参加了网上理论知识测试,30340名本科学生组队参加了校级实践赛,共产生1386支团队6284名学生参加了省赛;160所本科校271支团队1271名学生参加了正大调研命题论文赛。历经7个月的时间,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有来自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1所本科学校、209支参赛团队近千名参赛学生成功地站到本科组总决赛的舞台。

  本次总决赛为期两天,5月25日进行分组赛和复活赛,经30余位学界和业界评委的现场评审,选拔出12支队伍参加了5月26日的第八届海峡两岸赛大陆地区选拔赛。担任大陆地区选拔赛的六位评委分别是厦门大学曾五一教授、北京大学房祥忠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金勇进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徐国祥教授、零点有数董事长袁岳博士,厦门大学朱建平教授。经过小组赛、总决赛的激烈比拼,各个奖项尘埃落定,共产生本科组全国总决赛一等奖96 项、二等奖113 项,最佳院校组织奖37项。其中,北京工商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安徽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6支队伍获得大陆地区选拔赛前6名(排名不分先后),将与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专科组第一名团队)一起代表大陆地区参赛队参加8月下旬在台湾举行的第八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总决赛。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苏春海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苏春海在闭幕式上讲话中指出,创新创业教育如今已成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去年6月,教育部提出本科教育要推进“四个回归”,即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本次“正大杯”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以“竞赛”的形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以企业参与的方式传播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仅有助于提升高校统计调查相关专业及课程产、学、研发展水平,推动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而且能推进实践教学,增强大学生职业能力,正是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建设教育强国,推进“四个回归”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创新。祝愿大赛越办越好,办成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

  在大赛总结颁奖仪式上,曾五一教授代表总决赛的评委对大赛做了技术点评。他对大赛给予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参赛学生的精彩表现。本届比赛水平越来越高,大家水平非常接近。从选题到方法应用到得出来的政策建议等水平较以前都有明显的提高,有的达到优秀硕士生的水平。本届选题密切联系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汲及面非常广,吃、住、行、文化、政策等都有,方法应用方面也非常好,既有传统的描述统计,抽样调查方法,还有定性分析,典型调查,新型的机器学习,深度挖掘的方法,结论基本正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成绩好的作品研究背景和目的讲的比较清楚。他充分肯定了参赛学生的精彩表现的同时,也指出了不足的地方。一是方法适用性问题,二是调查数据与结论和建议还不够紧密,希望同学们注意要根据解决的问题选择适用的模型和方法,今后要进一步改进。另外,结论和建议是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零点有数董事长袁岳博士作为本次大赛业界评委代表做了精彩点评,他表示市调大赛由正大冠名参与,是一个很好的校企对接通道。学生的参赛作品中有一些非常棒的,能够选有热点时尚接地气的主题,方法上有因子分析等老师教的方法应用。团队协同方面做的非常不错,很多项目是从实地调查包括现场展示都是很好的协同,真实的项目研究就是需要团队执行才能做好,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地方。另外,也有一些不足和不能解决问题的地方,例如模型有不同领域的模型,学生展示的作品中仅有统计模型是不够的。还有,策略研究,要将数据变成解决办法变成一套行动方案,学生做出来的策略只是基础性策略研究,缺少深入研究,希望同学们今后到更多的行业企业实习,积累更多的经验。还有,同学们的作品中有一些大数据文本应用,仅仅这个基础的大数据应用还不够,我们需要开拓更多的数据源数据,将数据本导入算法里,要把经验总结成模式,把模式优化成模型,把模型转变成算法,把算法转变成软件。当成为标准化的软件后,数据导入软件就能自动产生结果。算法是将来数据科学的核心。今天的作品中没有算法,需要我们学生自己来开发,希望同学们借助大赛的平台,再往前走几步,不断推动自己、突破自己,给自己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未来。

  颁奖仪式前,现场扫二维码抽取了最佳人气奖团队和10位幸运观众,上海萌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军总经理给获奖团队和个人颁发了精美礼品。

  本届大赛闭幕前,组委会启动了第十届大赛的授旗仪式。广西财经学院副校长曾凡平教授从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孙力娟手中接过CRA赛旗。大会确定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总决赛将于2020年5月底在广西财经学院举行。

  大赛闭幕式上,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房祥忠教授做了题为《强化本科教育,着力提升统计人才培养质量》的总结讲话。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教育事业规律性的认识,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本届统计教指委将围绕教育部提出的重点任务,着力提升统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各个高校要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为我国高等教育强基固本,要遵循统计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规律,注重统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快统计调查数据的成果转化,从而更好地为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和数据服务。

  房祥忠教授强调,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既符合我国“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发展趋势,又体现了学科竞赛在育人育才方面的实战功能。大赛的连续举办,数万师生的积极参加,体现了各个学校对于开展学生竞赛活动和加强校际间学术交流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展现了统计专业年轻大学生们的的饱满热情与青春活力。统计教指委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大赛,进一步把大赛办好,办扎实,为统计学子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更为坚实的舞台,从而促进我国统计事业长远可持续发展。

  据悉,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是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的一项公益性专业赛事。大赛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创建以市场调查与分析为核心,同步开展海峡两岸互动、学术交流、成果转换与教师培训为一体的服务体系。大赛旨在引导大学生创新和实践,提高学生的组织、策划、调查实施和数据处理与分析等专业实战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市场敏锐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热点资讯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