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天,赏花正当时。2024上海(国际)花展奉贤会场暨奉贤区全域花展将于2024年4月28日至5月22日在上海之鱼举办。本届全域花展以“容器花园”为命题,召集上海市高校师生参与花园设计和营建,开展大学生花园节活动。
今年是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师生第2次参与“大学生花园节”营造活动。这几日的上海之鱼泡泡公园内分外忙碌,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种植容器、鲜艳的绣球花和月季花、形态各异的景观装饰品……在高校师生手中,如变魔术般的组合成6处微型花园景观,每座花园看似是简单的组合盆栽,实则蕴涵着园林造景艺术的精髓,方寸的容器花园中包含着学子们无限的创意。
通过这次花展的展示与推广,助推奉贤区建设“花漾美谷、锦绣贤城”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更多市民可以在在观赏花展的同时了解容器花园所蕴含的环保与可持续理念。高校师生通过参与大学生花园节和容器花园的营建,实现了校内课堂与社会课堂的大融合。
多方协同育人,助力公园城市建设
自3月初容器花园展的活动启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与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商学院的近百名师生共同参与了本次“容器花园”的设计和营建的全过程。
参与师生紧扣“风从海上来,花开南上海”的花展主题,将“环保、智慧、生活”、“四新技术”融入设计方案,经过专题培训、方案优化、施工深化、物料采购前期环节后,高校师生在3日的时间内各完成了60-150平方米面积不等的容器花园营,为“五一”前花展的开幕提供了精彩的花园空间。
各校师生在参与容器花园的过程中,得到来自政府、企业等行业专家的指导,上海市花卉协会、上海市植物学会以及插花花艺协会等行业组织为大学生花园节提供了师资培训、植物材料和容器花园配置等指导。行业企业的一些最新理念融入到同学们的设计方案中,营建落地中也得到花展策展单位绿文文创的全程支持。
“容器花园的营建活动,即是高校师生教学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现,也是区校联动、校企协同育人的一次有力实践,是一种高校与行业、企业多元主体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主办方代表奉贤区绿化管理所副所长陈庆说。
沉浸式参与,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师生以《故乡》为设计主题,通过白色方形容器与各类植物的搭配,在花展期间展现了一副微缩的地球环境景观。“我们通过规格不同的容器打造丘陵、山峰地貌,以月季和萱草等花色不同的植物种植来模拟地域风貌。在容器之间,通过以主题花卉绣球花模拟蜿蜒的河流,呼吁人们在享受地球的馈赠与美好之时,要与地球和谐共处,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作品团队负责人、风景园林专业雷艳瑜同学介绍说:“本次活动使我们不仅学习到了如何设计和建造花园,也使我们体会到了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的解决思路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大学生花园节是高校间相互交流的一次机会,参与本次容器花园营建的均是我市设置风景园林、园林或者园艺专业的相关高校师生,是上海园林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力军。针对学科专业的应用型特点,各高校一贯坚持将课堂教学由室内延展到室外,通过项目化的实践教学,提升园林园艺学生的综合素质。
近年来,通过进阶式的实践课程设置,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造园实践活动从学校植物园基地,逐步向专业竞赛、社区花园、市级花展等活动延展,作为高校新生代的创意力量积极参与了我市各类园林、园艺创意实践活动。
“在花园营建过程中,我们不仅将最新的研究成果以案例形式融入实践教学,还让学生理解到很多技术难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灵活解决,提高了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张嫣博士说。
技术与创新融合,丰富市民休闲生活
高校师生们设计的容器花园不仅仅是一处观赏景观,更是一组组精美的、可复制的家庭园艺作品。通过是师生们的创意设计和亲手建设,丰富了家庭园艺的展示形式,还将园艺文化融入到了花园展示之中,可以促进家庭园艺的普及与发展。参观花展的游客可以从花展中欣赏到美丽的阳台设计和庭院设计,将灵感带回家,在自家的阳台、庭院中营造出类似的美景,丰富居家生活。
萱草作为中国传统花卉,被誉为“中华母亲花”,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建有国家级的萱草种质资源库,不断深入挖掘和弘扬萱草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在本次花展中,学生也将萱草作为主题花卉,布置在设计作品中。
此外,花园的智能养护系统是与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师生联合开发了“户外智能化养护管理系统”,可以针对不同植物组合花境,实现水、肥、光的自动化调节与养护,引导游客体会城市生活与绿色空间利用的思考。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副校长毛祥东表示,此次花展学生们亲自动手造花园,将设计论文写在大地上,彰显了学校“应用导向、技术创新”的办学特色,既是一次产教融合的实践活动,更向社会传递了“环保、智慧、生活”的设计理念,师生们带来的环保技术、植物创新理念以及花园疗愈功能,以期给走入其间的游客带来不一样的心灵体验。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