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第四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上海市区域赛火热开赛
2024-05-27 22:28:0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5月25日,第四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上海市区域赛线下比赛隆重举行。本次大赛在青浦设立主赛场,同时在松江、嘉定、静安、金山、普陀等地设立五个分赛场,吸引了来自小学、初中、高中、职高等各个学段的青少年选手踊跃参与。大赛共设置了20个精彩纷呈的赛道,汇聚了超过5000名青少年的科技热情与创意,共同角逐科技教育的荣誉殿堂。

  大赛自2020年启动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在2021年9月被教育部确定为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后,其影响力和参与度更是得到了显著提升。

  第四届上海市区域赛由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的主办,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承办,同时,还得到了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教育专业委员会、上海市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上海市黄浦区理科学会以及上海市青浦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多家单位的协办支持。这些单位的鼎力相助,为大赛的顺利举办提供了有力保障。

  大赛现场,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翁伟斌副秘书长陪同上海市高教学会技术指导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杨德广工作室主任杨德广校长亲临现场,对赛事的整体举办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

  在详细了解赛事后,杨德广校长发表了重要讲话。他特别强调了科技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指出科技教育不仅能启迪青少年的思维,更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关键,对社会的整体进步和科技发展具有深远的推动作用。


  随后,杨校长对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并表达了对此类活动的深切期望。他希望这样的活动能进一步激发更多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科技后备人才。

  大赛总指挥林建生也陪同出席了本次活动,与领导们共同见证了这场精彩的赛事。同时,上海市区域赛的赛事负责人孙小强为在场的领导和嘉宾详细介绍了大赛的各个环节,使得大家对赛事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松江一中潘建荣校长也亲临分赛场为选手们鼓劲,为比赛增添了更多活力。

  大赛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崇尚科学的好少年为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展示和竞赛活动,激励广大青少年投身科学实践,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这不仅是一次科技教育的盛会,更是一次展现上海青少年科技报国远大志向和精神风貌的绝佳机会。

  本次大赛的赛项设置丰富多样,既包括数字丝路挑战赛、无人机综合应用接力挑战赛等富有创意和实践性的项目,也包括“爻星球”中国基地设计赛、SuperAI工程创新赛-双碳先锋等前沿科技领域的挑战。这些赛项不仅考验了选手们的科技创新能力,更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除了线下赛项,大赛还设置了线上赛项,包括ICode未来编程赛、GOC编程挑战赛、科技创意动画挑战赛等,为更多热爱科技的青少年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这些线上赛项的举办,不仅突破了地域限制,还让更多青少年能够参与到科技教育的热潮中来。

  大赛的举办不仅是对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阅,更是对广大青少年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力推动。

  在比赛现场,选手们或聚精会神地操控着无人机进行接力挑战,或挥洒着创意的笔墨设计出别具一格的“爻星球”基地模型,或运用前沿的AI技术探索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创意都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的科技梦想和追求。

  此外,大赛还吸引了众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他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技知识,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和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比赛的深入进行,各个赛项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然而,无论结果如何,选手们都已经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成长。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科技强国·未来有我”的主题精神,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的风采和担当。

  最终,经过激烈的角逐和公正的评判,各个赛项的优胜者脱颖而出。他们的优秀表现和卓越成果不仅赢得了现场观众和评委的热烈掌声和高度赞誉,也为自己的学校和团队争得了荣誉和骄傲。

  第四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上海市区域赛的成功举办,不仅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