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超300位诗人作品零距离! 川大锦江学子以人工智能赋能古诗词学习
2024-07-15 12:37:00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主办的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举行。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计算机学院教师陶亮指导的“古辞新风”团队凭借作品“古辞新风-基于新型诗词衍生图形的高校学习系统”获大赛“基于AIGC等前沿技术的移动终端应用创新”赛道二等奖,为四川省参赛高校中的最好成绩。

  谈及项目灵感来源,“古辞新风”团队队长、计算机学院202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卢研霏分享道:“古诗词学习始终是初高中教育中一项重要且极具挑战性的内容,加之本身我们对古诗词就抱有浓厚兴趣,因此一拍即合,决定研究一款学习古诗词的软件,以帮助同学们更加高效掌握古诗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队将AI等前沿技术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结合,精心设计了一款古诗词学习APP“古辞新风”。

  这款APP提供了包含先秦、魏晋、魏晋末南北朝初、南北朝、隋、隋末唐初、唐等诗歌注释,涵盖超300位诗人作品,还运用了AI静态画作形式,将古诗词的优美意境具象化,为用户带来全新视觉体验。此外,参赛队员还咨询大量专业人士、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搜集超10000个样本量,创新性融入AI智能批改功能,以超92%的正确率精准分析用户自创诗词韵脚错误,并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建议,帮助用户不断提升诗词创作水平。

  “积力所举,则无不胜;众智所为,则无不成。”细细品之,所言非虚。团队深谙此道,并将其视作团队成果的破晓之光,挑破无尽长夜。从团队整体任务分配,到细化板块落实任务;从AI功能整体搭建,到前端页面设计;从可视化平台构造,到软件界面美感建设。团队分工明确,齐心协力。三天一小会,一周一大会,不断对工作进行总结反思,从整体角度出发,勇于面对问题,从不推卸责任。“单丝不成线,滴水不成海,独木不成林,一人不成众,一花难成春。”卢妍霏这样形容整个团队,“我们的团魂很坚定,四个人手拉手一起走,所有的事情都推进得很顺利。”

  “与其在完美主义的束缚下犹豫不决,不如从现在这一刻起,勇敢迈出第一步,边学边做,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及能力。” 卢妍霏对同样有志参加竞赛的同学们建议道。这种务实而进取的态度,不仅让他们团队有了一个果断有力的开始,也让他们清晰认识到项目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增加数据库里诗词以及错误量的样本量,让纠错结果达到客观正确的状态;同时将SVM与RNN结合,让app提取出来关键特征,保证AI纠错、文本情感分析等功能正确运转……“我还记得在省赛答辩时老师说我们搭的前端界面太丑了,我们下来一看确实是这样。进入决赛圈后,我们立即着手调整前端界面,追求简洁美观的视觉效果。”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通过此次比赛,我们不仅提高了专业技能,同时在团队协作上也有了很大收获。”团队成员说道。从团队邀请陶亮老师作指导老师以来,陶老师一直秉持“以创新激发潜力,合作解决问题”的精神,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鼓励同学们积极挑战,同时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

  陶老师十分注重技术实用性和市场潜力。在确定选题的时候,他就建议同学们结合当前社会需求和市场趋势,力求创造出既有创新性又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作品。“最开始,RNN模型、AI技术、SVM模型……都是我们路上的荆棘,但在陶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充分利用了校内智能教育系统搜索可用学术性资源,边学边做,不仅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项目上的困难也迎刃而解。”最终,在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中,他们凭借出色表现获全国二等奖,为四川省参赛高校中的最好成绩。

作者:常理 曹雪梅 张渝琳 郑钰君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