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在读博士、发表6篇SCI及北大核心论文的党鲜婷,累计申请专利12项、其中“手持式信号源”获2017年陕西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的杜国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CF会议(B类)发表学术论文的赵晓云……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受资助学生中涌现出大批优秀典型。他们是学校以创新为翼,以人文为魂,将“一站式”学生社区构筑成“三全育人”前沿阵地,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的最好诠释。
构筑资助育人新生态 共绘协同育人新画卷
在“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的全方位育人理念指引下,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为受助学生提供暖心资助服务。学校通过深度挖掘并高效整合政府、社会、企业等资源,构建了一个集国家资助为基石、社会捐助为助力、学校奖助为支撑、学生自助为动力的多元化人性化资助体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近年来,学校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各项资助政策互为补充,目前已形成“奖、助、贷、补、免、缓、偿”七位一体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100%全覆盖。学校设有张桂芳奖学金(10000元/生·年)、张桂芳励志奖助学金(10000元/生·年)、优秀学生奖学金(最高1000元/生·年),在2023-2024学年累计资助学生17521人次。
同时,学校与企业携手,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岗位提供比例达1:7,特殊保障人群就业率达93.64%,2024年发放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214.95万元,帮助困难学生更好融入社会。
家校合作,更是学校育人生态中的重要一环。学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家校合作平台,学校与家长紧密携手,共同关注学生成长轨迹,形成教育合力。同时,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更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
多维度开辟育人路径 助力学生成长
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学校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推出了“锦江筑梦•资助育人素质能力提升计划”,从价值引领、学业提升、美育浸润、能力提高、公益服务等多维度出发,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党史知识竞赛、红色电影展播、学霸帮帮帮、文物青年说、办公技能培训、心理团体辅导等,为学生搭建全面发展平台。
学校积极倡导学生自助,定期举办“一站式”学生社区学习报告会,邀请优秀学子围绕学习方法、学习心得、科研经历等主题进行分享,激发全体学生学习热情与成长动力,营造出全员参与、协同促进的育人氛围。学校也鼓励学生自治和自我服务,成立“一站式”学生社区党支部、团总支,鼓励学生参与资助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监督。同时,学校也为学生提供政策咨询、心理辅导、职业规划等服务,增强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
学校还精心打造了“启智耘梦”资助育人品牌,将资助工作与劳动教育紧密结合。从校内劳动基地建设到校外农耕体验,从“一站式”学生社区里“劳模大讲堂”的分享交流到山野田间学生对“‘三农’问题”的深入调研,学校不仅创新劳动教育模式,更将劳动实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体系,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升个人能力。
同时,学校常态化宣传国家资助政策,普及征信、金融防诈骗等知识,提升学生自我保护能力。通过“资助老师进社区”活动,面对面解答学生疑惑,宣传资助政策;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对话榜样”优秀学子访谈活动,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诚信教育宣传作品征集活动,学校推荐作品在2024年四川省高校学生资助诚信教育活动中获三等奖2项,学校获评优秀组织奖。
全过程指导 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才
从新生入学到毕业就业,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始终陪伴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左右,为他们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支持。在录取阶段,根据学校实际编印《本专科生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形成“一校一册”随录取通知书寄送到新生手里,让政策宣传更加精准;在开学报到之际,通过开设绿色通道、举办入学教育系列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顺利开启大学生活;在校期间,学校不仅注重物质资助,更重视精神引领与能力培养,通过岗位实践锻炼、心理健康教育、学业辅导、社会实践等活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学校强化职业规划指导,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举办招聘会、创业大赛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就业帮扶;在学生毕业后,持续跟踪反馈,鼓励并支持毕业生回馈母校,为学弟学妹提供经济援助,并举办职业发展讲座和创业指导沙龙,邀请校友分享经验。
这一系列资助育人举措,不仅彰显了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的深切关怀,更是对教育公平与社会责任的深刻践行。学校将恪守“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校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完善具有“锦江”特色的“三全育人”体系,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奋力谱写“三全育人”新篇章。
作者:胡思敏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