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印发《全面推进“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着力打造新时代学校实践育人新范式,增强思政引领力,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成长为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措施》明确,福建省以“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建设为牵引,深化构建“大思政课”研学实践体系,以“十项重点举措”全面推动“大思政”教育区域联动、资源汇聚、整体发展。
健全工作机制。由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负责统筹指导,健全省“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协同中心工作机制。各设区市委宣传部、教育工委相关负责同志,各级各类学校党委负责同志共同组建领导小组,并组织相关处室、部门组建工作专班。由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龙岩学院牵头建立片区研学实践圈试点建设工作小组,通过“定期会商、问题协商、育人共商”,做好路线规划、资源整合、组织实施、宣传推广等工作,探索建立共建共享、保障到位、开放合作的研学实践圈建设工作长效机制。
拓展研学圈层。推进跨校、跨地市、跨省域大思政课研学实践体系构建。由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龙岩学院分别牵头,建设好南部片区、北部片区和西部片区研学实践圈。深化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帮扶机制,并组团延伸至中小学,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学实践活动。吸纳各地各校积极开展结对共建,并延伸至周边兄弟省市学校,不断扩大研学实践圈层。
强化资源供给。建好用好国家级、省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具有八闽特色的实践教育基地。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用好用活红色场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校史馆、实验室、科研所等优质校地资源。推动跨省域实践资源联动,探索赣南、闽西、粤东地区等跨区域红色文化交融与资源供给,丰富完善实践研学点和实践研学路线。利用数智技术建设信息化资源平台,整合“大思政课”线上数字场馆,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实践网络,推动研学资源共融共建共享。
设计实践指南。突出主题主线,注重内容内涵,深入挖掘和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以红色文化、朱子文化、侯官文化、海丝文化、嘉庚精神、“闽人智慧”等八闽特色文化等为内容支撑,分专题设计研学实践线路。按大中小一体化建设理念,统筹规划各学段研学实践的目标设计、内容衔接和时间安排,分层分类开展大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为师生提供“菜单式”研学实践线路指南。
加强课程建设。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牵头高校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会同各地教育部门、各研学点深入挖掘每条路线、每个研学实践点育人元素。立足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育人共同体,激发各学段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按各学段思政课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及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开发设计面对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且有机衔接的大中小一体化研学实践教学系列精品课程,达到螺旋式上升育人目标,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入脑入心。
强化评价导向。健全研学实践成果考核、评价、认定体系,将开展“行见八闽”研学实践活动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同步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学时学分。各校要在充分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发展的前提下,对教师及学生参加研学实践情况和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将学生参与研学实践活动情况纳入综合评价,将教师参与指导研学实践纳入考核评价,明确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参与研学实践的具体要求。
优化师资体系。各研学点积极用好省级“思政课特聘教授”和“实践指导教师”资源,组织领导干部、院士、学科带头人、大国工匠、劳动模范等开展现场教学,丰富研学实践师资库。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广泛吸纳专业课教师、学工干部、班主任等力量参与实践指导。对有关教师开展组织管理、安全管理、后期保障和突发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提升教师指导实践的知识和技能,并将有关培训纳入福建省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
完善发展机制。牵头单位以年度为单位,每年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年末撰写总结报告报省委教育工委备案。组织工作小组开展调研活动,深入了解各实践研学点资源条件和接待情况,对学生参加研学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综合分析,为校地共建创造有利条件。遴选建设一批“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建设专项研究课题,深入研究新时代“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工作推进的经验规律,强化学理支撑。
注重总结推广。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适时召开工作推进会、总结表彰会,及时梳理工作、评估成效、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充分用好各级各类宣传平台,创新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推介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积极创新宣传内容和形式,制作研学实践产品手册和宣传册,向社会和家长广泛宣传研学实践的重要意义,向学生宣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大作用,为研学实践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强化协同育人。牵头单位发挥引领作用,主动输出学科、人才、活动、场地等优质资源。组织中小学生沉浸式参加跨学段大思政课研学教育活动。调动各地宣传、教育、文旅、交通等有关部门力量,鼓励家长积极配合,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形成育人协同效应。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