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金明尚教授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邬剑波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殷亚东教授课题组密切合作,在催化剂表面应变调控提升铂(Pt)催化性能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调控铂催化剂表面应变获得高效电催化剂”(Mastering the surface strain of Pt catalysts for efficient electrocatalysis)于10月6日发表在科学期刊《自然》(Nature)上。该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探索应变如何影响铂电催化,而且还为制造用于可再生能源转换反应的高性能铂催化剂提供了一条有前途的途径。
铂催化剂是目前能源领域最重要的一类催化剂,已被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水分解制氢等可持续能源系统中。应变调节能控制铂原子间距离,从而灵敏地改变其电子结构,进一步结合晶面调控可以在原子尺度上针对特定催化体系实现铂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点电子和几何结构的优化,进而获得高效铂催化剂。目前,催化剂表面应变调节主要依赖于铂在另一种材料表面的沉积(形成核壳结构)。虽然铂和其他材料之间存在晶格常数差异,但这种获得表面应变的方式难以实现应变的精准、连续调节。如何实现铂催化剂表面应变的精准、连续调控是催化领域备受关注和亟待解决的挑战性难题。金明尚教授研究团队在前期发现钯(Pd)纳米晶体可以通过磷化和去磷化反应实现体积连续改变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基于铂基核壳结构的磷化和去磷化处理的全新应变调节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不同表面结构的铂催化剂表面应变的调节,甚至有望进一步拓展至其他材料,具有普适性。
利用钯基纳米立方体内核在磷化/去磷化过程中的体积伸缩调控铂壳层晶格应变
为实现铂催化剂晶格应变的精准、连续调节,该合作团队首先将铂沉积于钯基材料表面形成Pd@Pt及PdP@Pt核壳结构。在前期研究中,金明尚教授团队曾发现对钯纳米立方体进行磷化处理会引起明显的体积膨胀;相反,通过去磷化处理又可使PdP纳米颗粒体积回缩至初始状态。基于此,研究发现对Pd@Pt(PdP@Pt核壳结构)进行磷化(去磷化)处理可以获得相应的拉伸(压缩)应变。该团队进一步通过控制磷化(去磷化)程度调节实现了铂晶格伸缩程度的精准调控,得到在-5.1%到5.9%范围连续可调的晶格应变。通过原子分辨的球差电镜表征系统分析了实验条件对晶格应变的影响,并结合理论计算揭示了晶格应变能改变催化体系中关键物种在铂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强度和吸附位点从而影响其催化活性。更为重要的是,在深入理解铂催化剂“应变—活性”构效关系的基础上,该团队通过应变优化使铂催化剂在甲醇电催化氧化和析氢反应中的活性分别提升2.5倍和1.5倍以上。晶格应变调节方法的开发为高效铂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详细的理论指导和全新的实验方法,并有望应用于燃料电池、电解水产氢产氧等领域,助力国家能源战略。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