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志愿指导 | 郑剑:掌握规则,优化志愿填报方案
2023-06-12 08:40: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新高考改革政策落地已到第7个年头,总体政策变化已经为社会所熟知。但对于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家长)而言,大多数都是第一次接触。为此,准确把握新高考政策,掌握志愿填报规则,必须引起广大家长的重视和关注。作为一个经历多年新高考招生录取工作的老师,在此就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相关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 郑剑 中国教育在线特约专家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招就处处长、招生办主任

  01、认真准备 做好志愿填报信息收集

  作为今年高考的考生(或家长),首先要了解今年高考以及志愿填报的总体情况。一方面,要着重关注今年总体的考生人数、各高校的招生计划数变化。这些方面是宏观层面的数据收集,关系到考生在志愿填报上总体策略和填报方向。比如总体考生多了,招生计划总体就会有所增加,而对应到各招生专业的录取位次号理论上就会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要尽早做好各高校的招生录取数据搜集工作。2023年将继续实施“分两段”的志愿填报模式。按照两段的填报时间安排和模式来看,2023年考生可以将前两年的招生录取情况作为参考的“标准系”。但由于集中填报志愿的时间比较短,需要考生抓住有限时间做好准备工作。所以在高考出分前,考生(或家长)应搜集往年(特别是2022年)招生高校相应的录取情况,做好录取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工作。

  02、吃透规则 把握“三步走”填报策略

  普通类平行志愿实行“院校+专业”80个志愿的填报模式。按照这种模式,学生在专业选择上余地大了,但信息量也随之增加了。如何在大量数据面前精准选择自己的专业志愿呢?可以按照以下基本方法:

  1.首先,根据考生的位次号和分数,通过官方的信息渠道对高校历年录取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和筛选。这一步的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数据,运用官方数据对高校录取数据进行初步排序,从而快速找到范围相对较广的目标高校。按照可能性高低,对高校进行排序,确定志愿的“冲、平、保”顺序。在此特别提醒2023高考生,应重点关注2022年的各院校专业的录取情况,同时也要看前几年情况;应要重点关注有些高校基本面出现了重大变化的情况,比如可能会出现大幅提升或者降低的情况。

  2.分类汇总相关高校的目标专业。根据分数、位次号在相应高校中挑选专业。结合个人意愿、兴趣特长,按照概率高低对相应学校中的专业进行排序,逐一筛选,确定高校和专业的“冲、平、保”顺序,因为“冲、平、保”顺序可以打破高校的界限,可以交叉填报不同学校的不同专业。

  3.最终按类别选择不同层级的专业,从而确定专业填报顺序。根据选定范围的学校和专业,按照个人意愿、兴趣爱好、地区等因素,最终确定“梯度合适、高校交叉、冷热结合”的80个志愿顺序。

  03、规避误区 合理优化志愿填报方案

  我们在咨询时经常发现,许多家长和考生在志愿填报过程中存在一些“刻板印象”和误区。

  1.不要对专业抱有“刻板印象”。一方面,对有些专业望文生义,一看专业名称就直接否定,而不去了解专业内涵、学习内容和就业前景。另一方面,不要极端化的选择某个专业,而不顾及专业所在的学校和地区、专业的所属层次、专业的办学水平。

  2.不要对学校抱有“刻板印象”。新高考背景下,高校专业已经重新洗牌。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往往存在“刻板印象”。

  如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大部分考生和家长会认为是独立学院,实际上已经从独立学院转设为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

  3.不要对地区抱有“刻板印象”。随着高铁线路的密集,实现了省内一小时交通圈,省外往返时间也大大缩小。时间不是问题,选择地区更加要注重该地区的经济文化氛围以及将来毕业时的就业竞争力。

  4.避免盲目填报带来的退档风险。按照“冲一冲、平一平、保一保”的思路进行志愿填报,保证一定梯度,一般不会出现退档情况。尤其是一段考生如果在6月底志愿填报失误,在二段志愿填报时,选择本科专业的机会就非常小了。为此,建议志愿填报的梯度适度保持,至少要确保保底专业能够真正起到“保”的作用。此外,考生要关注专业的特殊要求,防止出现不符合专业要求而导致退档的情况。如部分高校的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如果色盲色弱考生填报了该校的相关专业,很有可能会被退档。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