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志愿指导 | 特邀专家任旭东:高考填报志愿,抓住人生规划的黄金时机
2020-07-22 10:27: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实习编辑 刘嘉慧)古语云:志不定,天下无可成之事。高考填报志愿,既定人生之志,又定未来之路。所填志愿将勾画出自己的人生发展,或许也将成败自己的人生。因此,一要认真重视,不可怠慢;二要周全细致,不可偏颇。

  各位考生要切实抓住这一黄金时机,依据个人的理想、性格、兴趣、特长、背景等因素,统筹思考,反复斟酌,物色、填报好自己比较理想的高校和专业。
  △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智库团专家:宁波财经学院招生办主任 任旭东
  “数”赢天下:利用高考数据,助力志愿填报
  考生选择大学和专业的基准取决于高考分数,每个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都想以最低的分数进入理想的高校和专业,发挥分数的最大效能,即“把分数用足”。那么,以博弈论的观点,就是要研究其间的相互作用,做出优化策略,使考生利益最大化。于是,准确地预测高校专业的调档线与报考的竞争程度就成为报考成功的关键。在择校和择业方面,了解学校和专业的分布,掌握自己排名段内的常选高校及专业是进行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的最重要的资源。
  首先,做好数据收集工作。一是收集近几年生源数和招生计划数;二是收集高校专业近年来的位次号和分数线;三是收集高校专业的各类权威排名。
  其次,做好数据分析工作。一是宏观分析整体招生录取形势;二是研判高校专业录取趋势变化;三是对比不同高校及专业的性价比。
  最后,做好数据利用工作。2020年很多高校调整专业的选考科目范围,有单限物理调整为同时限物理和化学,也有三选一调整为单限一门课的。考生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变化发挥出选考科目的最大优势。
  专业为“王”:优先专业选择,兼顾学校地域
  作为00后的一代,考生择业的先决条件逐渐从收入变为了兴趣,因此选择专业就成为填报志愿中优先考虑的因素。但优先专业选择的前提应该指选择的学校要处于同一水平上,而不是因为选择专业的缘故从“双一流”高校掉到普通重点高校。平衡好地域、学校和专业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也是考生理性填报志愿的出发点。除此之外,选择专业应该注意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做好资料收集,了解所选专业的详细情况。例如:专业的方向、培养目标及开设的主要课程、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和岗位、对报考学生的要求条件等,尤其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对专业的冷热,要有客观的判断。专业没有高低优劣之分,都是人类知识的组成,所以没有绝对好的专业,只有适合自己的专业。专业的冷热代表了社会人才供需状态,但这种供需状态是动态发展的,现在热门的专业可能四年毕业后发现满大街都是这个专业的毕业生,竞争激烈,工作难找。所以比较而言,宁选学校强势专业。
  第三,了解学校的转专业政策。一旦学生发现通过大学的专业学习,自己并不适合在该专业就读,可以通过转专业政策实现二次选择。但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转专业政策,需要事先详细了解,例如:宁波财经学院实行宽松的转专业政策,学校在教学资源许可范围内最大程度满足学生转专业的要求。
  心理建设:加强规划意识,避免错误心理
  经历过紧张的高考,考生和家长们又迎来收官之战——填报志愿。80个志愿要合理填满,也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巨大工程。志愿填报时,往往会出现很多极端情况,例如:家长代为包办,考生完全不参与;考生一意孤行,听不进任何家长的意见。其实高考填报志愿,考生和家长要用民主、正确的态度对待,考生与家长的不良心态会直接影响填报志愿。
  其一,考生要避免依赖心理,要有主体和规划意识。在填报志愿时,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应理性定位,扮演好自身的角色。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换位思考,认真听取对方的想法;
  其二,避免侥幸心理,客观正确地评价自身实力。考生应该合理运用冲、稳、保等填报志愿策略,以免滑档;
  其三,避免从众心理。由于每个考生的高考成绩不同,兴趣爱好也不同,因此填报志愿不能从众,应该多查阅报考学校的招生信息,培养超前意识。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