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争志,中学高级教师。杭州市优秀教师、杭州市教坛新秀,1996年杭州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毕业。先后在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等七个单位任教,从一线体育教师,教研组长,学校中层,区域培训管理者逐步成长为学校校长。24年的教育生涯中,作为浙江省首批初中骨干教师赴浙西支教、援建淳安希望小学;输出名校集团管理经验、筹建下城北部新校;践行优质教育示范辐射,探索区域学校公平均衡发展等等。始终秉持教书育人的初心,葆有高度的创业热情和改革精神。当下,带领全体教师,开展基于大数据分层走班教学改革,积极实践差异化教学和多元化评价,潜心打造“望岳教育”品牌,致力于培养博学、雅德、健行、雄远特质的岳家君,办一所精致、品质、优质的现代化公办实验学校。
教育应是一段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孩子们需浸润在文化中成长。
——鲍争志
校说新语:不拔之志
原意:比喻意志坚决,不可动摇。
新意:鲍争志的教育生涯即将走向25年。多年来,尽管她辗转多校、多地、多岗,遇见过各式各样的与教育相关的“疑难杂症”,却依旧以一颗“空白”之心肩负起落在肩上的每一份责任,孜孜以求,为每一个问题“对症下药”。回望1996年刚走上讲台的自己,现今的她和从前一般,依然满怀激情,神采飞扬。
物件介绍——1995年大成岳家湾实验学校简报
这是一份大成岳家湾实验学校创立初期的学校简报,时间早至1995年,是鲍争志走访老校友时获得。那时大成岳家湾实验学校还名为大成实验学校,这份简报一个月编发一次,内容全民细致,涉及了教师们的教学工作和管理。鲍争志将这份简报作为大成的高起点,也作为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一则标杆。25年来,大成的品质从未改变,而鲍争志也怀着前人之志,守住了大成的口碑,迈步向更好的发展。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记者 陈显婷 陈昊昱 胡语彤)一个乒乓球台、一张厚实的垫子,一个简易“跳高台”,一个十岁的鲍争志神情坚毅,在不远处准备助跑起跳。尽管稚嫩的她尚未完全发育,却有着比同龄人高很多的个子。
一面湖,几座山,一艘摇摇曳曳的船,一双充满光亮的眼睛,年轻的鲍争志坐在船上,前往一所位于浙西淳安大山里的希望小学。此时,她已从教近十年。
一排排开放书架,一级级整齐的木质大阶梯,知性干练的鲍争志坐在一大片阳光中,将这室内每一处的设计灵感娓娓道来。辗转下城的多所学校,从小小体育生到体育老师,从教书岗到管理岗,此时的鲍争志已担任杭州市大成岳家湾实验学校(下简称“岳家湾”)校长四年时间。
在二十多年的从教经历中,鲍争志走过村小,走过新校,几乎看到了基础教育的全部样态,每一次工作调动,仿佛都为她的成长蓄积了力量。“我感受到的是一份不能被辜负的信任,支教的经历也让我深刻理解优质教育资源均衡的重要性。”鲍争志说,这些教育经历更像是一个个在一线不断实践、不断学习的机会,让她成长为了一个“不怕问题”的校长。
“校长管理学校要有理念,但不能每所学校都千篇一律。”鲍争志说,走到哪儿,就做什么事;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这是鲍争志当老师后,一直都有的风格。“做教育要讲究方法,找到适合的方式,再一点一滴地去渗透,扎实、坚持地去育人。”
一米三五的高度
“我从小就是喜欢体育。”鲍争志笑笑说。她一身利落西装,个子高挑,平和的语气却字字有力,似乎可以寻见几分“体育”的影子。
她最早开始练跳高是在小学三年级,学校里没有练习跳高的场地,体育老师们更没有训练“背越式跳高”的经验。尽管如此,老师们还是摸索着指导她,而鲍争志就那么老老实实地练。练了一学期,她便被少体校选中了,每天下午3点后在学校附近的定安路体育场接受集训。
△四五年级正在练习跳高的鲍争志
训练顺风顺水,她的跳高成绩也越来越好,用鲍争志的话来说,差一点她就走了一条与现在完全不同的道路。
大抵是缘分使然。在小学最重要的一次比赛前夕,鲍争志在过马路时意外被自行车压轧伤了脚踝,因此无缘那次杭州市级的跳高比赛。“当时更换了一位全能型选手,她跳了一米三一,拿了杭州市第一名。”鲍争志略带惋惜地说,“我平时都是跳一米三五的。”
她至今无法忘怀这个遗憾。自那之后,她停止了系统训练,母亲也替她婉拒了少体校的再次邀请。
上了高中,鲍争志开始有机会接触篮球、排球等其他体育运动,当时她的体育老师杨一新建议她去试试五项全能,即100米栏、800m、铅球、跳高和跳远。
△鲍争志参加田径运动会
高三那年,在杭州市中学生运动会女子五项全能比赛中,鲍争志拿下了全市第五名。时隔多年重回训练场的她,虽然已经错失了职业训练的最好时机,却依然散发出了熠熠光彩。
“体育一直影响着我。”鲍争志说,无论是不怕吃苦、踏实做事的风格,还是身上无穷尽的专注与热情,这都是因她多年练体育、教体育,与体育老师们相处中日积月累而成的。体育锻炼使她有了良好体魄、踏实态度和坚韧性格;体育教学让她能够走近学生,走进不同的教育场所;而曾经在鲍争志成长过程中教过她的体育老师们,则一直以纯朴、扎实的育人形象深深地影响着她教育理念的形成。
专访过程中,鲍争志回忆起了一件小事,“我很多年以后才知道,高中时学校开展心理问卷调查,杨一新老师专程去查看了我的测试量表,他发现量表的个别指标显示有个性偏执倾向,所以他会经常调整和我的交流方式。”当时的鲍争志,丝毫未有察觉,只觉得,老师的话总是那么好听,那么容易让她接受,“若干年后去看望杨老师,笑谈间才知道原来老师那么用心。感动之余她越发坚信,无论什么学科的老师,教书育人都是要提前‘备课’的,要讲究方式方法。”
青菜加点肉片就是最好的菜
2005年,从教近十年的鲍争志从一线教学工作转向管理岗位的,也有了一个三岁的宝宝,工作生活都很稳定。结果,正逢省厅选派首批初中骨干教师开展区域结对教育帮扶,鲍争志一念之下,自作主张地报名去淳安支教。
原来,因为鲍争志当时所在的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参与了淳安县的对口援建,校内也曾组织师生家长与淳安的援建希望小学开展互动。“我就想试试,没想到真的选上了。”
当时的鲍争志年轻气盛,一心想证明自己。可是,当家人得知她要去支教的消息时,都愣住了。“我先生听到后人都傻了,劝我不要去,我妈也说我不懂事。”鲍争志笑笑说,“只有我婆婆支持我,说让我放心地去,不要担心孩子。”
△淳安支教与学生的合影
排除万难,鲍争志还是来到了淳安县,因为是女同志,县里把他安排在淳安县千岛湖镇一小,定期到威坪县希望小学教育帮扶。
设施简陋,教室陈旧,淳安支教环境的艰苦没有让鲍争志抱怨,反而让她有了深深地感触:“教育的差异真的太大了。”
当时,淳安县正致力脱贫,有些偏远的村子甚至刚刚修好“村村通”的道路,一个个偏僻的“天南地北”的村小被拆并为一个中心小学。“在那里,我走访了浙西最偏远的学校,看到了在书中才见过的‘复式教学’,教学条件十分艰苦。”
有些学校因为盘山路遥远,很多孩子“上学路迢迢”,非常困难。孩子们只能住在学校里,一个星期有些甚至一个月才回家一次。身为孩子的母亲,学校的老师,鲍争志的心揪成了一团——哪怕正是冬天,孩子们的床铺上仍旧铺着薄薄的席子,底下垫着一些旧报纸,被子又破又旧,不知道盖了多少年。
“青菜里加点肉片和辣椒,就是学校里最好的菜了。”鲍争志说道,可是,孩子们吃不起这么“好”的菜,经常是自己带一小缸干菜来学校,一缸能吃上很久。
在一所村小调研过程中,鲍争志发现,有的孩子带的干菜发了一层霉,白白的,十分扎眼。她连忙去和学校老师反映,得到的回复却是,“没关系,用勺子刮一刮就可以了,孩子们都习惯了。”
这里的老师早已习惯了贫穷与艰苦,可鲍争志却像被触痛般地体会了教育差异的沟壑之深。教育资源的贫乏,让孩子们没能够享受到教育的公平,也让老师没有余力、更没有条件去学习与实践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每天仅仅是从各个村子赶来学校上课,就已经花费他们太多的时间了。”鲍争志这样形容。
△参加淳安县教工运动会
2005年,浙江省教育厅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比起教研活动丰富、教师培训活动众多的杭州学校,淳安县的教师基本没有教研活动。这再次让鲍争志深深地感受到,对口支援教育的重要性。尽管任重道远,但她依然想为孩子和老师们做点什么。
于是,鲍争志开始往各个村子里跑,实地做调研、了解学校存在的困难,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她将杭州的特级教师邀请到淳安讲课,组织安吉路实验学校的团员教师赴威坪开展支教活动,促成杭州的文龙巷小学与千岛湖一小结对,并帮助援建威坪希望小学顺利通过省农村示范性小学创建验收。
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
在淳安仅一年,鲍争志每天都忙得热火朝天。2006年,她被“十万火急”地调回了杭州。作为骨干教师,她被派往了景成实验学校,参与新校的筹建。而此时,淳安威坪希望小学已经成功争创了浙江省农村示范性小学。
5月份,杭州的天气刚要热起来。此时的景成还是个“半成品”,宽敞的校园里到处是施工材料,七零八落。第一次进校的情况至今让鲍争志难忘——因为校门还没有做好,地面、楼道都没有完成浇筑,到处是高低不平的,落差最高处有一人多高,她和另一位筹备组的老师是“爬”进学校的。“从那以后,我每天像跑工地一样。”
此时,距离开学仅剩4个月。
公交没通,地方偏僻,为了来去学校方便,鲍争志和另外一位老师在区教育局“争取”到了一辆即将报废的面包车。“第一次开,摇摇晃晃上路了,可开到一半,面包车就开始冒烟了。原来是水箱干了。”鲍争志如今回忆起来,依然忍俊不禁。
鲍争志继续说,她们只好把车停下来,临时去找水,人工搬运过来加进水箱。“从那以后,我们就学乖了,每次都会在车上准备一大桶水,半路上随时灌进水箱。”
“真的是白手起家。”鲍争志调侃道,面对“空空如也”的校园,她负责招生和招师两大块工作。可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学校又暂未建成,不少老师想来却免不了犹豫;很多家长也是犹豫不决,下不了决心。
尽管一切都那么艰难,但鲍争志依然没有放弃,充分借力安吉路教育集团的优质教育资源,完整嫁接安吉路的管理体系,在当时吴林富校长的带领下,和学校第一批创业团队老师一起在下城北部埋头拓荒,积极打造下城北部的教育高地。景成的办学发展迅速,短短几年时间,就在下城北部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
后来,为了移植优质教育资源,将九年一贯制的办学经验输送到下城东部,2008年,组织上提任鲍争志前往江心岛实验学校担任副校长,分管德育工作。
很快,鲍争志又迎来了新的难题。
“生源数量很少,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本地的家长不信任学校。”鲍争志说,“这些都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孩子们缺乏基础的规范和行为习惯,同时,又极度不自信。”
迅速摸清江心岛的现状与问题所在后,鲍争志着手解决问题。“当时我们做了德育规划,希望通过校园活动、节日等把校园文化做起来,并且,建立每个年级的培养目标,落实行为养成。”
在此期间,鲍争志还成立了江心岛第一个动漫社团,这也是杭州市第一个小学生动漫社团。为了帮孩子们建立自信心、找到兴趣,鲍争志不怕麻烦,带着老师一起挑选动漫人物形象、设计制作服装、编排节目,为孩子们量身打造一个又一个动漫形象,鼓励他们参与其中。可喜的是,第一次参加国际动漫节的比赛,孩子们就拿下了银奖。
“有些孩子的脸上前一秒还挂着鼻涕,一上台就完全变了一个人。”鲍争志始终记得那一幕,孩子们在台上,穿着动漫的服装,一双双眼睛亮得发光。“那时,我真的感慨,也越发确信,教育是可以改变孩子的。”
不停地解决问题
多个精品社团从无到有,江心岛的孩子有了变化,个个勇于表现,自信而富有活力。跟着孩子们一起改变的,还有家长——首创家长节,举办智慧家校论坛、家长开放日、一封家书等一系列活动。鲍争志说,要让孩子们自信起来,也要点燃家长们对学校教育的信心。
到2011年,学校构建了九年一贯学生公共空间意识教育“四个学会”序列目标和评价体系,校园节日和校园仪式逐步形成了九年一贯德育链,江心岛慢慢茁壮成长起来。而在2010年,为了把更多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输出到下城东部,借着大成实验学校民转公的契机,江心岛与大成合并办学。两年后,两校重新分设。
时隔一年后,鲍争志从学校奔向了一块全新的领域——教师培训。2013年,鲍争志加入了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的培训团队。最初的教师教育学院没有系统的区域培训课程体系,还需要整合“研、训、教”三块内容,所有的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完全没有接触过这方面工作的鲍争志只能跟着早期团队慢慢摸索,主动向省市培训专家请教,学习借鉴其他区的先进培训经验,充分借力大专院校的专家资源,设计开发了一系列符合区域中小幼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培训课程体系。在她离开时,区教师教育学院已经形成了新教师、新锐名师、名师智慧空间站等梯级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课程体系。
两年后,鲍争志调任杭州市胜蓝实验中学担任书记,配合时任校长做好学校九年一贯学制调整,顺利完成中国教科院附属实验中学挂牌等转型过渡工作。次年,鲍争志离开。
走走停停,不知不觉二十年间,鲍争志在下城的多所学校留下了自己的身影和足迹。在旁人看来,这样频繁的工作调动很难适应,而鲍争志却觉得,每往一处去,都是让自己从“空白”开始。“也可能跟我是体育老师有关吧,适应能力更好一点。其实无论走到哪儿,我做的不过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罢了。”鲍争志说。
拼命抓住这根救命稻草
兜兜转转,鲍争志似乎与“大成”有着某种解不开的缘分。2016年,鲍争志以校长的身份再次回到了大成岳家湾这片土地上。此时,正是学校转为三年制公办初中实施交互式划片招生的第一年。
前述提到,2012年大成与江心岛合并后重新分设,分设之后,大成实验学校更名为大成岳家湾实验学校。而早在2009年,在杭州市国有民办学校体制调整中,岳家湾就转制成了公办2016年正式恢复公办招生。
交互式划片招生算是影响学校发展的标志性事件。鲍争志解释说,这一招生模式意味着,区域内的对口小学毕业生可以在其他公办初中与大成岳家湾之间做选择,换句话说,大成岳家湾的生源具有不确定性。
一时间,生源流失、招生困难,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等难题都压在了鲍争志的身上。她敏锐地意识到,如果还是简单的以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管理,就算花上两倍力气也不一定能够达到之前的水平,“我不能让‘大成’这块响亮的招牌砸在我的手上。怎么办?想办法!”
2016年底,鲍争志偶然有了一次参加浙江省教研室组织的分层走班论坛的机会,她听到了来自苏州景范中学徐校长关于分层走班教学改革经验的分享。这让鲍争志深受启发,她立刻带着几位老师前往苏州进行实地考察,很快她发现,实施因材施教,实现有的放矢的精准教学是解决岳家湾燃眉之急的可行之路。“之所以存在各种问题,是因为学校的办学与家长心中的预期有差距,所以我们第一步就是要开展教学改革,避免学校因学制转型、生源转变而面临的质量滑坡。”鲍争志说。
路是可以走,可困难却重重。想要抓住这根“救命稻草”,鲍争志首先要面对的便是团队内部的意见不统一。“大家都没经验,改革难免会有风险,很多老师都很犹豫。”鲍争志明白,只告诉老师们要改革,不如告诉他们改革后怎么推进、会有怎样的成果。
于是,鲍争志邀请景范中学徐校长走进岳家湾给老师们“开小灶”,让他们了解分层走班的形式与效果。“我当时跟老师们讲,改革之后会不会更好,我不敢保证,但如果不改革只维持现状,学校只会继续走下坡路,没有任何转圜余地。”鲍争志补充说,其实老师们心中都有着对大成的情怀,也想有所改变,只是担心较多。她当时就承诺,“如果不行,后果我来担。”
于是,鲍争志带着老师们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参考景范中学的学科分层走班模式,立足学校自身情况,研制出了一套适合大成岳家湾校情、学情的分层走班方案。
起初,鲍争志每天都会收到无数家长的反对,有几位家长甚至联合直接冲进她的办公室,质问她为什么要分班,认为这是不公平的。“反对的声音有很多,也没办法避免,我就挨个和他们解释。”鲍争志提到,有一位家长让她印象很深刻,在理解了分层走班之后,这位家长诚恳地拜托她“坚持”下去。听到这两个字,鲍争志发自内心地笑了。
很快,鲍争志跟老师们商定,将英语与语文捆绑走班作为试点,避开语文差异小、数学差异大的风险。每个班安排一位课代表,并将座位排好,方便学生走班和作业收集。同时,每周五进行一次例会,就老师们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商量应对措施。慢慢的,分层走班模式不断地调整,捆绑分层、分科分层、分区分层,老师们不断实践,一步一步形成了具有“岳家湾”特色的分层走班范式。
△学校被评为浙江省精准教学实验项目学校
为了配合分层教学,老师们要设计好初中三个学年不同层次个性化作业本,而且每年假期要根据学情不断调整优化。“表面上,老师们叫苦不迭,可心里却憋着一股劲。”鲍争志知道,老师们都和她一样揣着一颗不甘现状的心,想要打破民转公必败的魔咒。
为了让分层走班更加科学化与个性化,鲍争志还将大数据平台引进学校,邀请高校团队为学校分层走班大数据的应用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学校大脑。这个“学校大脑”不仅能够生成“个性化错题本”,还能够分析和诊断学生成绩分化的具体情况,帮助学校更加科学、更加精准地实施分层走班。“分层走班不是为了作秀,不是为了分层而分层,而是为了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学有所成。”鲍争志坚定地说。近三年,学校相关课题在省市重点立项,学校被评为浙江省精准教学项目实验校,浙江省学校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综合试点单位。
生根的“岳文化”
2019年,岳家湾第一届公办生源迎来了中考。鲍争志用区域同类学校第一梯队的成绩,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除此之外,老师们也尝到了改革的甜头:校本题库帮了大忙,个性化作业与大数据错题库的结合更具针对性,不仅给孩子减负,就连老师都轻松多了。
所有人担心的“断崖式”下滑现象并未发生,基于大数据的分层走班让所有大成岳家湾人再次燃起了希望。更让心欣喜的是,2020年,新一届毕业生的成绩在去年的基础上又提升了六个百分点,学校升学质量在区域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鲍争志成了家长、老师和孩子心中,那个“会坚持”的人。可只有她自己知道,是什么让她成为了这个“会坚持”的人。
随着访谈时间的推移,又有一大束阳光洒在记者对面,正侃侃而谈的鲍争志的脸上,仿若一瞬间,眼前出现了那张年轻而青涩的脸。鲍争志说,她仍记得自己最初从教的模样,那是她从教生涯里年华最好的十年。那时候她刚毕业就担任毕业班教学,6:30就一个人在田径场带着100多个孩子体育锻炼,和孩子们一起运动,亲密相处。后来,在产假回校后,鲍争志开始正式接触行政岗位,时任安吉路实验学校黄伟校长首开先河,创新将企业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引入了学校教育管理当中,其中管理的服务要义,工作的严谨规范,评价的鼓励导向等等,这些对她以后走上管理岗位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鲍争志一直坚信泰戈尔的一句话: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她认为,教育也应是一段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孩子们需浸润在文化中成长。也正是这样,鲍争志在守住“大成”品牌之后,非常关注涉及学生成长根本的“文化”。
岳家湾校园不大,却处处都藏着“岳文化”的根。一进大门,一面高达十余米的“百城图”映入眼帘,上面刻满了一百多个不同字体含有“成”字的短句和成语,中间用印章刻着 “善小大成”校训,展现了学校“成长、成才、成人”的育人理念。
升旗台下,显眼的“望岳”二字每天清晨陪伴着孩子们升旗与晨练;四周围墙上绘着的关于岳飞的诗与画,跑道边沙孟海手书的满江红壁挂,将整个校园紧紧包裹在浓浓的岳文化当中。
这,就是鲍争志传承与创新的文化之根“岳文化”,“岳家君”的形象也由此诞生。
“学校文化不是凭空抓来一个高大上的理念,而是要立足学校本身。”地处岳飞后裔居住过的岳家湾,鲍争志积极挖掘“岳文化”在学校办学中的文化基因,,邀请岳飞后裔进校宣讲、与岳庙管理处开展场馆结对等,结合学校的办学实际将“岳文化”与爱国主义精神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相结合,赋予其传承、创新的新内涵。今年,学校迎来25岁生日,鲍争志提出了“望岳教育”,倡导全体岳家湾人在新的起点上凝心聚力,守成望岳再出发!
“一所学校的办学愿景是在天长日久的实践中积淀下来的,只有这样才是能够形成师生的共识。学校文化是由师生共同营造的一种文明、和谐、美好的生活方式。”鲍争志说,“岳文化”就是如此,大成岳家湾的孩子知道了自己的根在哪儿,就会积极践行“博学、雅德、健行、雄远”,用心体悟望岳教育“登高、望远、努力行”的含义,不懈追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人生境界。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