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志鹏因公殉职十年了,但是我们学校越来越多的科技人员,正继承着他的事业,举起了科技特派员的旗帜。十年来,先后近千人次的科研人员主动担任科技特派员,以实际行动为农村经济发展贡献着科技力量。”日前,浙江农林大学教授鲍滨福代表学校科研人员,向邵志鹏博士家人表示慰问。
邵志鹏是浙江农林大学的教师,2003年12月31日,他在帮助浙江泰顺县发展竹笋加工的过程中,因车祸不幸殉职。距此事已有10年,连日来,一系列纪念“农民博士”邵志鹏因公殉职十周年暨科技特派员工作十年回顾系列活动,在浙江农林大学进行着,大家在纪念邵志鹏博士同时,也纷纷表示要向邵志鹏一样争做“农民博士”。
邵志鹏是浙江省首届科技特派员,受他影响,如今浙江农林大学的科研人员,每年都有10多名教师通过选拔,成为省级科技特派员,前往浙江经济欠发达的农村担任科技特派员。
浙江农林大学竹类研究所的方伟、桂仁意、余学军等专家,是该校最早派出的科技特派员,为了帮助浙江省遂昌县的主要发展竹产业,他们用仪器对竹林里的土壤进行分析,然后教当地的竹农一些笋竹培育的新方法:给每一块土地开出了 “药方”,详细说明每一块竹林要施什么肥、什么时候施肥、施多少肥……
在技特派员共同支持下,当地的冬笋亩产量从30公斤到100公斤、再到200公斤、300公斤。如今,亩产400公斤、500公斤冬笋的竹林也已经不再稀奇。遂昌县有农民曾作过详细的分析:没有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之前,大家按照传统的模式种竹子,一亩竹林的年产值最多不过500元;而现在有了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一亩科学经营的竹林,既能采收冬笋、春笋,也能卖鞭笋、毛竹,一年下来亩产值超过5000元是最起码的。
随着教授博士们争做“邵志鹏”式科技特派员热情不断高涨,他们开始注重发挥团队的力量,以团队的形式服务地方发展,并形成了一支支“邵志鹏科技服务团”,以博士团队的形式服务浙江三农事业的发展。
在一个又一个科技特派员抱团接力下,当地的竹木材生产企业发展迅速,当地现有各类笋竹加工企业多达17家,仅2009年的产值就达到4.7个亿。如今,浙江农林大学数以百计的科研人员主动前往浙江各地担任科技特派员,挑起了科技扶贫的重担,扶持发展了园林花卉、竹产业、水果、肉牛养殖、竹木加工、农家乐等9个专业合作社,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630余期,培训农民2.8万人,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截至目前,该校已经累计向全省14个县(区)19个欠发达乡镇派驻了132人次的省级科技特派员,其他各类科技特派员近千人次。从2008年开始,学校还组建了7个团队科技特派员,围绕欠发达县(区)的木材加工产业、肉牛养殖产业、茶产业、竹产业等开展科技服务与技术支撑,并以法人科技特派员的形式与遂昌县开展了全面的科技合作与对接。
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宣勇说:“邵志鹏同志离开我们已经10年了,在这里十年时间里,我们数百位的专家教授在深入学习继承邵志鹏同志的精神,都主动争做科技特派员,把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今,我校各个学科的科技特派员都主动接力,把邵志鹏的旗帜高高举起,把邵志鹏的精神传承下去,争做农民的博士,农民的科研顾问。”
经过10年的接力,如今邵志鹏的精神在浙江农林大学已经得到不断发扬,浙江农林大学科技特派员队伍也在不断成长,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均为浙江省属高校派出单位中的数量之最,已经成为浙江省推进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的重要力量。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