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青蓝青华实验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 杜晓峰
人物名片
杜晓峰,现任杭州市青蓝青华实验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1992年杭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参加工作,曾先后在朝晖实验小学、长青小学担任教师、副校长和党支部书记。小学高级教师,杭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下城区教育英才,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兼职教授、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营养学会学生营养与健康分会委员。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彭埠地铁口出来,一条宽敞大马路上四个轮子行驶十五分钟,校门口就在眼前了。一只脚刚迈进校门,抬头的瞬间被教学楼上一个大大的篆体“家”字暖到。一路走过儒学经典长廊,经过青花瓷碗,遇见典故曲廊,仿佛闻到了浓郁古朴的墨香。
在杭州城的最北边,哪所学校有这样经典的国学文化景观?那一定是杭州市青蓝青华实验小学(下称青华)。它是百年名校杭州市青蓝小学教育集团下的一所年轻学校,以“国学”为教育特色,2010年投入使用,2013年8月独立建制,更名为杭州市青蓝青华实验小学。也正是此时,青华迎来了新校长杜晓峰。
最回忆·让六年童年时光留下美好印记
2013年8月,杜校长来到位于下城区最北面的青华,彼时学校里只有8个班。而现在已,经扩大到22个班,还在不断增加中。
“小学六年,一定要让孩子留下值得回忆的东西。”杜校长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小学阶段,孩子在校时间最长,这六年正是一个孩子的童年时期。如何以孩子的童年为核心,让校园成为他们储存童年成长记忆的城堡,是青华要做的。
独立建制至今,青华一直延续着青蓝小学的百年名校的办学基因。自接手以来,杜校长也是小心翼翼的,像翻看一本非常珍贵的书一样,着实花了不少心思。自2013年以来,青华不断发展,荣获全国学生营养与健康示范校,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杭州市绿色学校等一系列荣誉。杜校长还积极与高校合作,设立了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为青华的后续发展注入力量。
青华的每一步发展,为的都是校园里这群孩子,杜校长想让他们拥有简单的快乐。每年寒暑假开学日,青华的校园里就会非常热闹,孩子们撒着欢儿的到处跑。杜校长说,每年在一批小伢儿走进校园时,青华都会组织“我与青华第一拍”的开学第一课——刚入学的小伢儿与爸爸妈妈一起来拍进入青华的第一张家庭合影。
这意味着,从今以后,家长与孩子的成长跟青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光如此,“学校是个大迷宫”的活动让不少刚进青华的孩子一下子活络了起来。他们会一直拉着爸爸妈妈看看这、逛逛那,在了解校园景观的同时慢慢适应着新环境。
寒假结束的开学首日,你能吃到100多种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么?青华的孩子就有这个“口福”。其实,这也是青华的开学第一课,让孩子们从自己家乡带来特产与同学们分享“年味和习俗”。组织这样的开学第一课,杜校长是有用意的。杜校长介绍,学生们在分享特色美食的同时学会了一些年节习俗,同伴间的交流则会加深他们对“年味”的理解。
在杜校长看来,学校跟孩子们的家一样,是温暖的,可以依靠的。而每年的这个时候,他都会变身为“大家长”,为每个孩子发新年“红包”。杜校长的“红包”很特别,里面只有一张书签。“我希望孩子们在体会分享之乐的同时,懂得分享之美。”
一直以来,杜校长都在反复思考这样几个问题:作为一所年轻学校,青华要为下城北部教育服务区的孩子,办一所怎样的学校?提供怎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孩子?他常说,小学六年时光,重要的不仅仅是学到多少知识,还应该让孩子们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和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因此,让每个孩子从小接受国学的熏陶是非常有必要的。杜校长结合下城北部的区域实际,将青华打造成了一个国学文化氛围浓郁的的童智乐园。“要让孩子成长在国学的摇篮里,成长为积极、向善、乐学的青华学子。”杜校长说。
最传统·经典国学文化渗透到校园的角角落落
青花瓷碗、五常廊道、典故曲廊……这些传统文化意味浓郁的国学景观在青华的校园随处可见。
自创办以来,青华就非常重视校园的环境建设,特别注重将一系列传统文化意味浓厚的国学景观进校园。校园环境对学生来说有多重要?在杜校长看来,学生在校的6小时里,每时每刻都在与校园环境接触,好的环境可以成为他们的朋友。“让孩子与环境对话,”这种状态杜校长所期待的。
其实,杜校长从小就爱国学,也深受国学文化的影响。因此,他非常了解,传统文化对于孩子一生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比如青华校园一正一反的青花瓷碗,让青华学子明白,做人不但要博学多闻,也要严于律己,遵守规范。
杜校长说,时代越发展,人们就越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青华要做的就是要向学生们传递国学文化的核心“真善美”,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近年来,杜校长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并围绕“静、动”两个关键词进行了国学课程的开发与整合。静如山,沉稳且大气。杜校长从青华国学十景入手,将传统国学文化渗透到校园的角角落落。青华儒学大门、青蓝中国印、五常廊道、青华大碗、博学规范碑、百家姓墙、青华乐学长廊……基于这些静态的校园景观,营造一种意味深沉的国学氛围,让学生在校园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动如水,涓涓细流,滋润孩子心田。在青华校园,除了一些日常古诗词阅读和背诵的“考级”过关,还有各项国学文化活动,甚至把一点一滴都整合成校本课程。青华十景解说词就是其中一门校本课程,教材由老师自主编订,每个班都有小小讲解员,像个小导游一样,为同学和来校参观的宾客介绍国学景观。
不仅如此,杜校长还想到了让孩子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多多接触传统文化。因此,青华把太极功夫扇引入校园,将传统文化与体育运动相结合。起初,这可是吸引了不少“小粉丝”的加入,而到目前为止,青华学子基本人人都会打太极功夫扇 。
另外,国学元素还出现在了不同的社团活动中,比如青华的戏曲社团、古筝社团、书法社团、国画社团、木刻版画社团等。孩子们对国学的兴趣在“玩”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发。杜校长非常高兴看到这样的场景。
最生活·蔬果园地里诉说成长的故事
国学遥不可及么?并不是,青华在探索“国学”特色教育的道路上非常接地气,让国学慢慢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你以为这已经是最接地气的了?还有让你意想不到的“最生活”校本课程呢。正因为这些生活课程的开设,青华学子的童年生活变得生动有趣,富有活力。
说到青华校本生活课程,杜校长便开始掰着手指一个一个说着学校的生活园地。“数枣园、寻柚园、识蔬园、记橘园、采榴园和神农百草园,百草园里现在有板蓝根、薄荷、鱼腥草等一些草药的小苗,过段时间孩子们就可以辨认草药并学习各自的药性了。”
杜校长认为,青华课程的开设一定要围绕“还课堂于学生,还课程于生活”的理念,借此还原青华学子在校园的真实生活状态。这样一来,孩子们成长的一点一滴就留在了校园的每个角落。在多年之后,这些都是非常值得回忆的。
杜校长还提到,每年秋季一开学,学生们都乐呵呵往学校奔,为啥?到数枣园里打枣子。这是青华一年一度的枣园丰收节。2013年,青华以数枣园为载体开设了生活课程,每班承包一棵枣树,为枣树起个名字,让孩子们来照顾、打理。在数枣园里,孩子们开心的种枣、数枣,学习与枣子有关的知识,表演与枣字有关的成语故事和课本剧。在枣园里,孩子们你追我赶,一会儿开怀大笑,一会儿同伴间窃窃私语,似在诉说成长中不能被外人知道的秘密。
“每年收获的季节一到,枣子便成熟了供所有小伙伴分享。”杜校长感慨地说,在枣园里,孩子们收获的不光是快乐,还有成长、感恩和分享。在杜校长眼里,青华的孩子如同一颗颗枣树,慢慢成长之后,便有能力、有感恩之心回馈帮助过他们的人。
细心的人应该不难发现,不管是数枣园、记桔园,还是寻柚园、采榴园,都带一个动词,很显然,以这些园地为依托的生活课程需要孩子们动手去参与,去发现。杜校长说,青华正在做一个教育课题——“发现学校”,所有的生活类课程都鼓励孩子动手参与,亲身体验。
除了生活类课程外,拓展性课程的开设在青华也占了非常重要的部分。杜校长说,恰逢课程改革,基于学校现有资源,围绕国学特色,推出了五大类近50门拓展课程,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在下城区评选的100个精品社团中,青华就有三个社团入选,分别是太极功夫扇社团、排球社团和铜管乐社团。“孩子们都特别热情,参与度非常高。”
今年,是杜校长来到青华的第三年,也是他整个教育生涯的第25个年头。杜校长在青华这三年,虽然有压力,但前进的动力却日趋强大。这动力来源于青华的家长。“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对青华的发展无条件的支持、理解与信任,这无疑坚定了青华接下来要走的每一步。”杜校长如是说。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