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陈胜伟)蔬菜水果、鸡鸭鱼肉等各种食材,在运输过程容易腐败变质,是关系着餐桌安全的主要环节,而如何全程监控食材在运输过程中的新鲜情况,一直是冷藏运输领域着力解决的难题。
近日,浙江农林大学师生携手成功开发出了“食材保鲜、运输监测系统”,可全程监控食材运输过程中的保鲜情况,该成果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五届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特等奖。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品质与安全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刺痛不少群众的神经,食材冷链物流存在问题要更严重些,更成为全社会人人关注的问题。中央多次强调,要加快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权威监管体系,落实最严格的全程监管制度,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受利益驱使,依然有不少公司或个人,让大量的不新鲜的食材流入市场。
如何加强食材运输领域监控,彻底解决冷藏运输中的这一问题呢?浙江农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乔宝鑫、周慧敏、李莎怡等同学认为,食品运输过程中的监测与监控十分重要。他们在惠国华等老师的指导下组成研究团队,他们研究发现,国内外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很多,在这些检测食品新鲜度的技术中,电子鼻作为一种模拟动物嗅觉器官开发的一种高科技作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食品加工、环境监测、等诸多领域都有很广泛的应用。特别在最近几年,电子鼻在食品监测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国外也在大力发挥电子鼻的作用,已成功开发出了具有普遍适用能力的德国PEN3等电子鼻系统。
“既然电子鼻具有能识别气体等功能,在食品监测上有很大的作用,那么为何不以此为突破口,将电子鼻运用到食材运输过程中对食品新鲜度的实时监测呢。”通过几年时间的研究和攻关,乔宝鑫等同学通过大量资料以及试验总结发现,气体环境对食材的影响非常巨大。在此基础上,他们成功研发出“食材保鲜、运输监测系统”。该系统构建了采用生物保鲜材料保鲜技术对高价值的食品进行保鲜,并基于电子鼻对运输过程中的食品进行实时的监测,同时可以通过GPRS 模块实时反馈运输车中的食品的状况。
据介绍,“食材保鲜、运输监测系统”针对高附加值的食材品质控制与物流技术问题,通过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发出一些力新的安全保鲜等关键技术,研发并优化了相应的生物传感、痕量气体检测等关键技术手段,构建了无损品质监测体系。同时,项目还研发了基于“空-地”模式的储运过程中营养组分及感官指标监测云平台,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材全程质量安全调控监测技术体系,集成相应单一技术,形成综合的产业体系与应用示范。
说起食材保鲜、运输监测系统,乔宝鑫介绍说,由于团队研发的电子鼻并非国家标准作品,而是学生的科研作品,因此大家专门对不同食材在变质前、快变质、变质后的气体环境进行了测量,实验所得数据与国家标准比较分析,从而划分食材的品质等级。对于有些特殊的食材,他们通过研究依附在食材的微生物释放的气体做研究,使得所有的数据能跟国标一一对应,从而实现监控系统的标准化。最后得到的数据通过GPRS 模块进行数据传输到云端,然后通过分析,不断优化使得对于环境因素的把控更加准确,同时还可以根据电子鼻的记忆,用记录的数据情况对运输环境进行监测调节。
“我们开发的系统有三个方面的创新:一是将生物保鲜材料的保鲜手段使用在运输中附加值高的作品中,利用生物保鲜材料天然、无毒、成膜性、通透性、保湿性以及抗菌性等特点,使得果蔬能够保鲜较长的时间。二是对整个运输过程进行的监测的同时,还提供差异化的保鲜技术,可以为企业提供整个运输的方案。三是与物联网大数据结合,通过传感器收集到的信息,可以上传到云端,经过数据处理,反馈给用户,而且电子鼻能通过不断积累数据,不断提升反馈的数据的准确程度。”乔宝鑫表示,目前该体系测得的数据可以达到90.48%的精度,在未来的食品运输过程中的监测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对于自己和研究团队开发的系统,乔宝鑫认为,和传统监控设备相比,该系统将多种技术进行融合,形成一个产业链的解决方案,通过保鲜、运输等方面的技术,降低食材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率。
目前,该研究成果已经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件,发表SCI论文5篇,其它论文5篇,并在相关企业进行了产业化应用。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