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戏迷到舞台上的红楼梦中人 95后男生的越剧情缘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桌子上的手机里放着越剧《红楼梦》的经典唱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床前张仲辉正仔细整理着一件戏服,在他并不宽敞的寝室里错落有致地放着各式各样的戏服、云肩、与帔、盔帽以及靴鞋。
今年上大二的他就读于宁波大红鹰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也是学校磬德越剧协会的会长。这个带着平框眼镜、瘦瘦高高,外表看起来颇有些书生气的男孩子,很难让人与舞台上“弱柳扶风的林黛玉”联想起来。
小小戏迷 自学成才
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越剧发源于浙江绍兴,那里也是张仲辉的家乡。
“我从小就喜欢越剧,小时候常跟着奶奶去戏台子那儿看戏听曲,后来就慢慢地迷上了越剧。”小时候,张仲辉与爱好听戏的奶奶一起生活,经常跟着奶奶在各个戏台间穿梭,年复一年的日濡目染让小小的张仲辉沉浸在越剧的舞台魅力中无法自拔。“没有人教我,我就自己摸索,边看戏边跟着台上那些老师唱”就这样,他也似模似样地能哼唱上几段。
歪打正着演“男旦”,几经周折练唱腔
在舞台上,张仲辉塑造过不少越剧经典名段中的角色,他是《再生缘》里才情惊绝的孟丽君;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中为爱痴狂的祝英台;是《红楼梦》中焚稿断痴情的林黛玉……舞台上清秀的扮相、婀娜的身段、婉转动人的唱腔不知情的人还一时分辨不出这是一个男旦。
说起之所以选择男旦,张仲辉腼腆地笑了:“我最初演绎的是小生的形象,但不太上戏,怎么演都不对味。”
而在一次机缘巧合中,张仲辉歪打正着演了一个“男旦”的角色,虽然第一次演旦角,张仲辉的表演却得到了现场的老师和观众的肯定,他决定今后改唱男旦。
一个大小伙子唱旦角,又是业余演员,没有专业指导,没有经费……这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
首先是声线的改变,在学习声段和唱腔的过程中,声线的改变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作为男生的张仲辉必须用假声去反复揣摩。为了能够放开嗓子练习而不影响别人,他只能找那些偏僻安静的地方,有时候练的忘记了时间,想起来的时候夜已深沉。“没变声之前,我是用假音去唱的,最困难的是遇上变声期,因为要保护嗓子,基本上不能唱。”由于长期无法联系,过了变声期后张仲辉很长一段时间无法把握好唱腔,只能请专业老师帮忙纠正发音,才把他用假声来唱的习惯纠正过来。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用“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来形容张仲辉的学习越剧过程,再贴切不过。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从幼年时候的开始学习表演越剧,到如今能一人独自撑起一台折子戏,在近十余年的学习生涯中,张仲辉经历了无数人不解的目光。
因为起初的戏班几乎全是男演员,所以越剧也曾经历过“绍兴文戏男班”的历史时期,有男扮女装的先例。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演变成了女子越剧,舞台上的演员几乎都是女性。
一开始,张仲辉身边很多人对他一个大小伙子去唱“男旦”都不太理解,有的人甚至看他的眼光都很怪异。“有的人觉得我唱不好,有的人觉得我很奇怪,这些我都不在乎,自己喜欢就行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前方必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一片不看好声中,张仲辉反而起了八匹马拉不回的劲头,学习生涯坎坎坷坷,而他一坚持就是十余年。
演绎林黛玉,唱尽辛酸泪
张仲辉唱的是王派,这是由越剧著名表演艺术家王文娟创立的越剧旦角艺术流派。“王派的表演和唱腔最自然流畅、平易质朴、情意真切,而且善于表演人物神态、传达内心感情”由此,张仲辉也唱了不少王派唱腔的经典角色,比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提起林黛玉,可能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而就是这样一个连一般女孩子都难以把握的角色,张仲辉却向它发起了挑战。
林黛玉是一个内心情感及其丰富和敏感的悲剧任务,要演绎这样一个女性形象,对张仲辉来说非常困难。一开始,他进入不了角色,导致一度冷场。
张仲辉翻来覆去地看《红楼梦》,入木三分地体悟角色,学习前辈的表演和唱腔,花大量的时间去推敲自己的表演,以至于到后来,他甚至分不清楚自己和角色,每一场演出结束他都会一个人静坐在后台的角落里,沉浸在角色中无法出戏。
今年10月,他受邀去宁波大剧院演出《红楼梦》经典选段——《黛玉焚稿》。
优美婉转的唱腔,柔美的身段,为观众们塑造了一个“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林黛玉形象。举手投足之间尽情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惟妙惟肖地演绎了这一经典片段。
后来得知,当天张仲辉身体不适,带病上场,更是在观众面前完美地呈现了林黛玉的凄美与婉转。最终,他实至名归地获得了“全场最佳花旦”的称号。
就是这样一个台上风姿绰约的“女子”,在台下却尽显男儿本色。在学习越剧的道路上踏踏实实地向前走着。没有所谓的“一鸣惊人”,每一次华丽的绽放背后是长期的摸索与积累。只要心中有梦想,沿途就有好风光。他在路上,与信仰同行……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