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二中校长尚可
旧的寒假伴着元宵灯火款款而去,新的学期随着细雨春风姗姗而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心怀憧憬,暖意顿生。
开学的时候,是二中12层综合楼新建工程加速推进,东河校区拆建工程快马加鞭,东河校区即将“返家”的时候,也是二中钱江学校即将开张的时候。曾几何时,为了学校的持续发展,为了肩负名校的历史使命,二中痛下决心,在东河和滨江两校区开始了拆建和新建工程,并在多方支持下开始了钱江学校的建设和创建工作。这是二中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工程之多,任务之重,时间之紧,困难之多几乎空前绝后,需要全校师生员工顾全大局,克服困难,艰苦奋斗;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理解支持,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我们自豪,我们是学校春华秋实故事的演绎者;我们荣幸,我们是学校兴旺发达事业的创造者!
开学的时候,也是二中迎来120岁华诞的日子。我们脚下的百廿二中,是人杰地灵的百廿二中,是诸多大师们人生驿站的百廿二中,是众多精英启航港湾的百廿二中。无数优秀的前辈校友的薪火相传铸就了她昨日的辉煌。相信众多优秀的今日师生的励精图治,也必将创造它明天的丰硕。我们自豪,我们是学校迈向新时代的局中人,我们荣幸,我们是学校继往开来的见证者。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是我今天讲话的主题。“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是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此时此刻,我面对的是源远流长,人才辈出的百廿二中;我面对的是品学兼优素质全面的二中学子,是注重修养富有责任的同学,是学习自觉、成绩优秀的同学,是思维敏捷、热情自信的同学,是兴趣多样、才艺双全的同学,是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同学。你们是各方面的佼佼者,是中学生中的精英。面对这样的一个群体,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这一主题是富有意义的。优秀是二中的传统和品牌。优秀是二中昨天的历史。让优秀成为二中学子的习惯,让优秀成为二中学生的标志,应该是今天的追求和目标。
曾几何时,创立二中前身之一国立浙大附中的竺可桢校长,曾经对浙大的学生发出了你为什么来浙大?来浙大做什么?这两问同样可以引起今天中学生的思考和回答。假如我们更进一步的思考,其实首问当中还应该包含着“为什么去学校”这样一个更为深远、更为基础的前提性的问题。为什么去学校?去读书,学习知识,培养技能,考大学,找好工作呗!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自己的树下》一书当中也曾做了专门的讨论。他的结论是:为了与过去的人们相连结,为了与同时代的人互动——一句话,为了与世界相连结。台湾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兼教育者黄武雄在与世隔绝又真正获得心灵自由的五年病房生活中,对此做了深入的思考。其回答是:维生、互动和创造是人为什么存在的基本要素。维生不需教,创造不能教,因而只有互动,即与世界进行真正的连结是孩子去学校的根本理由。而打开经验世界,发展抽象能力是连结的方法。唯此,从人与世界互动的能力出发,学生自然地发展出他的维生能力,延伸出丰沛的创造能力。其实这个问题的回答也已经对去学校干什么做了哲学层面的回答。
打开经验世界,发展抽象能力需要学习,而知识是前人创造的经验,因而尤其需要知识的学习。当然,还需要实践体验,培养技能,发展抽象能力,还需要由此成熟自己的心智,建构精神世界,点燃精神之烛光,从而与世界相连结,为未来,成为一个大写的人而奠基!换句话说,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价值塑造这三个方面,也许是对我们为什么来学校,来学校干什么的解读,也是学校和学生的任务和目标。
同学们,这样的一个发展和连结的过程,必然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成长的过程,必然是一个自觉的、有意识的过程,是一个高标准、严要求,让优秀成为一种追求,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的过程。优秀是一种目标,优秀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行为,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境界。只有把优秀当作习惯的人,才会发展自我,超越自我,最终解放自我。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需要我们对优秀的内涵和要义有一定的认识和把握。
春节期间,我在洛杉矶看了中国首部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让我震撼不已。他的科幻元素,宏大场景,逼真特技,绝境担忧,让大家热议。魔性的四句台词近日在各行各业、各个场景中争相被模仿。我们学校也用“计划千万条,收心第一条!开学不收心,期末两行泪!”做了开学提醒。事实上,人类在面临生存危机时所表现出的亲情和大爱,责任和担当,绝境时刻的奋勇自救、奉献牺牲更是击中了我们的内心。这些也也应该是优秀的内涵要素之一。
再进一步的,我们把目光转向去年春节很火的一部电影《无问西东》,电影讲述了四个不同时期的清华人在情与义、家与国、生与死等方面的勇敢抉择,最终找到真实自我的故事。它很好地回答了我们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拷问,不仅要“无问”,也要“只问”,还要“再问”。年轻的同学们会遭遇诸多的成长的烦恼和走进现实的无奈。无论如何都要学会勇敢,不要被太多的现实牵制,牵制自己奋斗和前行的力量,这叫做“无问”。何为“只问”?电影当中提出的是:只问自由,只问深情,只问盛放,只问勇敢,只问初心,其实归根到底是只问初心,成长路上最难得的是排除干扰,保持最本真的愿望前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期待二中学子都能够在“只问初心”之外,“更问家国”;除了发展好自我,更要有对家庭、社会、国家、天下的责任担当。不负竺可桢老校长亲提的“立志、努力、为公”的二中校训。不负二中“大学境界、天下胸怀”的教育初心,不负二中“高境界做人、高水平学习、高品质生活”的办学追求。
同学们,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离不开脚踏实地的生存、生活的践行和付出。你一定熟悉这样的一种现象,骑自行车时,刚开始很费力气,而一旦骑行以后你就会轻松许多。汽车在启动的时候很慢,然后才有加速度,才会越来越快......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就是这样的一种“飞轮效应”。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我们必须是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的推,但是每一天的努力都不会白费,达到某一个临界点后,你无需再费更大的力气,飞轮依旧会快速的转动,而且不停的转。
优秀离不开点滴积累形成质变的漫长历程,离不开脚踏实地的自我的艰难跋涉。当“优秀”和“习惯”两个词相提并论的时候,我们对优秀的渴求就应该具有了现实的基础。当你把对最优秀的追求化为一天天的具体行动时,优秀才会在举手投足间慢慢酝酿。当你心怀感恩时,当你悦纳生活时,当你把高考看成一种机遇时,当你享受沉醉忘我的学习乐趣时,当你获得成功而再接再厉时,当你自我约束、自觉自强时,当你直面挫折而坚韧不拔时,当你为含辛茹苦的父母送上牵挂时,当你向呕心沥血的老师真诚的问候时,当你为农民工兄弟买不到车票而潸然泪下时,当你被许多见义勇为的举动而激情澎湃的时候,你正走在追求优秀的路上,你正走在通向优秀的路上。
二中崇尚自由之精神,民主之风气,平等之关系,从容之态度,活跃之个性,但是这样一种气象的形成,绝对离不开自主性这样一种核心品质作为基础。要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离不开自觉意识的觉醒,离不开自主性的培植,不依赖外力的推动,而更多的是理想、抱负、价值观来推动自己的行动。要着力地培植元认知的学习能力,要让自觉、自律、自主、自强成为每一位二中学子的追求。让它们伴随着自己,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从优秀走向卓越。
老师们,同学们,早春二月的寒风依然凛冽,然而草木吐翠、鲜花盛开的阳春三月,毕竟将不可阻挡的来临。站在这万物复苏的初春,祝愿老师、同学们用辛勤的汗水耕耘着春天的每一寸光阴,去创造属于每个人的自己的春天!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