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白马湖之秋”浙江省名师新课堂教学研训活动:初中语文专场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记者 陈铠奕 通讯员 孙炜 摄影 王瑞琦)10月21日,滨江区2019年“白马湖之秋”名师新课堂初中语文教学研训活动在浙江省杭州高新实验学校杏林剧场顺利举行。
出席本次研训活动的专家领导有: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西南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文科所长荣维东教授,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郑桂华教授,杭州市滨江区教师进修学校陈一中书记,杭州市滨江区教师进修学校苏建强校长,杭州高新实验学校常务副校长金雪芬,杭州市滨江区初中语文教研员郑萍,杭州市滨江区初中语文教研员陈忠文。此外,还有来自省内外的近八百余名一线优秀教师参与这一语文研训的盛会。
活动伊始,杭州市滨江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苏建强致辞,肯定了此次活动围绕“写作”和“阅读”两大核心问题进行研讨的价值;杭州高新实验学校常务副校长金雪芬发表讲话,热烈欢迎参与本次活动的省内外教师,也对各予以支持的单位表达了诚挚的感谢。接着,主持人郑萍老师宣布研训活动正式开始。
写作论坛话方法
上午第一节,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杭州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杭二中白马湖学校盛煜晖老师和杭州高新实验学校807班的学生带来《表达要得体》的写作课展示。盛老师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发朋友圈”、“给妈妈留言”、“发表获奖感言”等事件为例,通过让学生修改错误范例,诵读不同邀请语句,从而明白表达得体的重要性,让表达有情有味。
第二节课,杭州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杭州市宝俶塔实验学校的魏炜峰老师,带着杭州高新实验学校709班的学生聚焦写作话题《写一个曲折的故事》。魏老师以“意外”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头脑风暴设想各种“意外”,创作出跌宕起伏、贴合主题的故事。
两堂写作课之后,西南大学荣维东教授发表了针对写作教学的《写作教学理论重建和有效策略》学术讲座。荣维东教授为广大教师们澄清了当前写作教学“以课本语言为标准”的误区,阐述了他对于写作课程的理解——写作不仅是写文章,也是思维训练,是交际手段等等。对于“怎么写”这一困扰教师们的难题,荣教授围绕写作“读者”“作者”“文章”三个关键的因素,以丰富的课例给予我们示范,凸显了写作要有交际语境、真实情景的教学策略。
阅读研讨寻根源
下午,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杭州高新实验学校郑金平老师与杭州高新实验学校802班学生带来一堂《杨修之死》阅读课展示。郑老师由杨修的死因入手,直击焦点问题——杨修的“放旷”和“才”。教学过程中,学生演读、设计人物对话、代入文中角色,各个教学活动精彩纷呈,环环相扣。最后,这节课在学生对人物的深深思索中结束。
接着,“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来自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学校的张李恬子老师与杭州高新实验学校801班的学生呈现了一堂《<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张老师从《骆驼祥子》的情节结构推进,接着围绕人物品读、悲剧主题的理解层层深入,给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带来诸多启发。
两堂阅读课的展示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郑桂华教授生动地以“一节课”、“一篇文章”为例,发表了题为《用好统编本,改进初中阅读教学》的学术讲座。郑教授首先以她执教《老王》时的课堂教学为例,细致梳理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人物与情感。 接着,郑教授深入分析了部编版教材七上第一单元学习活动的设计。郑教授提出,教师们可以从单元导语的要求出发,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师们要关注教材单元学习活动呈现的倾向,包括对语文知识和言语经验积累的重视、引导学生建构个性化言语经验、重视传统语文学习方法、读写结合等。郑教授对教材的专业且深入的解析,让在场的老师们对教材理念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为进一步指导教学提供了切实的指导。
此外,借助远程直播技术,本次研训活动还实现“杭州滨江·贵州丹寨·湖北建始”三地同步直播,与帮扶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推动三地教育协同发展。
瞄准“阅读”与“写作”两大主题,本次“白马湖之秋”省名师新课堂教学研训活动课堂上,省内外初中语文老师齐聚一堂,齐力思考,共同实践,为打造有质量的课堂不断前行。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