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记者 陈显婷 实习记者 赵小倩 通讯员 邵欢欢)“老师好!”前几天,杭州市南肖埠小学的毛老师刚走进班级,立马就有个学生跟他打招呼。仅这短短三个字,让他高兴了好半天。
为什么在其他老师看来很是平常的一句话,会让毛老师如此兴奋呢?在南肖埠小学里,有一个平凡而又“特殊”的孩子,他叫小辰,是个随班就读的学生。他患有先天性自闭症,现在每天上午跟着班上其他37个孩子一起正常上课,下午则到学校安排的专门教室里进行特殊辅导。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有社会交往、语言沟通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性、重复性行为等症状。由于先天问题,小辰与人交往有障碍,在普通人看来很简单短的一句话,他要说出来,都需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这就是为什么小辰的一句“老师好”,会让毛老师如此欣慰了。
今天,就让我们来听听发生在南肖埠小学里的暖心故事。
用爱与包容温暖“特殊”孩子
随班就读是特殊教育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指残障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的普遍班级接受教育的一种安置形式,这种形式有利于残障儿童就近入学,有利于他们与普通儿童接触、融合,从而帮助他们适应生活、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现如今,不少特殊孩子经常受到歧视,会遭受来自普通孩子的讽刺、挖苦和孤立等,致使他们更加自卑和孤僻,甚至加重自身病状。但在南肖埠小学的校园里,不断蔓延的只有爱与包容。
“我们希望普通平凡甚至特殊的孩子,都能够在学校的帮助下走好脚下的每一步,”据毛老师介绍,在“步凡文化”的影响下,学校推崇全纳教育,保障每个孩子的入学权利和受教育权利,即使是天资较弱的特殊孩子,也同样会受到正常对待和引导。
“特殊学校专业性强,设备也完善,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利于特殊孩子成长。但随班就读能够让特殊孩子融入到普通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中,能够让他们与普通孩子互相容融入和理解,”毛老师说,特殊孩子和普通孩子一起接受普通教育,有利于他们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同时,也有利于普通孩子成长为懂得关心和帮助他人的人。
由于特教老师很难进入普通学校,所以,南肖埠小学的老师们会有意识地“补习”相关知识,再对小辰进行教育和辅导。不仅如此,为了确保专业性,学校时常还会邀请江干区特教中心的专业人士来查看特殊孩子的情况,并给老师点对点指导。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南肖埠小学里,随班就读的特殊孩子有3人,分布在5年级和6年级。对于特殊孩子来说,学习只是很小的方面,最主要是的目的是帮助他们适应生活,为未来步入社会做铺垫。所以,一般在正常课程安排外,小辰还会在学校特批的空教室进行专业的特殊学习。
按照规定,学校要为每一个随班就读的特殊孩子准备一本小册子。南肖埠小学陈老师向记者展示了封面上写有“特殊需要学生个人成长档案”的辅导册,很厚重的一本。记者翻看发现,里面的内容不仅细致,还非常丰富。就以小辰为例,成长档案里面记录和保存了小辰残障检测鉴定、研判分析、个别教育计划、辅导记录、学业考查和能力发展等各方面的文字、照片等资料。小辰所在班级的所有老师都要定时填写。
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个人成长档案由学校专人负责管理和保管,并严格保密,只用于学生升学、转学等教育教学工作,毕业时要上交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统一保管。
陈老师说:“每个老师都要对特殊孩子有‘特殊’照顾和关注,同时要定时填写辅导册,这对老师来说,其实是额外的工作,但老师们都很用心。”特殊孩子随班就读对于任课老师是个极大的挑战,特别是班主任,如何将这一样一种教育资源善用起来,更是需要动不少脑筋。
正如毛老师所说的,对待特殊孩子,老师们要输出相当大的爱心和努力,这其实是超越了教师职责本身的,很多时候是自发行为。“这太需要老师的爱心和情怀了。”
因材施教营造无障碍校园环境
每个孩子都像树叶一样千差万别,每个孩子的心理也各有不同。“要专门为他们设一把尺子,专门为他们开一个口子。”毛老师说。对于小辰这样的特殊孩子,南肖埠小学的老师们因材施教,根据特性采用特别的教育和辅导方式。
“他上课一般不吵不闹,对课堂没有造成什么影响。”班主任李京说,以前的小辰认知和理解能力较差,且缺乏语言和社交能力,他会突然间在课堂上像袋鼠一样不停地跳动。如今,小辰的进步很明显,能够安静看书、学习,也已掌握了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
为减轻小辰的学习压力,数学、道德与法制等内容较为复杂的课程,学校不对他做硬性的学习要求,但语文、音乐、科学实验等课程要正常跟进学习,这对于他向好发展非常有利。
另外,小辰的日常学习内容是十分“弹性”的,作业布置分层进行,评价体系也是多元的。学习上表现好的时候,老师们毫不保留地表扬和鼓励;在未完成作业时,老师们不会特意提醒或批评,让他始终在和谐的氛围中健康、自信的成长,“我们尽最大可能创造适合他的、无障碍的校园环境。”毛老师说。
在与小辰班上的同学们见面的第一天,毛老师就在黑板上写下了6个字——“一个都不能少”。在他看来,班级体就像一列火车,无论哪节车厢停了都要给予帮助,最后再一起向前行驶。
就在前不久,班级里为小辰成立了一个陪护小队,专门“陪聊”。同学们自主报名,排好值班表,轮到值班的同学,要在课余时间陪小辰聊天、谈心。不仅如此,同学们还要写有爱的陪护日记,将陪小辰的一天用文字记录下来,让老师和即将“陪聊”的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小辰日常的细微变化,加深沟通和了解。
小辰在轻松活泼的班级氛围中有了明显的变化。同班同学小希说:“小辰会和我在微信上聊天,主动问我作业上的问题。”“我们还一起去过蹦床世界,经常一起出游。”另一位同学小易说道。从同学口中,记者还了解到,小辰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男孩,他会弹钢琴、会唱歌,还经常和小伙伴们讲起他与阿力(小狗)的有趣故事。
放假在家时,小辰经常说,想回学校上学,不难看出,校园生活对他的影响确实非常大。“小辰其他书都不喜欢看,就喜欢看班级专刊,特别是看到同学的名字时很开心,因为都是他熟悉的人。”所谓的班级专刊是毛老师提议创建的一本写作交流刊物,里面收录了同学们的优秀文章。“虽然小辰现在的写作能力和思维逻辑较弱,但以后他的文章肯定有机会登在刊物上。”毛老师说。
“逆风前行”为孩子保驾护航
为了一个特殊孩子的成长,一个家庭和一双父母要花费的心血可谓是巨大的。据小辰爸爸说,小辰在三岁时被发现有些“特殊”,从那以后,他便到专业机构训练。一年级时,小辰融入了普通校园,这五年来,充满了艰辛和惊喜。
养一个普通孩子父母都要花费极大心思,对于特殊孩子的父母而言,他们可以说是在“逆风前行”。小辰的父母始终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积极态度,带着爱和呵护抚养孩子幸福成长。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一次家长会中,说到家校共育的问题时,毛老师以小辰父母为例做了分享,引导家长们提高对孩子成长和教育的关心。当时低着头的小辰爸爸听到后立马抬起了头,全程目光紧跟着毛老师。会后,小辰爸爸还主动加了毛老师的微信,在不打扰他上课的前提下,经常与他沟通孩子的变化、进步等情况。“当我看到他抬头的那一瞬间,我完全能够感觉到他作为一个父亲的骄傲。”毛老师说。
刚入学时,小辰父母压力很大,怕孩子不适应,也怕对学校和同学造成困扰。因此,他们前期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校陪读。在小辰慢慢适应后,父母开始寻找合适的专业特教老师进行一对一陪伴教学,一找就是一年多。为了更好地为小辰做康复训练,小辰爸爸就向学校申请了一间空教室,上午的课上完后,专业特教老师就会为小辰进行特殊辅导。
“他从三年级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和学校的氛围、老师的配合有很大关系,”小辰爸爸说,之前专门带小辰去做了注意力测评,结果最多只能集中1-2分钟,而且平常交流时也完全不听外界的声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三年级之后,孩子会主动沟通交流、向老师问好,校外时间还会邀请同学到家里做客,这些进步和改变让我们和老师都为之欣喜。”
说到这几年南肖埠小学对小辰的接纳、付出和配合,小辰爸爸满心都是感激。在他看来,孩子的变化都是学校老师和同学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等到上初中时,不知道还能否遇到这么好的学校和这么负责的老师。”小辰爸爸感慨地说。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对于普通孩子来说如此,对于特殊孩子更是。小辰就是被爱包围的孩子,他身边有一群耐心的老师,有一群可爱的同学,还有一双无限慈爱的父母,虽然他是“特殊”的,但他是幸福的。
相信像小辰一样的特殊孩子,都是上天派到人间来的天使,一定会被岁月和人间温柔以待。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除教师外,其他人均为化名)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