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请画意”共绘教育援疆 承前启后杭阿交融并进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记者 陈铠奕 陈昊昱 通讯员 宋玉林 郑旭英)今年四月底,浙江第十批580名援疆教师分批次前往南疆重镇阿克苏地区和兵团一师,不远万里送去教育春风,这其中包括杭州教师72名。
让诗画在阿克苏落根 这是教育援疆的期盼
近日来,多副诗情画意、别出心裁的美术作品进入阿克苏和杭州人民的视野。灵动的简笔画、雅致的印稿、清新的水彩,甚至还有打油诗二三,皆在一幅幅精简的画作上呈现。
方寸之间写诗意,抒画情,这是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附属学校的美术老师徐虹敏所做的《援疆集序》,以诗、画与印章篆刻的形式记录了她在阿克苏进行援疆工作的每一日。
这一行为并非偶然,早在前往援疆之前,徐虹敏老师便始终保持着每日进行专业练习的习惯,她称此为“每日一课”,并且已经践行了1048天。“因为我的年龄偏大了点,起点也不能算高。”徐虹敏老师表示,坚持日行一课是她提高专业能力、保持良好的基本功的重要原因。所以,作为2020年杭州对口援疆的72位教师之一,她将这一坚持带到了阿克苏,言传身教地传递给她的学习团队。
“我和3位阿克苏的老师,和钱塘新区另外四位援疆老师一起成立了学习栏目,每日分享一些读书内容。”徐虹敏老师谈道,“我觉得这个日行一课对专业成长帮助是很大的,所以想要带到阿克苏来,带动大家一起成长。”
《见贤思齐》是她日行一课的作品之一,徐虹敏老师说,见贤思齐是她对自己团队中阿克苏老师的深刻感受。在他们的团队中,几位阿克苏老师都算是徐虹敏的徒弟,但徐虹敏认为不仅是自己在带领着他们,他们也在越来越多地影响着自己。“阿克苏的老师真的特别好学,他们有很好的素养,这个老师课题研究特别出色,那个特别擅长讲课,都各自有优秀的地方。”徐虹敏感叹,“要努力做到名副其实当他们的老师,自己也感到有些压力。”所以她篆刻下这四个字,希望勉励自己,能够在和他们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共同获得进步。
茹毅就是其中一位阿克苏老师。徐虹敏提起这位“徒弟”,充满了赞赏,“他就是在坚持画一个万物有灵的主题,把不同的物品拟人化,已经坚持了三四百个了。”和他的名字一样,毅力十足,也和他的师父徐虹敏老师一样,始终的在坚持着做一件事。
“怀追求美的心,做创造美的事。尽己所能,开展关注生命的美术教育,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徐虹敏老师如是说道,虽然援疆工作尚在开展阶段,但她已经拥有了不少体会和收获,认识到了团队的努力与用心,正如她所说的“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她相信努力不会轻易白费。
按照计划,徐虹敏老师将在阿克苏天杭实验学校支教一年半,而由于疫情影响,原定三月中旬的援疆计划从线上初步展开,直到4月25日援疆支教团才赶往阿克苏。
“先是集中观察,然后参加集中的培训学习,每天的学习任务都比较重,很多老师往往一两点才睡,最近也一直集体学习到十一点。”她笑了笑,说道,“现在晚上九点多,阿克苏的天都还是亮的。”
此外,徐虹敏老师还为了缓解支教团远离故乡的压抑情绪,给全杭援疆教师上了一节绘画课,“我画了家乡的柳,西湖的水和鱼。”提及故乡杭州,徐虹敏老师语气更温柔了些,“算是缓解一下大家的心情,展望未来吧,水是西湖的水,也有上善若水、如鱼得水的意思。”
徐虹敏,只是众多援疆教师的一个缩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近十年来,杭派教育将自己的青春挥洒在阿克苏的土地里,为阿克苏培养了一支又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杭州支教教师与阿克苏教师有着一个共同的心愿,只为后一代打造一片最美好的天空。
2020“援疆第一课” “杭州美好教育”在阿克苏生根发芽
5月21日,结束了岗前培训的杭州援疆老师们为阿克苏的孩子们带来了期盼已久的“援疆第一课”。
在阿克苏市天杭实验学校,徐虹敏老师在“第一堂课”上,用“尺子”讲“礼”,一步一步引导孩子们知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再让孩子发挥想象力根据“尺子”作画。
“这帮孩子真的非常厉害。”徐虹敏老师笑了笑,提起孩子们的种种奇思妙想。有用尺子的形状拼画出战斗机的,有将尺子添上翅膀变成公主的,还有用尺子画成机器人和小飞船的,不可计数。尤其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在她问出“一百根尺子向上叠,会想到什么”的时候,一个孩子很快地回答出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个成语。
而在阿克苏第十五中学和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在两地老师的协作下,两校的孩子们以“石榴籽·中国梦”的主题,通过“云端”,跨越空间,共同体验了一堂别具意义的线上课。
这是杭州援疆教师徐碧艳第一次给阿克苏的同学们上课,课堂刚开始,徐碧艳老师向两地的同学们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在屏幕上出现的是两个绿色的水果,在同学们的一脸疑惑中,徐老师解答道:“这两张图中左边是有名的阿克苏苹果,右边的这个就是现在正当季的杏,大家是不是不熟悉它们没成熟的样子呀。”
从两张图片开始,徐老师与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喜欢的水果,并慢慢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石榴。随后,在徐碧艳的带领下,同学们学习了《石榴谣》,读书声琅琅。面前的每一张笑脸既陌生又熟悉,每一张都像石榴籽般晶莹、烂漫。
之后,阿克苏第十五中学的代萍老师带着同学们观察了石榴的外部特征:“紧密地‘抱’在一起的石榴籽,大家会想到什么呢?没错就是我们这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我国是一个团结友爱、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特色。”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王老师从汉族的历史入手,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了全国各个的民族。
最后,杭州保俶塔实验学校与阿克苏第十五中学的孩子们交融在“智慧+空中丝路课堂”中,大家一起认识石榴,体会石榴籽粘连在一起的团结力量。一起绘画、剪纸,跳新疆舞,一起分享民族友谊故事。
每一个孩子,都是鲜活的个体。尊重他们的成长规律,释放他们的儿童天性,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是每个援疆教师与阿克苏当地教育者一同努力践行的目标。
今年是杭州对口援建阿克苏市的第十个年头,在阿克苏的很多学校里,“杭州”元素随处可见。阿克苏第十五中学二年级(4)班还有个名字叫“杭州班”,任课教师都是杭州援疆教师。
“援疆第一课”是新开端,杭州第十批援疆教师将承前启后,围绕“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育人理念,聚力打造“组团式”援疆教育新品牌,通过深化结对帮扶、创建名师工作室、名书记名校长名教师论坛、教研传帮带、“第二课堂”云上共享等方式,面向阿克苏市幼教、小学、初高中全学段进行美好教育理念培育示范,助力阿克苏市建设人民满意教育,让杭州“美好教育”成为重要窗口中的“美好窗口”。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