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实习记者 胡语彤 通讯员 姚敏明)“数据实时更新、线上线下同步,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站在某网络科技公司全球运营总部的大屏幕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金智洋不禁感叹。
这个暑假,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组织7000多名学生开展了以“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遵循就近就便原则,走进企业、社区、农村和博物馆,化身调研员、宣讲员、试听员……
了解国情、社情、民情 收获课堂之外的知识
“在阿里巴巴技术的支持下,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智能识别等技术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报关字段智能生成,革命性地提高报关效率和质量。疫情期间我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网上办公,业务量与同期相比增长了167%。”易豹网络科技公司副总裁徐石良向“甬立潮头”小分队介绍道。
“宁波全市3条轨道交通,约465条公交线路实现扫码支付车费,‘一车一码’不仅给居民带来了出行便利,同时在疫情防控期间大大减少了接触式传染”。“甬·心”小分队的同学在调研日记中写到。
连日来,两支小分队分别走进民营企业,前往地铁站、天一商圈、鼓楼等地,用青年的视角探究疫情前后时代的甬城行业发展及互联网技术应用状况,“校友、民营企业家、市民对我们的调研都很支持,收获了许多平时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金智洋说。
为加强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薪火”小分队15位同学走进宁波海曙区龙观乡展开了社会调研。
他们辗转到达李岙村,妇联主席王春燕热情地接待了小队,她重点介绍了整个村以桂花产业和光伏技术为抓手引导村民致富,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余元的情况。小分队还来到田间地头,通过实地采访村民、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村民们对“乡村振兴”的感受。
“什么是‘乡村振兴’?村民们自豪的话语和幸福的笑脸是最好的答案。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学好知识、扎根基层、服务百姓,为祖国的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一位队员在调研日记中写到。
播撒环保理念 助力文明城市建设
李佳薇等6位同学均来自台州临海,他们了解到,虽然自去年以来当地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政策,但市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意识还有待加强,于是组成“青青桑梓园”小分队,分组来到商业区中心宣讲垃圾分类知识。
“一开始还有点不好意思,慢慢地就自信大方了。”李佳薇笑着说。他们先后转战公园和商场,向市民们发放宣传单并讲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还像变魔术似的拿出四种颜色的小垃圾桶道具,邀请带孩子的家长一起到树荫下参与垃圾分类小游戏。
回家乡当起垃圾分类知识宣讲员的还有“夏日禾苗”小分队。考虑到宣讲对象是小学低段的小朋友,队员们精心制作了PPT,准备了短视频,还设计了有奖问答,让小朋友们更直观详细地了解和学习,“我们想把环保理念像种子一样撒到幼小的心田里,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推进家乡文明城市建设。”
寻访匠人匠心 传承非遗文化
在浙江省非遗传承基地古林镇仲一村,“席迹传承”小分队拜访了手工草席制作者,亲眼目睹了草席在他们手中一点一点纵横交错、编织诞生的过程。“从一根蔺草到一张草席,凝结了千年的文化和质朴的匠心。”队员童瑜潇由衷感叹。
在走访草编博物馆和黄古林工艺品有限公司后,一场主题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与冲突”的讨论在队员间进行得热火朝天,大家认为把传统草席编织引入智能产业链是大势所趋,并决定通过“互联网+文创产品”等方式讲好黄古林草编文化的故事,为非遗文化传承注入更多青年力量。
作为学校、地方、博物馆三方合作的慈溪市青瓷志愿服务共建联盟的志愿者,乡“慈”小队来到上林湖越窑博物馆,当起了博物馆新进讲解器的“试听员”。
“可能是信号问题,使用中存在卡顿现象”“有的内容建议用讲故事的方法来提升游客的兴趣,比如……”“游客参观的进度和讲解进度可能会不一致”……在认真试听后,同学们把发现的问题一一向博物馆杨老师做出反馈,杨老师边听边记,不时点头露出赞许的笑容,称“这些意见很重要”。
除此以外,小分队还走进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通过采访园方负责人和老师傅的方式了解越窑青瓷的前世今生,就如何让老手艺在新时代焕发生机进行深入交流……几天下来,队员们获益匪浅,意犹未尽,更加坚定了“以瓷为媒,振兴乡村”的信念,约定要为探索越窑青瓷的传承路径做更多的实事。
据悉,经过多年的摸索,浙江工商职院通过不断加强校地合作和内涵建设,逐渐形成了项目化、基地化、品牌化、规范化的社会实践运作模式,为青年学生了解国情民情,提升综合素质,促进成长成才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希望同学们利用暑假读好‘无字之书’,在知行合一的生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浙江工商职院党委副书记俞位增如是说。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