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赵丽娜)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篆刻技艺,可谓是人类瑰宝。就拿这一枚枚小小的印章来说,它就承载了篆刻艺术的万千文化。然而这个开学季,这一传统文化与一群孩子产生了美妙的联系。
8月31日上午,杭州锦绣·育才中学附属学校和育才登云小学迎来了新学期的开学典礼。与以往相比,今天这个开学典礼可大不一样——浙江金石篆刻传承教学基地(下简称“基地”)正式落户校园。据介绍,早在2019年,杭州育才中学就成为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
金石篆刻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美术品,起源于制陶,西泠印社作为金石篆刻的发祥地,已经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季关泉老师介绍,篆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最古老的文化,内容是非常讲究的,可以是古诗词、名言金句,也可以是有故事的人名,“你刻出什么内容体现的就是什么文化,包容性很强。”
记者了解到,季老师从事篆刻工作已有42年,他将担任育才登云小学篆刻特聘教师,为孩子们上篆刻社团课。“在每周五的社团课上,我会教孩子们一些刻法、章法等篆刻技巧,让孩子们一步一步自己的去探索,去领悟。”季老师说,篆刻的门槛不高,很适合孩子学习。不过,想要成为大家,任重而道远。
同学们都很幸运,他们每个人都将拿到锦绣育才小学总校长丁杭缨送出的开学礼物——一枚包罗“大文化”的小印章。“孩子们拿到的印章是空白的,之后他们可以刻上自己的名字、理想或信仰,这就是传承的过程。同时,这一过程正好可以在孩子们心里留下很深的烙印,利于他们去接受传统文化。”丁校长说。
今天,十二位同学率先拿到了自己刻好的印章,印在了书法作品“坚毅”之上。“我是前两天拿到印章的,花了大概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把我的名字刻在了上面。”锦绣·育才中学附属学校五二班华亦柔开心地说。她告诉记者,目前她正在学习书法,一直都想拥有一枚属于自己的印章,这回如愿了,“我爸妈都特别开心,以后我就可以在作品上印上自己的名字了。”
跟华同学一样,六一班的沈奕欣同学也在印章上刻上了自己的名字,她说,篆刻是力与美的结合和体现,需要一刀一刀用巧劲儿来完成,要坚持不懈。“即将毕业,我要在书上、本子上印上自己的名字,留在学校,证明我来过、我用过。”沈同学说。
丁校长告诉记者,之所以与育才小学联合引进金石篆刻这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因为她希望孩子们与传统文化有灵魂上的碰撞,“小印章里藏着大文化。我希望孩子们知道,我们谁?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让孩子们从小种下一颗传统文化的种子,引领大梦想。”
当下,我们都在提“大德育观”,丁校长认为,“小德育”落实在孩子们日常的行为规范上,“大德育”则是让孩子们从小心中有家国。她说:“做‘大德育’,孩子是主体,这次与西泠印社合作落成浙江金石篆刻传承教学基地,正是落实‘大德育’的媒介和载体。“金石篆刻”象征着坚固与刚强,也刚好与锦绣育才教育集团“坚毅”的价值观十分契合。
据了解,目前基地只对“育才系”的孩子开放。丁校长表示,后续做出一些成果、积累一部分经验后,再考虑对外开放。未来,学校还会与西泠印社联合,围绕“坚毅”,融合金石篆刻、昆曲、书法等非物质文化元素,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