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化学习”:疫情下体育教研训一体化体系的构建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本文系2020年浙江省教师教育规划课题“疫情下的教师培训和教师发展专项课题”专项课题《疫情环境下,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QYZX2020333)阶段性成果(成果公报二)。
课题主持人: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实验小学 王国才
【内容摘要】疫情的突然爆发,为体育教师构筑了崭新的学习场景,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融入,建构“互联网+体育”模式的线上课堂,重组数字化、问题化、一体化的体育教师教研训体系,成了滨江实验小学的重要选择。为此,学校搭建了“一室一坊一周一坛二课”等“问题化学习”平台,启动“就近错时错班”大课间活动方案,促使体育教师走进多维学习空间,走上专业成长的“赛马场”,为培育“五育并举”、身心健康的全球化公民,提供无限的可能。
【关键词】问题化学习 体育 教研训一体化 构建
杭州市滨江实验小学坐落于美丽的钱塘江畔,地处杭州高新产业(滨江)园区的核心地带。8家全国500强企业落户区内,阿里巴巴、网易、大华、诺基亚、宇视科技、海康威视等名企环绕学校四周,学生家长高素质、高学历,且就职于高新产业。家长们对孩子未来寄予厚望,期盼优质教育的同时,也对体育教育及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疫情的爆发,给体育教学带来巨大的挑战,研究探索“问题化学习”,关照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学生良好运动习惯并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成了杭州市滨江实验小学的必然选择。
一、研究缘起——疫情触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样态的深度变革
2019年岁末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原本匆忙的世界按下了暂停键,一时间“封城”“封村”“封路”,人们陷入了从未有过的恐惧之中。大家开始反思并认识到,健康的体魄与乐观的心态是生命最重要的“1”,没有“1”,其它均可能是“0”。学校体育的发展在教师,学校体育的未来在教师,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积极阳光、生机勃勃的体育教师团队是一所学校的软实力,如何打造体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管理者的关注。
体育与健康教育作为美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递着生命的敬畏与尊重,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基础。而疫情的来临,则为体育教学变革开启了另一个窗口,为体育教师成长开辟了崭新的路径。
(一)疫情背景下,全面深化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挑战
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体育教师队伍,切实提升教师素质能力,是新时期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任务。疫情期间的不可抗力,学习空间被打破,体育教学与体育教研,开始由课堂、线下,转向家庭、社区、线上。课程教研活动空间与学习形态的迁移裂变,导致部分体育教师感到无所适从,暴露出当下教育的诸多问题。
(二)进入新时代,体育教师专业培训体系亟需变革
学校作为一所创办不久的窗口学校,体育教师队伍普遍年轻,活力满满但教研训能力尚显不足,培训管理也存在体制机制不完善,重项目设计、轻整体规划,重短期学习、轻持续提升;培训内容与方式缺乏针对性、实效性;教师专业学习存在“环境依赖”,主动性不强,内驱力不足,外部支撑不到位等诸多问题。为有效破解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中的关键难题,切实推进体育教师专业学习与终身发展质量,亟需对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
(三)“问题化学习”的提出,倒逼体育教师专业素养转型升级
从建校开始,学校就依托“问题化学习”这一平台,引领包括体育老师在内的全体教师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思考,并与教师的梯队培养融合。就体育学科而言,通过体育骨干教师的“自我发现”与“自我觉醒”,在团队中做好引领示范工作。年轻教师入职不久,通过“问题化学习”平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行思维的深度学习,让知识内化和转化到应用中,促使“教的课堂”转变为“学的课堂”,在提升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基础上,倒逼体育教师专业素养转型升级。
二、创新路径——指向问题化学习的体育教研训一体化模式
英国著名的伊顿公学有一个宗旨——运动第一,学习第二。因为他们认为,体育的本质是人格的教育。那什么是体育?体育的要素是团队合作,是顽强拼搏,是坚持不懈,是崇尚荣誉,所有这些都是一个人的社会化指标,体育的核心就是健康人格塑造。基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视角,搭建体育教研训一体化体系,从而全方位促进体育教师的合作生长,带动人的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疫情期间,建构“互联网+体育”模式的线上课堂
自2015年以来,“互联网+”对我国大众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影响渐渐增加。目前,“互联网+”在工业、金融、政务上已基本成熟,在教育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经过“停课不停学”这一阶段,使得“互联网+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1.“之江汇”APP线上教学场景的构建
网络备课,线上研讨,录播和直播,线上讨论等一系列活动都离不来互联网的支持,在此基础上,体育组利用各种APP,对各个年级进行了问题式学习的线上教学。最开始结合区里的建议,使用“之江汇”APP进行线上教学,由于很多老师是第一次接触这个APP,对于如何操作和教学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学校体育组分工进行合作,分成小组进行模块的学习和分享。在“之江汇”上进行上场传教学资源,包括“两操”“素质练习”“小挑战”等导学视频,学生可以将成果进行展示,教师在线上可以直接进行指导和交流。除了教学外,还通过“之江汇”发布一些行为规范,以督促学生在家合理有效的进行学习和运动。后期,学校又把“钉钉”纳入其中,主要的流程是:发布学习内容、班级学习交流、学习分享、与家长进行沟通。
2.线上体育比赛的创设与全面推广
教学外,学校体育组通过细致商讨,举行了三次线上体育比赛,主题分别是“全民战疫情跳绳不会停”“停学不停练,运动无极限”“家校战役情,核心不要停”。第一个项目是全年级的“45秒快速跳绳”,经过前期的网上发布比赛日期,学生在家积极进行备战,在规定的时间内,家长将学生的比赛视频进行上传,教师及时的进行统计和整理,年级前20名为“金冠小达人”,其能够获得两张蔚蓝卡奖励。通过第一次线上比赛的实践,学校将分层分项目进行第二次比赛,1-3年级靠墙静蹲、4-6年级仰卧起坐,学生们整体对于比赛的热情很高涨,积极地在家进行练习。练习前,体育组教师进行动作的示范和讲解,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进行引导。针对比赛存在的问题,教师加强了动作的正确引导与监督,学生的动作如出现错误,则在APP进行提醒。第三次比赛,1-3年级支臂支撑,4-6年级平板支撑。三次比赛,从制定规则,到发布通知,再到比赛组织、数据收集,每一位体育教师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使得比赛圆满成功。
(二)后疫情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体育锻炼
疫情得到一定的控制后,学校开始进行开学的准备工作,体育锻炼是开学后的重要工作。
1. 疫情版方案——推行“就近错时错班”大课间活动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除了班级的体育课程外,最多的就是每天的“大课间”活动。正常时期,学校大课间进行的广播操、武术操、跑、游戏等,是全校性打通的方式,在活动时可以是一个班级也可以是多个班级。但在疫情环境下,不得不打破原有的模式,既要保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活动,又要不存在班级交叉、聚集。经体育组教师的多个线上会议讨论下,历经四次文稿修改,最终之制定了符合校情“疫情版”的大课间活动方案。其创新点在于“就近错时错班”,“就近”是指不按照年级组进行统一锻炼,而是根据班级的分布找到最近、最合适的活动场地;“错时”是指每个年级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体育锻炼,按照从1年级到6年级的顺序进行;“错班”是指每个年级分奇偶班,合理利用原有场地和班级连廊,实现班与班之间的最大间距(一个班级)。奇数天奇数班级上午出操,偶数班级下午出操;偶数天偶数班级上午出操,奇数班级下午出操。例如:周二班级数为2/4/6/8/10的班级上午出操,1/3/5/7/9班级下午出操;周三班级数为1/3/5/7/9的班级上午出操,2/4/6/8/10班级下午出操。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此方案能够在有效地满足学校的大课间活动要求。
(三)“问题化学习”驱动下,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路径
疫情下的教学和比赛,借助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了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学生的亲密互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停课不停学”的教学任务,这一切都离不开每一位教师的努力,因为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精通各种技术,而是通过假期内的不断学习,不断充实,才实现了整个体育组的教学技术提升。
1.“问题化学习”在线上教学的尝试应用
问题化学习的重点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校在线上课堂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主要以引导为主,以“问题”来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加深学生的记忆。每周发布学习计划,让孩子根据主题去寻找目前适合自己的方法,然后课上进行交流讨论。“问题化”的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学得有兴趣,也让教师能够积极的思考哪些是“有效问题”,通过不断地实践与反思,总结不足,为每一次的线上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2.数字化培训——基于问题导向的专业成长行动
开学后,体育教师还积极参与各级信息技术培训,包括视频的剪辑、添加字幕、微课的制作等,这都是为体育课堂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目前,线下进行的是“大课间+体育课+体育活动”,线上进行“素质练习+学习交流”,两种模式相结合,可及时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
后疫情时期,学校组织了两次比赛,一次性分年级错时的广播操、武术操展评,一次是分年级分项目的比赛,是结合各年龄段的运动特点进行项目划分。这两次比赛中,每一位体育教师都进行了组织实践,由组骨干教师和各自师父进行指导,通过不断的组内交流,每一位教师都得到成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以后的教学和竞赛奠定基础。
三、实践成效——打造了体育教师“室坊周课坛”成长赛马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停课不停学”活动的开展以及体育教研训一体化模式的改革,都是在积极的实践,既要寻求合适的,又要寻求适合的。构建滨江实验小学特色的体育校本教研训模式,打造“一室一坊一周一坛二课”教师成长平台,搭建教师比拼赛马场,不断丰富体育教师的研究力、创造力与核心素养。
(一)铺开“问题化项目制”,促进了体育教师专业生长
注重“善及万物 知行合一”办学理念,在体育学科教学中的融合,以工作坊、教研组、师徒结对为单位,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以“问题化项目制”的形式推进研究,引领体育教师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一批会思、会学、会研究、会创造的智慧型、研究性体育教师。
(二)依托“一室一坊一周二课”平台,锤炼了体育教师研究实践能力
通过各种系列课堂节平台,依托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坊、名师课堂周,骨干范课、青赛课等“一室一坊一周二课”课堂实践平台,组织体育教师参加上海沪杭问题化学习“同课共构”联合教研,引导体育教师进行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锤炼体育教师的课堂实践能力。
(三)举行“学习化学习”论坛,丰盈了体育教师的学习素养与成果
通过系列培训,引导体育教师阅读《关键在问》《问题化学习:教师行动手册》两本书,开展读书分享活动,举办问题化学习教学圆桌论坛,组织“问题化”论文教学案例整理、汇编,使之对“教的课堂”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掌握理论知识,并运用到自己的课堂实践中去。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